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英
【活動背景】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了給學生營造讀書的意境和氛圍,學校圖書館每日開放,每班一周有一次進館閱讀的機會;各班建立了班級書架,學生可自主借閱;除此之外,我們還開辟了經典誦讀課,讓學生靜讀、默思、交流……這種種舉措有效地激發(fā)了全校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主動涉獵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讀物,與大師對話,與經典交流。
學生讀書的熱情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鼓勵,爸爸媽媽們不斷地充實孩子們的個人書架,只要是孩子心動的圖書,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生對讀過的書不再問津,這些書就成了書架上的一種擺設。想想,有些書只是翻看了一遍,幾乎是新的;有些書紙章厚實,插圖精美,價格不菲;有些書還是“限量版”,書店里已不再有售……這一現(xiàn)象讓我們惋惜:這是資源凍結,是財富浪費,是價值最小化呀!
于是,我們決定在學校開展大型“圖書漂流”活動:先由三年級三百多名同學圍著操場跑道擺攤售書,二年級同學在家長指導下自主選購;然后四年級同學擺攤售書,三年級同學用售書所得款自主選購。依此類推,努力讓全校二至六年級每個同學都能置身書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與書為伴,與書為友,從而擁有一個書香浸潤的童年。
【活動過程】
第一步:整理書櫥定圖書
周五下午,我們布置二至六年級同學利用雙休日時間,認真整理一下自己的書櫥,將自己已經讀完且覺得頗有收獲的圖書挑選出來,作為自己的出售圖書。可別以為這只是一次簡單的整理,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卻有著獨特的心理體驗:
看著書櫥里的一本本書,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個個故事:為了得到這套《淘氣包馬小跳》,我每個星期都拼命努力,因為那時爸爸制定了一個政策,只要被評為“班級一周之星”,就獎一本書,所以我連續(xù)奪星,終于拿到了13本馬小跑系列圖書;那次邊做作業(yè)邊看書,導致十點還未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媽媽火冒三丈,抓起我偷看的《福爾摩斯探案》就要撕,幸虧我“求饒”態(tài)度好,這本書才免遭毒手……
今天一看書櫥,發(fā)現(xiàn)里面竟然有好多本書還是新的,我一頁都沒讀;有些只翻了幾頁就不再問津。難怪每次纏著媽媽給我買書時,她總要皺著眉讓我先把家里書櫥里的書讀完再買,而我卻總是抗議:“我全讀過了!”
從爸爸媽媽給我講的繪本小故事,到簡短的拼音小故事,到生動有趣的童話、兒童小說,再到跌宕起伏的《哈利·波特》《海底兩萬里》等長篇小說,這一本本圖書清晰地記載著我閱讀的經歷,見證著我喜人的成長。我輕輕地撫摸著,翻閱著,哪一本都舍不得拿出去漂流。
接著,我又挑出了《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心想:“這本書內容不錯,拿出去一定搶手?!钡牵矣职l(fā)現(xiàn),這本書里載滿了回憶,它陪伴我度過了許多個睡前夜晚,而且扉頁上還有大作家楊鵬的簽名呢!就在我左右為難時,心底響起一個聲音:“如果我把書賣了,不但能與其他同學分享,還能買到更好的書呀!對,有舍才有得!”我立馬振作起來。
我打開書櫥,很快挑出了十多本兒童小說,心中不禁打起了如意算盤:一本最少賣五元,合計收入可達五六十元,再用這筆錢去淘書,就可捧回十多本喜歡的書啦。正在我竊喜時,猛然發(fā)現(xiàn)幾本書的封面上都沾了些油污,糟了,顧客會不會嫌書不整潔?唉,平時總喜歡邊看書邊吃零食,把書污染了也根本不放在心上。
由此可見,一次整理書櫥行動,引發(fā)的是一次讀書故事的真情回放,一場自我行為的自覺反思,一段讀書成長的愉悅體驗。
第二步:專題研討知禮儀
周一,各班開展了“圖書漂流禮儀研討”活動,要求班主任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深入討論:1.如果你是顧客,你希望遇到怎樣的“圖書小攤主”?2.如果你是“圖書小攤主”,你希望遇到怎樣的小顧客?
