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臺瓜辭》解析

      2015-05-30 10:48:04司海迪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5年7期
      關鍵詞:親情權力

      摘 要:學界普遍認為唐詩《黃臺瓜辭》是指斥武后為了攫取權力、屠戮子女的作品。本文通過考證,認為該詩是怨嘆武后管教子女過于嚴厲之作。

      關鍵詞:《黃臺瓜辭》 親情 權力

      《黃臺瓜辭》是李唐宗室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詩歌之一,歷來被認為是痛訴權力腐蝕親情的佳作。然而,關于這首詩學界至今尚存在一些疑問,如此詩到底是李賢所作,還是后人感傷附會?此詩究竟作于何時?是何目的,又有怎樣的內涵?本文試就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一、關于此詩的作者、寫作時間、寫作目的等問題

      相傳此詩作者為唐朝武后次子李賢有感于武后因爭奪權力對子女痛下殺手而作。史載李賢自幼“容止端雅”,聰慧異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暫經領覽,遂即不忘”,“深為高宗所嗟賞”,在兄長李弘死后不久就被立為太子。他的政治才能也不錯,為太子期間奉命監(jiān)國,“處事明審,為時論所稱”{1}。高宗贊他是“國家之寄,深副所懷”{2}。他與武后因權力斗爭等事關系日漸惡化,武后寵臣明崇儼被謀殺,他有重大嫌疑,后來,他以“謀反”之名被廢,高宗欲寬宥處理,武后堅持嚴懲,將其廢為庶人,遷于巴州。高宗駕崩后不久,武后廢掉中宗李顯,擁立并幽禁李旦,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為防止巴州的李賢有變,武后令丘神績前去逼殺李賢,是年,李賢三十二歲。武后的其他子女之悲劇命運也或多或少與其權力欲望有關:武后長女早夭,有史料記載其是在武后爭寵中被扼殺,目前學界傾向于其死于嬰兒猝死癥;長子李弘與武后因權力爭斗等事失和,二十四歲即猝死;三子李顯即位后不久就被她廢黜,流放遠州長達十余年后才被召回;幼子李旦被她立為傀儡皇帝并幽禁宮中長達十余年;幼女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受到諸王謀反案牽連,被武后餓死獄中。隨后,太平公主被武后嫁給了武氏族人。

      關于此詩的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后人感傷附會,托言在李賢名下。筆者認為不然,理由有三:第一,武后的六個子女(包括早夭的安定公主)中,目前已經認定直接死于武后授意的只有李賢。李弘之死雖然與武后有關,但武后并非直接兇手。李顯、李旦雖遭流放幽禁,但并無性命之虞,李顯后來還被武后重新立為太子{3}。太平公主更是多蒙武后寵愛。武后對親生子女其實并不算十分暴虐,后人“抱蔓歸”的感傷有些言過其實。第二,權力場中骨肉相殘者比比皆是,又非獨武后一人,后人何須特意為她感傷附會。第三,雖然武后屠戮了不少李唐宗室,但是絕大多數人都與武后沒有血緣關系,或者血緣關系較遠,直系親屬其實并不多,后人作詩大加感傷似乎也沒有必要。因此,我們初步認定此詩是李賢之作,然后再繼續(xù)探究此詩的寫作時間、寫作目的和內涵。

