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行 本刊編輯部
“病從口入”是一句老俗話,但也是一句大實話。從今天的認識水平來看,人類的疾病譜林林總總,除了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和一些呼吸道疾病,大多都與飲食有著或多或少的關(guān)系。不過,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定義,食源性疾病特指“凡是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致病因子(病原體)所造成的人體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卑ǔR姷氖澄镏卸?、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xué)性有毒、有害物質(zhì)所引起的疾病。
“民以食為天”,食物提供人生命所需要的營養(yǎng),是生命系統(tǒng)這個“耗散結(jié)構(gòu)”須臾不可缺少的“負熵”;但進食又不可不慎之,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食源性疾病。這就是生命的辯證法。有些人片面理解“病從口入”,日常生活中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弄得自己如“風(fēng)中殘燭”般虛弱不堪,自然是不可效法;但百無顧忌,大吃大喝,又何嘗是健康的飲食之道?
話說回來,人不能不吃東西,但又要防止“病從口入”,唯一的方法是注意飲食安全,積極防范食源性疾病。那么,食源性疾病究竟有哪些,防范食源性疾病的飲食安全措施具體該如何做,就請聽聽專家的指導(dǎo)吧!
夏秋季節(jié)正是食源性疾病高發(fā)的季節(jié),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您遠離食源性疾病,警惕“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