◎張 兵
1964年9月底,越南總理范文同率黨政代表團訪華并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慶典。結束北京行程后,前往外地參觀訪問。當客人從上海赴杭州訪問時,中方特意安排范文同一行在專列上品嘗由錦江飯店提供的上海風味小吃。貴賓們在外交部副部長羅貴波的陪同下走進餐車,邊交談邊等上海風味小吃上桌。賓主等了一刻鐘,仍不見服務員端來早餐,大家都有點納悶。這時,負責落實早餐的中方陪同猛然想起,由于自己的疏忽和工作過于忙亂,昨晚竟忘記了告訴錦江飯店準備今日早餐。無奈,只好向列車長求救。但由于事先沒有通知讓車上準備早餐,他們也沒做準備,只好臨時抱佛腳。餐車里還有少許大米、咸菜和幾個雞蛋,廚師趕緊去做??上В巢奶?,只能滿足少數(shù)人,其余人只能餓肚子了。此事傳到正在上海視察工作的李富春副總理耳里,他十分惱火,但已無濟于事。
1969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逝世。中國十分重視這件事,除中共中央發(fā)唁電,周恩來專程到河內吊唁外,還派以李先念副總理為團長,李德生為副團長的黨政代表團出席9月8日舉行的國葬儀式。中國駐越南使館全館動員,全力做好接待和配合代表團的工作。經分工,新華社駐河內的一位年輕攝影記者負責當日拍照。為了完成這次任務,他起大早趕到舉行國葬儀式的現(xiàn)場巴亭廣場。儀式進行期間,他精心選擇角度,對好光圈和焦距,力求拍好這莊嚴時刻的每個鏡頭。儀式結束后,他滿頭大汗,沖進新華社圖片洗印室。當打開相機的一剎那,他驚呆了,膠卷原封不動地躺在那里,根本沒有掛上。年輕人急壞了,也嚇壞了,知道闖了大禍,不知如何是好。幸虧代表團隨行人員當時也拍了一些照片,選了幾張清晰的發(fā)回國內,才保證第二天能夠見報。
在外交工作中,一點疏忽,一件小事造成的影響,有時真是難以想象的。
20世紀60年代末,西哈努克親王訪問朝鮮歸來,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為他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宴會。除國家領導人出席外,外國駐華使節(jié)及北京市黨政軍民各界代表五六百人出席了這次活動。記得我作為外交部群眾代表被安排在第八桌,陪南亞使節(jié)夫婦。該桌中方主人是外交部副部長符浩。這是我有生以來,也是我自1966年6月1日調入外交部后的第一次外事活動。當時正值“文革”初期,滿腦子是“打倒劉鄧陶”“狠批黑修養(yǎng)”,哪里懂得陪外賓啊!我坐在外賓中間,身上像有虱子爬一樣不自在。翻譯看出我的不安,就小聲對我說:你可以給女外賓夾菜。我好像撈到了救命的稻草,趕緊給坐在我左右的兩位夫人夾菜,客人臉上溫溫地笑著,向我點了點頭,我似乎有了點安慰。但當我大快朵頤地吃肉時,卻發(fā)現(xiàn)我身邊的兩位夫人未動刀叉,也未動筷子。我有些疑惑,便問譯員她們?yōu)槭裁床怀晕医o她們夾的菜?譯員伸頭看了看,小聲對我說,她們信伊斯蘭教,不吃豬肉,我臉霎地紅了。這件事對我教育很深,在后來的對外交往中,我一直銘記:一定要想方設法了解對方,不僅要了解大的方面,小的方面也絕不放過。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fā)生了大地震。此后,余震不斷。北京大多數(shù)街道兩旁搭起了防震棚,人們都露宿街頭。就在此時此刻,外交部的有關領導正在緊張地商討著,要不要將當年9月2日至9日的薩摩亞(當時叫西薩摩亞)元首訪華推遲。
訪問近在眼前,事關重大。這是一起早已定好的外國元首來訪,是中薩建交后首位南太平洋島國元首訪問,意義十分重大。由于該國元首未提出推遲訪問,于是領導決定,訪問照原計劃進行。準備工作在防震棚里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我記得,防震棚位于東四老外交部南院墻根下,有幾張桌椅,是專門為我們參加接待的同志準備的。那時候,禮賓尚未改革。雙方領導人除會談外,還要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包括各國駐華使節(jié)、北京市有關負責人出席的大型歡迎和答謝宴會,北京市還要舉辦一場文娛晚會。三場大型活動的出席人數(shù)都在三五百人上下。如何保證來訪的代表團和上述人員的安全,成了這次接待任務的重中之重。有關部門不知開了多少次會,仔細研究和制定了多項應急方案,以確保出現(xiàn)意外情況時的人身安全。我們接待人員小心翼翼,每次搞大型室內活動時,眼睛總是注意吊燈有無晃動,耳朵總是傾聽室外有無異常聲響?,F(xiàn)在回想起來還心有余悸。