在七嘴八舌中,同學們漸漸明晰兩種角色的文明形象要求。作為“圖書小攤主”,要做到以下幾點:1.價格合理:能根據書的新舊程度、厚薄情況、紙張質量,給出合理的價格,而不漫天要價。2. 真誠推薦:能熱情誠實地向顧客介紹圖書,不冷淡,也不浮夸,實事求是。3. 耐心友善:能耐心對待顧客的詢問和挑選,不急躁,不心煩,生意不成禮貌在。作為小顧客,則要做到以下幾點:1. 動作文明:在光顧每個書攤時,要輕拿輕放,特別是對不中意的圖書,看完后要放回原位,不能隨手拋扔。2. 認真選擇:不要走馬觀花,要靜下心來認真挑選圖書,如瀏覽目錄,閱讀內容簡介,看看書的紙質、排版質量等。3. 友好交流:對自己心動的圖書,就禮貌地與小攤主交流,商定雙方滿意的價格。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討論交流,是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活動中的文明禮儀規(guī)則,為后面的文明行動奠定理性基礎。
第三步:大膽推銷盡情淘
周二,“圖書漂流”活動在同學們的翹首期盼中拉開了帷幕。同學們繞著操場設了攤,將圖書整齊地攤開,一張張海報立起來了,隨書贈送的小禮品亮出來了,一聲聲吆喝沖出了嗓門……買書的同學也迫不及待地鉆進書海,在各個攤位前仔細地挑選著,認真地議著價。稱心的書刊、實惠的價格、真誠的交流,每一個學生都享受著“淘書”和交易的樂趣。部分家長代表也走進了“圖書漂流”現(xiàn)場,他們被孩子們售書、淘書的認真勁、興奮勁深深感染了,情不自禁地蹲下身子和“書商”們討價還價……
讓我們透過同學們的日記,想象那動人的場景吧——
操場上早已人聲鼎沸,我們四年級的“小賣家”守在花花綠綠的書前,想方設法地招攬顧客。有的扯著嗓門大叫,不停地推銷著自己的書;有的將書捧在手中,口若懸河地向顧客介紹;有的揮舞著廣告牌,試圖吸引顧客的眼球;有的戴著搞怪眼鏡、大鼻子,搖晃著手中新奇的小禮品,“誘惑”顧客前來購買……三年級的小買家三五成群,走在橡膠跑道上,時不時蹲下身子,挑選著自己想要的書。我挎起秘密武器——“小蜜蜂”擴音器,在攤位前賣力地吆喝著:“沈石溪典藏書系低價賤賣,只需十元,第二本立減5元……”
一個小男孩在我的書攤前站住,看看書又看看我,臉漲得紅紅的,一副想說不敢說的表情。我小聲地問他:“你想買書是嗎?”他連忙小雞啄米似的點著頭?!班耍∧蔷唾I唄,這書很好的,是我超級喜歡看的書?!蔽倚χf。“可是……可是我……只剩下兩元錢了……”他向我攤開手掌,那里躺著兩枚硬幣。那一瞬,我想起自己當初是如何纏著媽媽不吃飯先去買的這本書,又是如何如饑似渴地讀這本書的,這個小男孩這么喜歡這本書,我就釋手吧。于是我毫不猶豫地說:“只要你喜歡,我今兒就兩元賣給你了?!薄笆裁矗?!”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臉上立刻笑成了一朵花兒,迫不及待地付了錢,如獲珍寶地捧起書,一個勁兒地對我說謝謝。
收獲了一本書,還不能填滿我的欲望,再次用“慧眼”從茫茫書海中挑選自己中意的書籍。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乘風降落的公主》,它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深藏不露”。輕輕翻開它,一股清新的書香便撲鼻而來,大致瀏覽了一下,華麗的辭藻數不勝數,幾乎句句有哲理,就連插圖也給人一種淡雅別致的感覺。我對它愛不釋手,生怕被別人搶了先,便毫不猶豫地一口價買了它。
漂流活動中,整個操場就是一個書市,每個同學浸潤其中,演繹著自己的賣書、淘書故事,樂在其中。
第四步:漂流收獲大家談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要求各班班主任用相機抓拍一些精彩瞬間?;顒咏Y束后,各班利用班會時間,在大屏幕上播放一張張照片,讓同學們欣賞、回味,并談談活動感受——
這次圖書交流會,我體會到了買賣的不易,也懂得了一種比收獲更讓人愉快的感受,那叫作“分享”。
我這次撿了大便宜,3元5本嶄新的獲獎散文書!這可把我樂得合不攏嘴,這些書夠我美滋滋地享受好幾個星期呢!哈哈,太劃算了!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通過這次活動,我深知:日常生活中,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都凝聚著父母的心血,花錢時,切忌揮金如土,應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這次的“圖書漂流”,讓我真真切切地當了回推銷員,深刻理解了“推銷”這兩個字。原來,只要努力,只要有勇氣去爭取,幸運總會降臨!
