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蘭
五歲的小明和涵涵一起玩跳棋??吹胶鸵I先跳到對面,小明抬手打翻了棋盤,氣呼呼地說:“不玩了,不玩了!”
四歲的小東最近正在學習寫數(shù)字,他會寫0、1和2。這一天,他拿起一支筆,興致勃勃地想要寫出一個3,但沒能寫出來,他扔掉了筆,嚷嚷著:“我不要寫3!”接下來的幾天,他只愿意寫已經(jīng)會的0、1和2,無論媽媽怎么勸,也不愿意再嘗試寫3。
相信這樣的場面對很多父母來說都不陌生。我們希望孩子樂于接受挑戰(zhàn)、愿意付出努力,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涩F(xiàn)實情況是,孩子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表現(xiàn)出“輸不起”的心態(tài)。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何去何從呢?
孩子們原本是不會害怕失敗的,除非他們被失敗所帶來的挫折感傷害過。不知道父母們是否還記得?在你的孩子還是個小寶寶時,一遍又一遍地嘗試把手放入自己嘴里,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嘴,但他毫不氣餒。稍大一點蹣跚學步時,即便是摔倒了,他也會站起來,跌跌撞撞地繼續(xù)往前走。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是基于他人評價逐漸形成的。不少父母在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喜悅往往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在孩子犯了錯、失敗的時候,則會批評甚至懲罰孩子;有些父母雖然不至于此,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或者所做的鼓勵和支持往往顯得不那么真誠。要知道,孩子對父母態(tài)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為了保持父母對自己的喜愛,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做一個“常勝將軍”。
那么,父母可以捫心自問,教養(yǎng)過程中,你自己是不是也害怕孩子“輸”?當孩子在某個方面表現(xiàn)不夠好或者不如別人時,你是不是覺得沒面子或者憂心忡忡?在孩子遇到一些小問題或者小挫折的時候,你是否會自動化地將這些小挫折的影響放大?
正是父母這樣的反應,讓有些孩子漸漸失去了嬰兒期那種無所畏懼的學習精神,傾向于選擇相對簡單又不容易失敗的游戲,而一旦輸了或者做不好某件事情,他們就會情緒失控,甚至大發(fā)脾氣。
所以,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從對待失敗這件事上,父母要幫助孩子意識到:
●無論有多糟糕,事情都還有變好的可能。可以對孩子說:“這只是一個游戲,我們可以再試試”。
●即便他沒有做好,父母也不會因此而懲罰或者不愛他,而是幫助他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每一次失敗和挫折都是一個機遇,它說明在這個方面,我們還有進步的機會,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接近期望中的自己。
●就事論事。孩子輸了一場跑步,不意味著他缺乏運動能力。孩子做錯了幾道算術題,不表示他沒有數(shù)學能力;與之相對應的,在孩子“贏”的時候,父母同樣也要就事論事地贊賞他的努力和付出,同時幫他從中吸取成功的經(jīng)驗。
此外,父母需要對孩子的失敗給以耐心,如果孩子在剛剛經(jīng)歷失敗之后,不愿意立刻再次嘗試,允許他們發(fā)脾氣和表達挫折感,允許他們暫時離開讓他們挫折的事情。在他們再次嘗試時,則要欣賞他們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