      再看此詩的寫作時間。寫作時間對理解此詩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內涵非常重要。就這首詩流露出的深深憂慮來看,應是李賢極度傷感心寒時所作??v觀李賢一生,人生跌落是從流放巴州開始的,因此,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三種可能:一是流放巴州前夕,二是幽禁巴州之時,丘神績到來前,三是丘神績來巴州以后。下面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此詩若是作于流放巴州前夕,那么應是呈給高宗和武后看的,意在求得寬恕憐憫。若是求情之作,顯然此詩并不成功。在中國封建社會,父母的家庭地位遠遠高于子女,其尊嚴感和優(yōu)越感也要大大強于子女。一般來說,父母與子女發(fā)生矛盾沖突時,無論孰是孰非,只要子女認錯道歉,一般父母都會心懷憐憫寬恕,關系也會隨之緩和。若子女得理不饒人,抱怨譴責父母,四處抱屈宣揚,甚至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父母即使明白錯在自己,也很難在感情上接受這個孩子,關系只會繼續(xù)惡化。再者,當時高宗對李賢“謀反”有“薄其罪”的意思{4},“遲回欲宥之”{5}。因此,即使武后堅持嚴懲,李賢恐也不至于對親情有徹骨之寒的感受。最后,李賢流放之前,武后對子女的打擊其實僅限于李弘和李賢。李顯資質平庸,耽于游玩,并無政治野心,李旦、太平公主年紀尚小,并不染指朝政,他們和武后的關系還是不錯的,即使武后對李賢有些冷漠或嚴厲,他應該也暫無性命之虞,預言“抱蔓歸”的悲慘結局未免對父皇母后(尤其是父皇)過于悲觀失望,詩中的譴責、警告顯然言之過甚、過早,反而會觸怒武后,效果只能適得其反。李賢自幼聰穎無比,監(jiān)國期間處事得當,受到滿朝贊譽,應該不會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如此弱智。

      此詩若是作于幽禁巴州之時,丘神績到來之前,那么就有自嘆身世、譴責武后的意思。堂堂一國太子,被廢為庶人,長期失去人身自由,此等精神苦悶非一般人可以了解和承受。他在巴州生活清苦,深陷不滿、苦悶和落寞之中,自覺永無出頭之日,因此悲憤之際寫詩感傷身世,譴責武后。此時武后尚未對李顯、李旦等宗室人員下手。李賢聯(lián)想起武后對哥哥李弘的嚴厲打擊,對自己的冷眼排斥,同時由于長期流放的精神壓抑,他可能出現(xiàn)了被迫害的妄想心理,故而在詩中有一再“摘瓜”的意象,后面的“三摘”“四摘”是悲觀的想象和預言。這是說得過去的。

      此詩若是作于丘神績到來之后,那么此詩就是李賢悲慨控訴的遺作,是哀傷兄弟的處境,對母后冷酷無情的一種控訴、警告和規(guī)勸。從李賢自殺前的背景來看,這是合乎情理的。當時發(fā)生了一連串的事件:永淳二年(683)十二月,高宗駕崩,當時李賢已被流放巴州三年了。次年正月初一,李顯即位,二月六日就被武后廢黜,七日,李旦即位,旋即被武后幽禁,如同傀儡,八日,皇太孫李重照被廢為庶人,九日,丘神績來到巴州李賢住處,三月初五,李賢被丘神績逼殺??梢?,從丘神績來到巴州到李賢死亡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丘神績的到來說明朝局有變,李賢應該不會不知道兩個弟弟的處境。這種境況下的李賢是有時間和心情完成此詩的。他感傷李家子孫的悲慘處境,讓天下人來對武后進行道德拷問。筆者認為此詩作于丘神績來到巴州后還是比較合乎情理的。

      此外,還有人認為此詩寫于李賢立太子之后至被廢前這一段時間。他由于害怕像哥哥李弘一樣遭遇不幸,故而寫詩規(guī)勸母親,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首先,李弘確與武后因權力爭斗失和,但其死卻與武后并無直接關系。與武后、李弘時常來往的李賢應該不會不清楚,他即使擔心武后再生猜忌之心,也不至有詩中如此悲涼之意;再者,李賢為太子期間,即便武后對他有排斥打擊之意,但當時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均生活安逸,武后也并未對李唐宗室有所動作。這種情況與詩中一再“摘瓜”之意不符。其次,史載李賢身體康健,精力充沛,初立太子之時意氣風發(fā),剛健有為,處事得當,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的李賢應該不會有此悲涼之作。為太子后期他“頗好聲色”,還沉迷于《俳諧集》等“俳諧鄙說”,并不接受勸諫{6}。這種生活狀態(tài)下的李賢可能是因武后的排斥打擊而傷心墮落,因此這種自暴自棄的生活狀態(tài)下恐怕也很難寫出《黃臺瓜辭》這樣情真意切的作品。最后,史載宮內流傳李賢是武后姊韓國夫人所生,李賢“內自疑懼”{7}。他對身世有所懷疑,對武后就不會有很高的感情期待。武后對他排斥打擊,他心境憤懣,但是應該不會作詩指斥武后寡情。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大致可以認定此詩可能寫于李賢幽禁巴州之時,到底是在丘神績到來之前還是之后,尚不確定,然而這并不影響我們理解此詩的內涵。

