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心
孩子長到三四歲的時候,年輕父母們就開始考慮給孩子選報興趣班的問題。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發(fā)展孩子的興趣,這是件好事。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促進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鍛煉孩子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豐富孩子的文化生活,提高孩子的文化修養(yǎng)和社會適應性,一舉多得。但現(xiàn)在年輕父母都是第一次養(yǎng)育孩子,沒有積累這方面經(jīng)驗的實踐機會。因此,在給孩子選報興趣班時,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如果在選報興趣班時出現(xiàn)了偏差,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很有可能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給以后的發(fā)展埋下隱患。究竟應該怎樣給孩子選報興趣班呢?
選報興趣班,以孩子的興趣為主
興趣班,顧名思義,孩子有興趣才選報的學習知識和訓練技能的培訓班。孩子們年齡還小,缺乏自主選擇的能力,在很多家庭里,往往是孩子“被選報”,由家長代替孩子做決定,這就難免帶有主觀性。因此,在選報了興趣班后,當問孩子是不是喜歡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不喜歡”“沒興趣”。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不大用心學習的孩子不是少數(shù),半途而廢的也不是個別的。比如,在城市里,給孩子選報鋼琴班的比較多,但能夠一直堅持下來的孩子卻比較少,甚至是寥寥無幾。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便是,選報興趣時父母沒有怎么考慮孩子喜歡不喜歡,是家長一相情愿。
有的家長是在補償心理支配下給孩子選報的。家長小時候特別喜歡彈鋼琴,那時候生活清貧,家里沒有條件,留下了終生遺憾?,F(xiàn)在有條件了,家長就一心要讓孩子替自己實現(xiàn)小時候的夢想。
有的家長覺得現(xiàn)代鋼琴在成千上萬古今樂器中被譽為“樂器之王”,鋼琴樂曲是“陽春白雪”,能彈一手好鋼琴,那可是很高雅的修養(yǎng),于是,就讓孩子學彈鋼琴。
還有的家長,偶爾發(fā)現(xiàn)孩子一兩歲的時候,見到鋼琴就喜歡爬上琴凳在琴鍵上胡亂地拍拍打打,便誤以為孩子天生地就喜歡彈鋼琴,腦瓜一熱,就把一架龐大的鋼琴抬回了家。像這樣給孩子選報興趣班,孩子一般是堅持不下來的。
挑選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孩子的興趣指向和興趣發(fā)展水平?!皬娕さ墓喜惶稹薄皬娹糁n^不喝水”。家長一定要征詢孩子的意見,不要代替孩子選擇。要“摸著石頭過河”,穩(wěn)穩(wěn)妥妥地試著來,不要頭腦一熱就選定。
要慎重選報興趣班的項目,考慮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水平
小孩子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凡是沒有親自嘗試過的活動都想試一試;但支持孩子活動的生理機制——肌肉和骨骼等,這些“物質基礎”尚未發(fā)育成熟,學習會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別是小肌肉不發(fā)達,很難掌握精細的動作和技能。因此,盡量不要過早地讓他們學習技能、技術、技巧性比較強的項目。比如,年齡太小的孩子就不適于鋼琴、小提琴、繪畫和書法等項目的學習。這些項目基本功的訓練又比較枯燥無味,學習過程不能刺激和強化孩子的興趣,孩子很有可能訓練不久就會失去興趣,半路打“退堂鼓”。
既然是給孩子選報興趣班,就不能不考慮孩子興趣的特點。小孩子的興趣十分廣泛,似乎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感興趣。但小孩子的興趣比較膚淺,一般都是由新鮮事物本身引起的直接興趣,而不是由該項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引起的間接興趣。因此,孩子興趣的穩(wěn)定性差,不能持久,往往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
針對這些特點,可以先給孩子挑選運動性、參與性、趣味性較強的項目,比如游泳、輪滑、舞蹈、武術、陶藝、手工制作等。從事這些項目的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強化孩子的興趣,還能促進孩子肌肉和骨骼的發(fā)育,增強體質,鍛煉孩子的運動、協(xié)調和平衡的能力,對于開發(fā)孩子的大腦、增進他們的自信心也很有好處。
要關注孩子參加興趣班的過程,了解情況,洞察孩子的動態(tài)
家長不要把孩子送到興趣班就一了百了,就撒手不管了。家長最好也親身參與孩子興趣班的學習和訓練,跟孩子一起當學生,可稱之為“跟班就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以身作則、熱情參與,對孩子是很大的鼓舞和感染。家長參與還可以從中了解訓練的過程、重點、難點和動作要領,回家以后便于按照老師的要求,對孩子進行具體的輔導。
家長跟班就讀,還可以了解指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和教學進度,看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老師教學有問題或孩子不適應,應該在孩子厭學之前結束課程。當然最好是提前退班,免受傷害。不要等到孩子覺得自己不行,跟不上班,被淘汰出來的時候才被動退出。那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長要隨時觀察,看情況不妙,主動提出放棄,再選報其他的興趣班。這樣做是明智的。家長要盡最大努力,精心地、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果孩子不能適應興趣班的學習,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學齡前兒童的興趣不穩(wěn)定,很容易變化、動搖、遷移,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家長應當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當孩子出現(xiàn)厭學情緒時,家長首先要給予鼓勵,用積極的態(tài)度和辦法引導孩子繼續(xù)堅持,但不能強制、訓斥、挖苦,更不能打罵、體罰。
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繼續(xù)學下去了,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坦然接受。不要強制孩子做他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讓孩子“遭罪”。更不要以為這就是“沒出息”,從而挖苦、訓斥孩子是“朽木不可雕”,是“廢物點心”,是“吃嘛嘛香,干嘛嘛不成”。
應當允許孩子嘗試和調整興趣指向,孩子有這個自主權,不要非得“一條道兒走到黑”。孩子哪怕只有過一天學習和訓練,至少增加了一次新的體驗,也會有所收獲的,不會是“白學”。
讓孩子參加興趣班,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個性、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促使孩子身心全面、協(xié)調地發(fā)展。目的和目標一定要現(xiàn)實一些,家長不要太功利化,把目標訂得過高,過于理想化,比如企圖通過參加培訓讓孩子將來成為這個“家”那個“家”就不太現(xiàn)實。
不要給孩子參加興趣班強加難以承受的額外負擔,諸如培養(yǎng)特長,以作為進重點學校的“敲門磚”,或為將來求職做準備等等。這樣,就是太功利了,會使家長的心態(tài)變得扭曲,也會使孩子陷入“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