鮮活真實、形象可感的照片,讓每一位學生再次重溫漂流時激動人心的場面;彼此間活動感悟的交流,則是在分享各自的收獲,在聆聽中實現(xiàn)心靈的頓悟、精神的豐盈,讓活動的價值得以延展。
【活動感言】
本次漂流活動,我們還邀請了部分學生家長親臨現(xiàn)場指導、觀摩。目睹了整個熱火朝天的過程,他們情不自禁地感慨——
這次活動可以說是多方共贏,女兒學會了自主購買商品,收獲了物美價廉的圖書,高年級的孩子處置了自己的閑置物品換來了自己的零花錢,更重要的是給所有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商業(yè)貿易”課,以至于活動結束后我和女兒都意猶未盡。
當前,“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活動正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怎樣把節(jié)儉的種子埋在孩子心里?這次學校組織的漂流活動,就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氛圍中,真切地感受到節(jié)約美德,非常有實效。
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苗苗”,社會實踐嚴重缺失。在這個兒童做主角的“圖書漂流”的活動中,孩子們與伙伴們進行交易,他們走近了生活,學會了與人交際,掌握了不少口語交際的技巧,這些鮮活的知識是課本中學不來的。
“書非借不能讀也”,今天的孩子們早已沒有黃生那樣的窘迫,但是,通過圖書漂流,向身邊的同學傳遞知識和閱讀習慣,這是正能量的生活態(tài)度。感謝學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們這樣一個機會,讓他們享受了分享閱讀、播撒書香的過程,經歷了一段文明美麗的奇妙旅程。
人類從最初以物易物的簡單交換,發(fā)展到現(xiàn)代龐雜繁復的經濟體系,經濟已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孩子也不例外?!皥D書漂流”活動就像老師為學生建造的“太空艙”,讓孩子們提前在倉里經受挫折與磨煉,更早懂得什么是勞動所得,什么是閑置盤活,如何能夠產生利潤,如何合理分配收入,如何支配勞動收入,所有這些對于他們都是新鮮的,更是他們將來踏入社會的寶貴經驗。
看著大家熱火朝天的樣子,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清明上河圖”的隨意一瞥,那種繁榮昌盛的場景,那種資源豐富的場景,那種祥和安康的場景?,F(xiàn)在的社會,繁榮昌盛自不必說。可是,反觀資源,卻讓人一聲嘆息。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每個學生5本書,全校3000個學生,就是15000本書。按每5本書為一千克,大概就有3噸。造一噸紙大約需要3立方米的木材,相當于二十幾棵樹。那我們學校這一次漂流就可以保護大約八十棵樹。我們的孩子再去影響千千萬萬的家庭,那我們的植被又如何會被肆意地破壞?我們的家園又何以會忍受霧霾、泥石流、沙塵暴的侵擾?
……
社會學家帕克曾經說過:“我們之為人是因為我們會說;但我們之為文明人卻是因為我們能讀?!逼鋵?,我們起初策劃“圖書漂流”這一活動的目的,主要是進一步激活書源,努力用閱讀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文化的根,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活動結束后,才驀然發(fā)現(xiàn),帶給學生的收獲竟是如此豐厚!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