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小史是個高三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優(yōu)異,可是半年前,小史經(jīng)常感到緊張焦慮,擔心自己考試不理想,發(fā)揮失常,考不上重點大學。他認為,考不上重點大學就沒有前途,還會連累父母在親朋好友面前抬不起頭……所以,他天天復習到很晚,雖然時間用了很多,但效率卻越來越低,注意力也越來越不集中。越這樣小史就越著急,而考試成績似乎也和他對著干,更加不理想。一想到馬上要高考了,小史就開始渾身冒冷汗、心慌、手抖……
小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呢?從小史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他是經(jīng)常被一些“擔心”所干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會被一些不必要的擔心所打擾,令人感到煩惱,甚至使用了很多方法都揮之不去,痛苦異常。小史的問題正是“焦慮”惹的禍,就是考前的“過度焦慮”。
焦慮是人們在面對某些困難或問題時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一種對將來不確定后果的擔心和煩惱。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那些我們很重視的事情的時候,焦慮就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會提前設想可能有哪些結(jié)果,而這些結(jié)果有好有壞。焦慮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適度的焦慮可以促使人們在遇到困境或危險的時刻警覺起來,動用自身或身邊的資源積極地應對。這個時候,人們多感覺到緊張和興奮,而不會把這種焦慮當成一種“壞心情”而痛苦。像小史這樣,考試前有一定程度的“焦慮”,將會推動他比平時更努力地復習,思考哪些還沒有復習到,哪些還容易發(fā)生錯誤,也就是說,“適度的焦慮”會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小史將后果想得越來越糟糕,想到如考不上重點大學父母沒面子、自己也沒前途了,最后搞得自己成績不斷下降。所以,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焦慮情緒是有積極意義的,可以幫助人們識別急切甚至是危險的事件,集中注意力,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促使事情的結(jié)果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但是,焦慮是有限度的,適度的焦慮無疑是事件良性結(jié)果的催化劑,但長期而過度的焦慮則可能使人心力交瘁,不但問題得不到解決,而且還有可能令自己煩躁不安,甚至身體不適(手抖、心慌、胸悶……)。這些不適感又會干擾小史的注意力,似乎感受到自己的那個擔心越來越真實了。漸漸的,過度的焦慮把小史推到一種惡性循環(huán)中。
“適度的焦慮”關(guān)注點在眼前需要做的事情上,使人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此時此刻要做的事情上;而“過度的焦慮”則使當事者看問題的方式產(chǎn)生了一些偏差,關(guān)注點在遙遠的將來而不是現(xiàn)在,他們往往為還沒有發(fā)生的事情而憂愁,把困難和危險夸大,并為其作出很多災難性的解釋,感到大禍臨頭但又束手無策。有時候,“適度的焦慮”沒有調(diào)節(jié)好就容易轉(zhuǎn)變?yōu)椤斑^度的焦慮”,這表明它們之間會相互轉(zhuǎn)化。所以,焦慮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我們需要關(guān)注一下自己在思考什么。萬一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想法時,可以嘗試安靜地坐一小會兒,調(diào)整一下呼吸,輕輕地告訴自己,“將來有什么結(jié)果到時候再說吧,我現(xiàn)在先看看我需要做些什么吧”;“這件事需要先做哪些,后做哪些,怎么去做,我要想清楚”;“我要合理地安排我的時間”,等等。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里把“過度的焦慮”轉(zhuǎn)變?yōu)槔谖覀兊摹斑m度的焦慮”。若焦慮程度仍是很嚴重,影響到日常工作、學習,可以就診于精神科??漆t(yī)院,使用合適的抗焦慮藥物來改善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