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是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人才。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思維訓練是分不開的。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制定訓練的目標、在彈琴中訓練思維能力和在登臺演奏中訓練思維能力等方面,論述中學鋼琴教學中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維訓練目標演奏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240062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需要的人才要求具備較高的思維能力?;A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的基礎階段,承擔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鋼琴教學是中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因此也承擔思維訓練的重任。思維指的是精神、意識、思想等,是一種理性認識。在鋼琴教學中,思維可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筆者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在中學鋼琴教學中訓練學生具備這些思維的有效途徑。
一、制定訓練的目標
根據鋼琴教學的特點,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目標,借此目標來幫助學生描繪學習音樂的藍圖。為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開始的時候,應為學生設計一個“高標準”的練習目標。如在上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是要弄清樂曲的主要內容、樂曲結構、句法、段落等等,讓學生在思想上能重視樂曲的意境、音樂、聲音,這樣才能讓學生圍繞一個正確的目標,有目的地去感覺、傾聽、并調整自己的思維。教師也可以圍繞這一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樂曲練習,從而教會學生使用音樂語言,以及有深度地表現音樂。之后,教師可以根據這個教學目標來傳授知識,教會學生運用何種方法,以及何種途徑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
通常,學生學習鋼琴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練琴的效率如何,而練琴效率的高低又取決于練琴的思維方法、思維方式和指導思想,因此,鋼琴學習的關鍵,就是
學習有效練琴。如一些學生在鋼琴手指練習中,比較喜歡用慢練,然而,有一些學生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也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因為學生不清楚慢練的目的、要領和方法。大多數學生都把慢練當做仔細認譜的一個過程,沒有考慮如何抬起手指,也不考慮手臂是否放松,聲音是否通透,這樣練習完全喪失了彈奏的靈活性。實際上,慢練應訓練手指快速下鍵的能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手指動作的爆發(fā)力和獨立性。在訓練每一個音的下鍵點或者音頭時,自始至終都應該是積極的。慢練的實質,就是在每個音的空隙中,拉長檢查、準備、調整的時間,并且以每個音的下鍵速度來開展練習,在手指下鍵速度和指尖的彈性絲上,不應該有任何減弱。通過這樣來開展慢速練習,才能逐漸提高彈琴的速度,這也正是慢練的最終目的。
教師除了向學生灌輸良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式之外,還要讓學生知道,在音符之外,還應該學習復雜的音樂表達技巧和豐富的音樂知識。這就需要啟發(fā)學生學會調動思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調動視覺、觸覺、聽覺等這些感官意識。
在練琴中,需要思路清晰、思維集中。只有思想高度集中,才能提高效率,達到理想的演奏境界。如學習和彈奏復調樂曲,是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考驗的關鍵時期。在練習復調樂曲中,由于聲部比較復雜,運用的樂曲材料也比較多,令人眼花繚亂,學生在練習時,很難完美和精確地把握演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先講述作者的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對樂曲的時代特征有一個了解。如在練習巴赫的曲子的時候,教師應該向學生講述作者巴赫所處的時代,也就是十七世紀的時代背景、宗教音樂的表現特點、哥特式建筑風格對巴赫音樂的影響、十七世紀的宗教信仰和人們的思想境界,甚至是十七世紀鍵盤樂器的發(fā)展情況。通過這樣的講述,讓學生置身在十七世紀的環(huán)境之中,去感受巴赫音樂的時代氛圍。在彈琴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找出不同音樂的主題,然后展開對比,指導學生學會區(qū)分不同的音色,使用不同的觸鍵來表達與之不同的音樂形象。
二、在彈琴中訓練思維能力
鋼琴教學的成敗,關鍵在于是否有利于學生獨立思維能力之培養(yǎng)。在鋼琴練習的過程中,只要學生能正確理解風格,并準確把握風格,就有利于潛能的發(fā)揮。在處理和設計樂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先提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并且自主尋找答案。對于基礎比較好,擁有成熟思想的學生,教師更應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對樂曲處理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獲得真本領,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在彈琴練習中,教師還應不時地檢驗學生的練習效果,并對教學內容進行修正。如果學生在聽某一技術片段的時候,覺得比較吃力,表達音樂時也不流暢,教師就需要指導學生開動腦筋,主動尋找問題的所在,然后有針對性地對鋼琴學習進行局部分解,如開展分手等慢練。之后教師應該分別指出學生學習的缺點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等。如此長期地練習才會收到明顯的進步效果。
三、在登臺演奏中訓練思維能力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臺上演奏的時候,對音樂形象的想象、音樂技術的把握、音樂情感的抒發(fā)、演奏的調整等都是在彈琴的瞬間進行的。這就需要學生連續(xù)不間斷地開動腦筋,調動自己的思維,才能保證練琴的正常進行。如果在臺上演奏的學生,在彈琴的時候忽然不知彈到哪里,音樂也就因此在這瞬間跟著停止了。造成這一狀況,主要是演奏者思維沒有在瞬間高度集中所造成的。因此,為了保證演奏的完整和順利地進行,應需要訓練思維的連續(xù)性。
為此,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演奏活動。如多舉辦一些音樂會,讓學生都能有機會上臺演奏。這樣的活動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連續(xù)性,以及訓練思維的高度集中。同時,教師應訓練學生思維的突破性。學生在登臺開始鋼琴演奏之前,對鋼琴技術的掌握已達到了一種自動化的狀態(tài),對鋼琴練習已有一種條件化的反射;學生對鋼琴演奏中情感的表達、樂曲的處理,隨著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練習,被磨煉得毫無生氣。因此,每一次的鋼琴演奏,都是差不多。這一種思維的定式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是毫無益處的。為此,教師應對學生開展思維定式的突破練習。這主要體現在靈感的迸發(fā)上。如果學生在鋼琴練習的過程中,有靈感迸發(fā),就會在一定“軌道”上繼續(xù)發(fā)展,并聚合、連貫精神和思路,從而突破常規(guī),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音樂情感。
為此,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學會積極地思維,平時要注重對素材的積累,這有助于鋼琴演奏靈感的形成,以及激活演奏的情感,讓演奏活動用一種新穎的方式表述出來,而這一過程也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品質,為社會輸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人才,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探索思維能力培養(yǎng)之途徑,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朝剛,汪子良.演奏思維的屬性〔J〕.中國音樂學,1996(1):111.
[2]劉延勃,張弓長,馬乾樂,等.哲學小詞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