當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當貴賓出現(xiàn)時,我驚呆了:代表團成員、元首的發(fā)言人亨金赤裸著上身,左手持一把拂塵,右手拿著一根權杖,緊隨元首身后,昂首挺胸地走過來。當時我覺得客人有點失禮,后來我才得知,這是薩摩亞人最高的禮儀。
晚上,外交部在釣魚臺國賓館設便宴歡迎貴賓。釣魚臺的菜肴,以湯和餐具著稱,吃的是味和樣。但對于薩摩亞人來講,就不夠實惠了。他們平時的食品多以面包果、芋頭等薯類為主,淀粉含量大,胃口也就大,幾小盅(碗)湯湯水水下去,過不了個把小時便饑腸轆轆了。晚上10點,元首副官來到接待室,說他們晚飯沒吃飽,可否給他們弄點芋頭、啤酒。接待人員臉紅了,有點尷尬,趕快去餐廳搬來一箱啤酒,臨時找不到芋頭,只好拿些面包、香腸充饑。此事教育了我們。代表團去南方訪問時,每頓都加了煮芋頭、烤芋頭等不能上宴會桌的“點心”,貴賓們非常滿意。
1978年6月,斐濟總理馬拉和夫人訪華時在上海郊區(qū)參觀訪問
1978年6月,斐濟總理馬拉首次訪華,筆者有幸參與接待并陪同訪問。
為了表示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在馬拉訪華之際,斐濟特別派遣了國家男子籃球隊來華進行友誼賽。6月12日晚,首都體育館洋溢著熱烈氣氛。在奏中斐兩國國歌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同馬拉和夫人一起步下主席臺,跟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和斐濟國家男子籃球隊親切會見,并同他們一起合影留念。這時,全場1.8萬名觀眾長時間熱烈地鼓掌。
在為馬拉舉行的告別宴會上,中方也出人意料地演出了精彩節(jié)目。軍樂團在席間樂中,突然奏出馬拉父親寫的一首歌,名為《故鄉(xiāng)的河》,斐濟貴賓和斐濟籃球隊隊員們自發(fā)地將軍樂團圍攏起來,用自己的家鄉(xiāng)語盡興地演唱起來。當?shù)诙讟非陡鎰e歌》響起時,馬拉走過去,接過樂團指揮的指揮棒,深情地指揮著臨時合唱隊和中國樂隊演奏他父親的遺作,以表達對中國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這一細節(jié)就是在準備接待方案,了解馬拉有何興趣愛好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便請我駐斐濟使館找到了有關樂譜,使這次接待工作錦上添花。
20世紀80年代,筆者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領事部負責前臺接待。記得已到年末,一位工程師急匆匆地趕來辦商務簽證,還未等我們審查他的證件,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中國的新年(指春節(jié))是哪一天?”我一下子被問住了。長期在國外工作,已習慣了公歷,農歷很少用,手頭又無相互對照的年歷。我似乎有點印象,便脫口而出:“可能是2月10日?!痹捯粑绰洌鹆耍骸笆裁唇锌赡??我問的是確切日期。你們身為中國人,怎么連自己的新年都不記得!你可以問問西方人,哪個人不知道圣誕節(jié)是哪一天?”我覺得委屈,也有些火了,便大聲辯解道:“西方圣誕節(jié)的日期是固定的,而按公歷計算的中國春節(jié)的日期,每年都不相同,這怎么能相比呢?如果你必須知道它是公歷的哪一天,那么請你稍等,我可以幫你查找。”他又不等我說完,便抱怨開了:“我是去做機器安裝和培訓的,按合同,應該是45天完成,如果中間遇上你們的新年,都放假了,我該怎么辦?”看來他的焦慮有道理,我們做簽證工作,應該熟記中瑞雙方的重要節(jié)日,以方便顧客,便抱歉地說:“實在對不起,是我工作不細,我馬上去查?!贝蛄藥讉€電話,終于查到了,還真是2月10日。于是我很肯定地說:“是2月10日?!笨腿四樕辖K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還有一件令我難忘的事:記得那是1986年圣誕節(jié)前兩周的一個上午,一位某大公司的職員拿著中方的邀請函,申辦兩次入出境簽證。