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梅
【摘 要】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與多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慢性根尖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慢性牙周炎患者320例,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60例。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的患者為實驗組,采取多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術后一天實驗組疼痛率為32.5%,對照組為疼痛率32.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術后6個月,實驗組的治愈率為99.38%,對照組的治愈率為98.75%,兩組患者術后六個月治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療,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能夠有效減少治療療程、手術費用以及治療時間,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根管治療術;慢性根尖周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1.3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3-0150-01
慢性根尖周炎是由于病原體以及感染對牙根管長期炎性刺激導致,因此牙槽骨的破壞以及牙周肉芽組織形成[1]。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手段為牙根管治療術,該法治療效果較好,能治療絕大多數(shù)慢性牙尖周炎[2]。傳統(tǒng)的根管治療方法需要患者多次就診,療程長,從而增加了患者治療費用和醫(yī)生的工作量,部分患者會因時間等原因而延誤治療或者無法完成治療[3-4]。筆者選取3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與多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慢性根尖周炎的臨床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慢性牙周炎患者320例,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60例。實驗組160例,男患86例(患牙94顆),女患74例(患牙82顆),年齡16~74歲,平均年齡(37.51±4.35)歲,牙位分布:前牙78,雙尖牙51,磨牙31;對照組160例,男患85例(患牙95顆),女患75例(患牙81顆),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36.32±5.62)歲,牙位分布:前牙77,雙尖牙49,磨牙34。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患牙方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術前所有患者先接受X線及根管長度測量儀檢查,確定牙根尖周的病變情況,了解根管數(shù)目、形態(tài)、根尖有無病變、病變范圍以及根管長度等,且兩組患者均由同一人操作完成檢查。實驗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先對患牙行常規(guī)開髓前的髓腔清理,然后去髓室頂開髓,用9%生理鹽水和3%雙氧水對根管進行沖洗,沖洗吸干后用蘸有甘油糊劑的棉捻,3~5min再次吹干,加適量碘仿后,再按根管長度插入牙膠尖,對牙體缺損進行常規(guī)修復,去除多余糊劑,在糊劑上方作水門汀墊底,5天后復查無異常用根管封閉劑填充根管,最后用X線檢查根管是否填充好,整個治療過程只需要患者1次就診便可完成。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多次根管治療術:實行開髓、去腐質、沖洗、吸干、根管封閉劑填充根管等系列的根管預備、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治療,整個治療過程需要患者2~3次的就診才能完成,且每次需間隔約1周,手術操作基本與實驗組相同,最后用X線檢查根管是否填充好。術后2~3 d兩組患者均口服頭孢拉定膠囊、維生素C,或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靜脈滴注甲硝唑、維生素C 注射液、頭孢曲松鈉等。
1.3 療效評價 對兩組患者術后一天的疼痛及治療后6個月的治愈情況進行比較。疼痛評價標準由我院根據(jù)臨床癥狀緩解情況自行擬定:①無痛;②輕度疼痛:患者僅有不適感或輕度疼痛,對生活無影響;③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稍重,但尚可耐受,若持續(xù)存在需服用止痛藥;⑷重度疼痛:患者自感疼痛較重,已經(jīng)不能耐受,需服強效止痛藥控制或接受急診處理。疼痛發(fā)生率=(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輕度疼痛)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臨床療效分為:①治愈:X 線顯示根尖病變消失,根尖及周圍組織無炎癥病變,患牙牙齦恢復色澤,咀嚼功能恢復且沒有不適感,②有效:患者癥狀有緩解,基本好轉;③無效:患者癥狀無明顯好轉。治愈率=治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方法 在本實驗中,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一天疼痛發(fā)生情況比較 術后一天實驗組疼痛發(fā)生率為32.5%,對照組疼痛發(fā)生率為32.5%,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療效比較 實驗組共治愈159例,治愈率為99.38%;對照組共治愈158例,治愈率為98.75%。經(jīng)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根尖周炎的病變類型包括慢性根尖周膿腫、根尖周肉芽腫、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根尖周囊腫。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慢性根尖周炎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5]。目前在臨床上主要將慢性根尖周炎分為根尖周囊腫、膿腫以及肉芽腫。根管治療術的目的是通過根管預備、沖洗、消毒及根管充填等治療,去除患病牙髓,有效清除病灶,阻斷其對根尖組織的刺激,使患者能夠保留牙根和整個患牙[6]。由于現(xiàn)在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傳統(tǒng)的多次根管治療術已經(jīng)不能適應人們的需求。目前臨床上多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從而避免多次治療給患者帶來的不便。有報道稱多次性根管治療和一次性根管在臨床療效上并無顯著差異[7],但對于兩種治療方法的療效仍存在爭議。
本研究探究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與多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慢性根尖周炎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提供可靠參考依據(jù)。本研究顯示,術后一天實驗組的疼痛發(fā)生率為32.5%,對照組的疼痛發(fā)生率32.5%,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這一結果與張彤[1]、賀慧霞等[8]的報道一致。隨著新器械、新材料的不斷更新、合理利用以及臨床不斷完善和提高根管預備、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技術,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時已經(jīng)能夠減少甚至避免術后疼痛反應。且本研究中術后6個月實驗組的治愈率為99.38%,對照組的治愈率為98.75%,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張彤[1]、陳旗[9]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對于慢性根尖周炎可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通過機械切割將牙髓腔中的感染物質分離出來,然后沖洗牙髓腔以達到清除感染的目的,但治療時必須明確患牙牙體的基本結構及需要治療的根管數(shù)目,盡量清除根管內的感染物質,且治療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操作標準。
綜上所述,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慢性根尖周炎,可有效清除病灶、保留牙根和整個患牙,與傳統(tǒng)多次性根管治療術的治療效果相同,且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可減少了患者治療療程,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從而降低患者治療費用,且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彤.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療臨床分析[J]. 醫(yī)學綜述, 2013, 19(16):3057-3059.
[2] 楊光輝. 一次法根管治療術治療慢性根尖周炎效果觀察[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4, 20(2):39-40.
[3] 陳琳,張小東,范瑞.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的臨床體會[J]. 淮海醫(yī)藥, 2007,25(5):397-398.
[4] 王新君,劉學軍.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65 例慢性根尖周炎療效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2):39-40.
[5] 王曉輝. 探討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的臨床效果[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2(5):90-91.
[6] 于登臣.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和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的療效比較[J]. 河北醫(yī)藥, 2012, 34(8):1187-1188.
[7] 沈紅梅. 一次性根管治療前牙慢性根尖周炎的臨床分析[J]. 口腔醫(yī)學, 2011, 32(10):633.
[8] 賀慧霞,魯川,永盛,等.Nd:YAD激光消毒用于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療[J].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20(1):80-83.
[9] 陳旗.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療臨床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1,49(4):99-100.
(收稿日期:201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