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
摘 要:本文從徐州漢文化工藝品的產品設計角度出發(fā),探究了徐州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漢文化工藝品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力求在產品創(chuàng)意表現、選用材質及產品包裝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融合傳統漢文化元素與現代化設計理念,深度挖掘產品自身的文化價值及實用價值,以達到促進經濟增長,傳播傳統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漢文化工藝品;創(chuàng)意設計;傳承與創(chuàng)新
一、徐州漢文化工藝品市場現狀
(一)徐州漢文化工藝品的的價值屬性。文化與藝術領域的產品,由于其“多元化”和“不確定”的特質,代表了一定的文化背景,被賦予不同的藝術美學價值;各種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因其承載不同時期的文化原型與符號特征,傳達不同的文化象征和意義價值,因此也是社會文化和經濟發(fā)展的產物。[1]
當下,漢文化工藝品作為徐州兩漢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日益受到政府和企業(yè)重視,研發(fā)數量和銷售數量與日俱增。首先,它是作為一個藝術品存在的。藝術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它具備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作為商品的藝術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的使用價值不是表現為某種物質的工具性,而是體現在精神和文化上——藉以滿足人們的某種審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主觀因素對藝術品的使用價值形成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其次,它是作為一個文化載體而存在的。由于其包含了徐州的漢文化原型及代表性的符號元素,因此,它也具有較高的文化象征價值。
(二)徐州漢文化工藝品存在的問題。(1)產品類型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目前徐州市場上并不缺乏漢文化工藝品,總體量還是很大的。但是,調查發(fā)現,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工藝品,大都是對漢畫像原型或漢代代表性文物符號的簡單復制,真正抓住了徐州漢文化精髓,具有較強代表性和象征性,具有較高藝術品位和文化品位的漢文化工藝品相對較少。其次,徐州市場上的漢文化工藝品兩極分化,高檔的工藝品價格相對較高,影響了市場銷量,低檔的“地攤貨”造型普通,做工粗糙,不能很好地滿足工藝品消費者的需求。那些具有一定品質保證、做工比較精良、價格相對合理的中檔漢文化工藝品深受市場歡迎,但是市場種類相對較少,且原創(chuàng)性不足。
許多企業(yè)看到了漢文化工藝品的市場商機,借著徐州漢文化旅游熱,生產加工了大量的漢文化工藝品。但是,這些工藝品由于對漢文化的原型、代表性元素符號深度挖掘、梳理不夠,對如何將這些原型、符號在漢文化工藝品上進行創(chuàng)意表現,如何進行材質、造型、工藝的創(chuàng)新,缺乏一體化的、高品位的創(chuàng)意設計,致使目前市場大多數漢文化工藝品運用材料千篇一律,使得廣大消費者產生了審美疲勞,極大地影響了徐州漢文化工藝品的市場銷量。[2]
(2)品牌特色不足,缺乏代表性產品。低端產品充斥市場,很難打造知名品牌。徐州的工藝品企業(yè)大都規(guī)模較小,投入資金少,缺乏設計團隊和營銷渠道,品牌意識薄弱。在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上,缺乏原創(chuàng)性設計,追求簡單仿制和低價格競爭,對品牌與產品創(chuàng)新造成不良影響。當然,徐州也有少量有亮點的工藝品。筆者走訪了徐州文博園,發(fā)現根雕、玉石、陶瓷等高檔工藝品琳瑯滿目,漢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陶瓷、琉璃等工藝品極富文化價值,不論在工藝上或是文創(chuàng)設計上,都已達到現代工藝品的較高水平。但是,這些產品在營銷推廣上相對滯后,沒有形成較大的市場影響力和銷售量,沒有成為徐州本土的拳頭產品和知名品牌。