      二、《黃臺瓜辭》的內涵

      關于此詩的內涵,學界幾乎一致認為是言武后再三屠戮子女之事。李賢借“摘瓜”之喻感傷兄弟姊妹性命朝不保夕{8}。要探討這一解釋是否合理,我們先要搞清楚這四個“瓜”到底指誰,究竟是指武后的全部子女,還是指武后的親生子女,還是僅指武后的四個兒子,下面我們一一析之。

      先看第一種假設,即這“被摘”的四個“瓜”指武后的全部子女。史載武后共有八子四女,包括武后親生的四子兩女(包括早夭的安定公主)、四位庶出皇子(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節(jié))和蕭氏所生的兩位庶出公主(義陽、宣城)。我們來看這幾個庶出子女。李忠在麟德元年(664)因上官儀事件被賜死于流所{9}。李孝于麟德元年(664)早薨,與武后并無直接關系{10}。天授元年(690),李素節(jié)與李上金“同被誣告”,李素節(jié)被縊殺,李上金恐懼,自縊死{11}。蕭氏二女被武后幽禁掖庭,老大不嫁,后被武后隨便許配給衛(wèi)士。李賢在調露二年(680)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被逼殺。也就是說,李賢寫作《黃臺瓜辭》的時候,李忠、李孝已經去世十余年了,他此時在詩中對這兩位皇兄之死大發(fā)感慨似乎太過矯情,更何況李孝之死與武后也并無直接關系。李素節(jié)、李上金因武后排斥早就在地方任職,并不在長安和洛陽活動,與李賢應該并不親近,雖然處境不妙,但尚在人世,其死亡均在他之后。因此,李賢也不太可能為他們作詩感嘆。兩位庶出公主在李賢出生不久就因母親蕭氏之故被幽禁掖庭,應該與他來往不多,在他立太子前就被許配衛(wèi)士,更沒有密切來往之可能,恐怕也談不上姐弟之情。李賢也無必要對她們感嘆過甚。不難看出,李賢詩中的“瓜”若是指武后的全部子女,覆蓋面著實有些過大。

      再看第二種假設,即這“被摘”的四個“瓜”指武后親生的六個子女(包括早夭的安定公主)。從這六人的死亡順序來看,“一摘”應指安定公主,“再摘”應指李弘,“三摘”應指李賢,“四摘”則是帶有警告悲慨意味的虛指,因為當時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和武后關系尚好。這在數量上倒說得過去,但明顯不合邏輯。安定公主在李賢出生前暴夭,并且在很多年里,王皇后都一直背負兇手之名。根據高宗不久就將武昭儀立后并委政于她來看,高宗并未疑心。李賢沒有親歷姐姐暴夭事件,成人后即便聽說一些閑言碎語,應該也沒膽量和必要在詩中向武后提起此事,還說“一摘使瓜好”,難不成影射母后殺姐姐殺得好?再者,若一摘是安定公主,那么再摘就是指李弘。史載李弘和李賢關系良好,李賢說“再摘使瓜稀”,對哥哥之死難免過于冷漠。前文已述,李弘之死與武后并無直接關系。李賢即便對母后打擊哥哥有所不滿,也不至于像外界一樣懷疑母后鴆殺哥哥,更不可能寫詩影射。最后,若“一摘”“二摘”指安定公主、李弘,那么“三摘”就是指李賢自己,詩中何言“猶自可”,“四摘”的預言更是讓人難以理解。李賢將安定公主和李弘的死亡完全歸罪于母后,并預言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將慘遭不幸,他對母后的失望和指責未免有些夸張。

