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晨花朝放祈豐年
農(nóng)歷二月,正值仲春,暖潮由南向北,催動花期不斷。上至三江平原,下至珠江兩岸,無不梨雪壓枝,桃雨飛紅。其實,踏青賞花,自古便是民間悅目娛心的一大樂事。而祭拜花神,更是為古人在賞花中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動。這一天,被稱為“花朝節(jié)”,取晨花朝放之意。
“花朝節(jié)”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關它的記述,最早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記述范蠡的《陶朱公書》中。雖然此書現(xiàn)已不可考。但據(jù)清代秦味蕓的《月令粹編》中記載,“《陶朱公書》云: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作為以農(nóng)耕為主的漢文明,對百花的祭拜,寄托了人們對風調(diào)雨順的期盼。故花朝節(jié)當日,有“晴主吉,雨主兇”之說。先民們相信晴朗美好的花朝節(jié),會帶來一年的好運氣。而花朵作為萬物孕育之首,亦代表著繁衍子孫,人丁興旺的含義。因此,漢民格外重視“花朝節(jié)”,與上元、端午、中秋、重陽等并奉為漢族最重要的歲時八節(jié)。
時至晉代,“花神”才有了明確的神祗。道家上清派第一代太師魏華存,其女弟子女夷,號花始,善養(yǎng)花木,仙逝后被世人尊為“花神”。盡管“花朝”在前,女夷在后,但兩者仍被附會在一起?!痘茨献印ぬ煳挠枴酚涊d:“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鳥草木,女夷者,主春夏長養(yǎng)之神,世所謂花神也。
事實上,花朝節(jié)的轉(zhuǎn)變,正是人類從“植物崇拜”向“宗教崇拜”的進化佐證。人們在“萬物有靈”的簡單信仰中,賦予了花魂纖美嬌艷的女性形象,以及修真釋法的道家玄學。至此花朝節(jié)不再只是春天中的一場有關豐順年景的乞盼,亦是人們心中對神靈的篤信與敬仰。
萬千錦繡賀花神
花朝節(jié)因為南北兩地氣候的不同,日期小有出入。多為農(nóng)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是二月十五。華南東北等地,多選十五日,與中秋相對,取意“朝花月夕”,皆是人間美景佳期。而二月十二日,多流行于江浙。
清代小說巨匠曹雪芹,生于南京。他在《紅樓夢》中所描寫的金陵12釵,皆為花神轉(zhuǎn)世,更將林黛玉的生日定為二月十二,花朝節(jié),以此暗喻為眾花之首。
其實,在《紅樓夢》中有一個杜撰的節(jié)日。曹公在第二十七回中寫道,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jié)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踐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需要餞行。
然而“餞花神”這個節(jié)日卻無史可考,不過其中慶祝方式的描述,卻與江南花朝節(jié)的習俗十分相似。比如大觀園的女孩子“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每一枝花上,都系上這些事物,滿園中彩帶飄飄,花枝招展。”以及之后的“寶釵撲雙蝶”都是“花朝節(jié)”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
在花枝上系錦帛被稱為“賞紅”。傳說晚唐崔元徽夜遇花神求助,連夜制彩幡護花。后來世人爭相效仿。蔡云在《吳欲》的詩句,就曾描寫過“賞紅”的這番盛景——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天下同賞飛紅日
論對花朝節(jié)的推崇,唐代無出期右。據(jù)說女帝武則天嗜花,每逢“花朝節(jié)”,便廣集百花,與米搗碎,蒸制花糕,饋賞群臣。民間上行下效,“花朝節(jié)”蒸糕賞花,蔚然成風。到了宋代,民間盛行起“撲蝶會”。開封城內(nèi)常以花中撲蝶為賽,蝶多者勝。洛陽百姓則喜皆暢游龍門石窟,挑選新鮮野菜,回家烹食。故“花朝節(jié)”又被稱為“挑菜節(jié)”。
時至明清,花朝節(jié)歷經(jīng)千年,依然長盛不衰。北京種花多在豐臺,每逢花朝節(jié),花農(nóng)就會滿載繁盛雜花,到槐樹斜街販售。而京城內(nèi)的風雅之士,則會結(jié)伴出游,飲酒賦詩,愜意賞春。
不過最為講究的,還是慈禧的“花朝宴”。花朝節(jié)當天,頤和園內(nèi)的牡丹花叢,都會系上紅黃兩色絲綢,錦花相映,一片璀璨春色。御膳房以花做附料,制作各色糕點。園里還會唱一出傳統(tǒng)劇目《花神慶壽》。
可以說,“花朝節(jié)”從春秋伊始,由對自然的崇敬,逐漸演變成一場全民娛樂。不論達官顯貴,還是市井黎民,都在這場春色斑斕的節(jié)日里,釋放出深埋一冬的熱情。
重拾榮耀暢游春
花朝節(jié)在清末逐漸走向沒落,百年國難令國人再無賞春之情。一個民族失去了原有的尊貴與自傲,也就失去了游春品花的精巧雅性?;ǔ?jié)一如香事一般,停滯于國人心靈的艱澀與滄桑。
如今,國運昌旺,傳統(tǒng)文化在民間一一復蘇,漢服運動的推廣,帶動了花朝節(jié)的興起。“穿漢服,祭花神”,已經(jīng)成南北多地的新民俗。其實,文明的發(fā)達與社會的先進,并不體現(xiàn)在物質(zhì)的盛大,而是在于人心的自如與悠閑。當仲春初臨,百花齊放之時,有閑情雅興邀三五知己,遠游賞紅,焚香暢談,才是一個民族榮耀與自信的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