(3)產品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同質化嚴重。徐州主要旅游景區(qū),售賣的工藝品產品絕大多數是以車馬出行圖,秦漢瓦當四神圖案、徐州漢代玉龍、楚王陵出土漢俑及漢畫像石為表現元素,這些古代的經典圖案如圖章式地被反復應用、簡單復制,是對原有文物的拓印或仿制,缺乏創(chuàng)新性。材質上,則大多選取玉石、大理石、陶土、木、陶瓷等。產品包裝,也大都以傳統的絹制盒包裝為主,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在眾多企業(yè)看來,不管是產品實體還是外部包裝,蓋上這些圖章似乎就代表了徐州的漢文化,就是漢文化工藝品。其實不然。真正有價值的、上檔次的漢文化工藝品,一定是對漢文化原型及代表性元素符號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與運用,對材質與工藝相當的考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與創(chuàng)新性。簡單仿制、粗制濫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藝品。
二、徐州漢文化工藝品的創(chuàng)意設計
(一)設計傳承與創(chuàng)新。要真正做出反映漢文化特色的工藝品,首先要對傳統的漢文化進行深刻挖掘、梳理,對徐州的漢文化發(fā)展歷史和文化遺存進行全面考察,提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徐州漢文化原型與代表符號,然后再據此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將之融入徐州漢文化工藝品中,增加工藝品產品的漢文化底蘊。傳承,不是對古人創(chuàng)造的經典造型進行復制、縮放以及變色等簡單處理。傳統經典的兩漢文化中的造型造物,要傳承,更要突破,必須朝著符合現代人消費審美的方向轉變。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變化,不是依葫蘆畫瓢的照搬。要在科學調查分析的基礎之上,選擇能代表徐州兩漢文化的原型、元素,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手段,在充分考慮兩漢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對傳統原型、元素的圖形、色彩、造型、材質等因素,重新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突破產品時空、形態(tài)、內容的限制,尋找多元的素材、加工方式和設計樣式,進行新的視覺表現。
從元素融合來說,可以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也可以是元素與材質的融合,更可以是不同品類之間的融合。如果把徐州傳統的兩漢文化代表性元素符號,以刺繡的方式體現在香包上,是一種新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二)產品符號化的價值轉變。由于對工藝品的價值屬性關注度的提升,使產品的性能也發(fā)生了符合象征意義消費的外延轉變。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產品的實體功效屬性,也追求產品所隱含的符號性意義。
調查顯示,部分被調查者表示愿意購買工藝品作為收藏品留給子孫,而絕大多數的被調查者表示更希望購買價格適中、更具實用價值的漢文化工藝品進行藝術消費、裝飾消費。這就要求我們要突破原有的文化功能固著。功能固著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某些事物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它是一種心理上的阻塞,常常對問題的解決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直以來,漢畫像總是以拓片的形式被簡單復制后當做漢文化禮品,且是目前徐州漢文化工藝品的主流產品。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讓漢文化工藝品只停留在欣賞價值的層面,很少能觸及到實用功能,這對于消費者的購買自然也構成了一定的障礙。如果能將這些藝術元素以一種陌生并實用的方式呈現出來,古老的漢文化通過藝術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滲透到了生活、學習、工作當中,勢必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新鮮感。[3
由此看來,工藝品屬于符號性的創(chuàng)作產物,涵括了藝術及文化的原創(chuàng)性及唯一性,其核心屬性包括文化性和藝術性、商業(yè)性和科技性。消費者通過一系列感覺體驗、消費體驗獲得產品使用價值和符號價值、象征價值或意義價值。
總之,漢文化工藝品的創(chuàng)意設計,不是對漢文化原型或符號的簡單復制,不是其它工藝品材質與造型、工藝的簡單仿制,要想使之煥發(fā)出市場的生命力與藝術的魅力,必須進行具有全方位的、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與工藝制作,給消費者較高層次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愉悅。
參考文獻:
[1] 薛媛.徐州楚漢文化影響下的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研究[J].47-48
[2] 何靖.兩漢文化元素與徐州城市形象設覺符號設計[J].包裝工程,2014(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