      我們再來看最后一種假設,即這四個“瓜”僅指武后的四個兒子,即“一摘”指李弘,“再摘”指李賢,“三摘”“四摘”指李顯和李旦,這也不合邏輯。前文已述,李賢不應該懷疑母后鴆殺李弘,李顯、李旦雖然在李賢死前已被流放、幽禁,但沒有被“摘”,怎么會有“抱蔓歸”的過激說法?或許李賢當時已知死期不遠,由自身境遇出發(fā),將一切都歸罪于母后的嚴厲苛刻,遂預言李顯和李旦不久就會死于武后之手?;蛟S他此時境遇糟糕,產生了很嚴重的被迫害心理,遂捕風捉影將李弘之死也完全歸罪于母親。這都說得過去,說不過去的仍是“一摘使瓜好”的說法。

      看來,以武后殺子來解說此詩看似很有道理,實則經不起推敲。要解開此詩的內涵,關鍵在于解開詩中的“摘瓜”之喻。這是有植物學依據的,從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來說,在莖葉并不茂盛之際結瓜會耗損養(yǎng)分,影響瓜秧的繼續(xù)生長,故而果實往往長不大。適當摘取初生瓜能讓瓜秧獲得充分的營養(yǎng)供給,瓜秧莖葉繁茂后再結出

      的瓜往往飽滿豐碩。詩中對適當摘取初生瓜表示贊同。若是以此比喻母親屠戮子女,在邏輯和感情上都讓人

      很難接受。筆者認為,“摘瓜”是指武后對子女的嚴厲教育,并非指殺戮。我們知道,父母適當的管教對孩子成長是有利的,此為“一摘使瓜好”之意,如果管教過于嚴厲則會適得其反,“再摘”“三摘”“四摘”指父母管教的

      嚴厲程度逐漸加深,“抱蔓歸”指父母過于嚴厲的管教對子女產生了不良后果。李賢被立為太子后,成為武后攫取權力的障礙,母子也因此產生了種種嫌隙。這種微妙的母子關系是不可言說的。武后當然不會以此為名大張旗鼓地排斥打擊太子。礙于政治形勢和親情,她更不可能采取對付王蕭二妃、魏國夫人的那種極端方式來整治太子。她的不滿只能表現(xiàn)在管教太子上,因為父母管教孩子天經地義,即使孩子沒有錯誤,外人也不便插手。李賢為太子期間表現(xiàn)出色,又招集學者“注范曄《后漢書》”{12},高宗嘉獎,滿朝贊譽,然而此時他和武后的關系卻漸漸緊張起來。時偃師明崇儼“常密稱‘太子不堪承繼,英王貌類太宗,又言‘相王相最貴”{13}。明崇儼是以“左道”{14}“符劾之術”為武后所任使的偃師{15}。這種人以招搖撞騙、裝神弄鬼為生,其察言觀色的本領遠遠高于常人。他敢進此等間隙之言,應是看出了武后的心思,順勢迎合之。果然,武后非但沒有斥責他,還對李賢大加訓誡,施以眼色,似乎是認可“太子不堪承繼”的話{16}。這件事給李賢的心理打擊是沉重的。此前,武后對他出色的政治表現(xiàn)視而不見,他聞聽自己并非武后親生的傳言后心下疑慮,不愿主動求證,更不愿與武后親近。武后非但不澄清事實,還聽信妖人對他的貶損,他的傷心失望可想而知。此后李賢“頗好聲色,與戶奴趙道生等狎昵”{17},就有自暴自棄、消極抵抗的意思。后來明崇儼被暗殺,“天后疑太子所為”,“使人告其事”,又“詔薛元超、裴炎與御史大夫高智周等雜鞫之,于東宮馬坊搜得皂甲數百領,以為反具;道生又款稱太子使道生殺崇儼”。明崇儼一介妖人,社會關系非常復雜,其被殺真相也不太容易調查清楚。李賢“謀反”之事最多只能說是有嫌疑,不能完全坐實。李賢暗置皂甲極有可能是惶恐不安、自我保護的意思,倒不一定有謀反之意,不料反成了謀逆的物證。武后本是派人調查他的私生活,反倒搜檢東宮,有些雞蛋里挑骨頭的意思。這種苛嚴之態(tài)說明武后準備對他施以重拳了。事發(fā)后,高宗想寬宥之,武后曰:“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名為大義滅親,實懷苛酷剪除之意。此中深意李賢當然明白,聯(lián)想起哥哥李弘,李賢對苛嚴的母后難免會有所抱怨、譴責,反映在詩中就成了“摘瓜”之喻。這樣來理解此詩內涵,意思就順暢了。同時,我們不難看出李賢的天真幼稚,他將自己的人生悲劇歸結于武后的嚴厲管教,殊不知這是武后的權力欲所致。