因邀請函到得晚,而要求客人入境的時間又很急,只得辦加急簽證。我們前后臺立即忙碌起來。下午一上班,他便來取簽證,并再三表示感謝。當晚,我在核對簽證表時,發(fā)現(xiàn)給那位客人做的是一次入出境簽證,我有點慌了。按領事部規(guī)定,做任何證件(簽證、護照、公證、認證等)必須要做到收件、做件、簽字、發(fā)件仔細核查。為什么這四道關都未堵住這個錯情?于是我立即按該人簽證表上填寫的家中電話號碼打電話。他夫人說,他沒有回家,已經去了中國。我又問,他什么時候回來,她說,可能到圣誕節(jié)吧。我的心像灌了鉛一樣沉重。我又一次給他家打電話說,由于我們工作疏忽,給客人帶來不便,對此表示歉意。請他回來后,到領事部再補辦一次簽證。圣誕節(jié)前一天,我接到了那位客人的電話。他高興地告訴我們:“由于你們給我辦了加急簽證,搶出了7天時間,我在中國的工作已完成了,不用再做一次簽證了。”我的心像一塊石頭落了地,但這個錯情,我卻終生難忘。
1981年,斯里蘭卡議會開會,邀請駐斯的各國使節(jié)參加,中國大使應邀前往。當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高級轎車停下來,大使手持請柬要進入議會時,卻被衛(wèi)兵阻擋,不許入內。大使悻悻返回使館,追查安排禮賓的辦公室主任時,仔細查看請柬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上面明明寫著“著正裝出席”。因事先無人提醒,大使未著正裝,而是穿一般社交場合常穿的“獵裝”(似短袖西裝)。此事影響很不好,一是中國國家形象受損;二是讓主辦方認為中國似乎不太尊重人家的議會活動,有大國沙文主義之嫌。小小著裝錯誤,竟可能會引出這樣的后果。辦公室主任痛定思痛,認真吸取教訓,在后來的工作中,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就連小小的請柬也要全文譯出,附在請柬上,以便出席活動的外交官一目了然,不再出現(xiàn)類似錯誤。
1998年11月16日,庫克群島總理杰弗里·亨利首次訪華,這是中庫建交后庫克群島首位領導人訪華。
當亨利總理在朱镕基總理陪同下,檢閱儀仗隊并鳴19響禮炮后,二人并肩走進了大會堂。這歷史性的時刻曾讓亨利總理十分激動。但另一件小事卻更讓他心動不已。朱镕基總理在為他舉行的宴會上,首先祝愿他訪華成功,繼而祝他生日快樂!望著桌上碩大的為他專門制作的生日蛋糕,這位剛滿58歲的總理竟驚訝得不知該說什么感謝話好。他在國內外過了不知多少次生日,但有誰能在國宴上過生日?! 而且是12億人口大國的總理為他過生日。無獨有偶,當晚在他下榻的釣魚臺國賓館的晚餐上,竟也有生日蛋糕等著他。
亨利總理訪華日期與他生日巧合這件事,給接待工作增添了新的內容。一份生日蛋糕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禮物,但它表達了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的真誠與好客。
中國同庫克群島建交后,雙方達成協(xié)議,由中國駐新西蘭大使兼駐庫克群島大使,不在庫克群島設使館。我在新西蘭使館工作期間,主要負責庫克群島的工作,同時兼管南太平洋島國的動態(tài)調研。庫克群島在新西蘭設有高級專員公署,由于工作關系,我和專員公署的庫克朋友聯(lián)系比較多。當庫克總理亨利訪華提上日程后,我的工作便轉入這個主題。各種文字資料、雙方領導人會談和會見的建議、雙方可能簽署的協(xié)議、國旗國歌、總理本人的血型、興趣愛好及禁忌等方方面面都要仔細地逐一做好準備。正是在開列著一長串的清單中,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亨利總理的生日與他訪華的日期竟巧合在同一天,于是建議外交部禮賓司以朱镕基總理名義,在歡迎他的宴會上送一份蛋糕,這一建議被采納了。
亨利總理訪華后,在庫克群島內引起了很大反響?!稁炜巳簫u新聞》、電視臺、廣播電臺都做了報道,盛贊中國是禮儀之邦,是庫克群島最可信賴的朋友。
以上林林總總的“小事”,不管結果如何,尷尬也好,溫暖也好,都一一說明了“外交無小事”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