      綜上所述,《黃臺瓜辭》一詩應是李賢在被廢太子后所作,流露出了對武后管教子女過于嚴厲的哀怨與無奈。

      {1} (后晉)劉等:《舊唐書》第九冊卷八三《高宗諸子·章懷太子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831—2832頁。

      {2} (唐)唐高宗:《皇太子上所注后漢書手敕》,見董浩:《全唐文》卷一四,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65頁。

      {3} 司海迪:《武則天的人格與重要人際關系考論》,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14年7月。

      {4}{14}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八一《太宗諸子·章懷太子李賢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929頁,第2928頁。

      {5}{6}{7}{13}{16}{17}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0二“高宗永隆元年八月”條,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6397頁,第6397頁,第6357頁,第6397頁,第6397頁,第6397頁。

      {8} 如王海文就認為此詩比曹植的《七步詩》更有藝術魅力,其前提就是認定“摘瓜”之喻的本體是武后殺子。王海文:《李賢〈黃臺瓜辭〉賞析》,《社科縱橫》2006年9月第1期。

      {9}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0一“高宗麟德元年十二月戊子”條,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6342頁。

      {10} (后晉)劉等:《舊唐書》第九冊卷八六《高宗中宗諸子·原王孝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825頁。

      {11} (后晉)劉等:《舊唐書》第九冊卷八六《高宗中宗諸子·許王素節(jié)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827頁。

      {12}{15} (后晉)劉等:《舊唐書》第九冊卷八六《高宗中宗諸子·章懷太子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831—2832頁,第2832頁。

      作者:司海迪,西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武漢大學文學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親情權力
      永不凋零的親情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電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民營金融權力榜
      新財富(2017年7期)2017-09-02 20:03:21
      偽親情何以大行其道
      中國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30
      清明話親情
      小主人報(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39
      對于權力,人為什么會習慣性服從
      海峽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32
      權力的網絡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抱抱獴的親情啟示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清風(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親情故事兩篇
      小說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6
      台江县| 江源县| 双江| 九江县| 奈曼旗| 北流市| 汾阳市| 吴川市| 朝阳区| 淄博市| 石屏县| 葵青区| 介休市| 广德县| 垦利县| 江津市| 古蔺县| 都匀市| 灯塔市| 常州市| 蓝山县| 海南省| 喜德县| 尼木县| 美姑县| 井冈山市| 登封市| 长垣县| 莱阳市| 江都市| 沾化县| 洮南市| 米泉市| 宜春市| 杨浦区| 宁蒗| 来宾市| 阜南县| 宜黄县| 阿巴嘎旗|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