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與白——中國瓷器之源簡述

      2015-05-30 12:10:04黃磊
      景德鎮(zhèn)陶瓷 2015年6期
      關鍵詞:邢窯越窯白瓷

      黃磊

      西晉文學家潘岳曾用他那華美的詩筆寫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首歌頌青瓷的名句“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酃?!笨~瓷即青瓷,它是我國制瓷業(yè)中產(chǎn)生最早、發(fā)展歷史最長、分布也最廣的瓷器種類,因在商代原始瓷器上發(fā)現(xiàn)的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在一起燒成高鈣質青釉而得名。

      我國最早的瓷器都是青瓷,而且古代青瓷窯址都集中于江南地區(qū)。有浙江上虞、余姚、紹興等地的早期越窯;浙江溫州一帶的早期甌窯、金華地區(qū)的早期婺州窯、杭嘉湖平原、余杭、吳興一帶既產(chǎn)青瓷又產(chǎn)黑瓷的德清窯;江蘇宜興的均山窯;以及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區(qū)眾多的青瓷古窯群。從制瓷工藝看,無論是胎釉原料的選用,還是成型方法的多樣,以及施釉方式、窯爐結構、裝燒技術,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都已遠超東漢末年瓷器生產(chǎn)之初。

      西晉發(fā)生八王之亂后,中國北方長期處于動蕩中,興起于南方的制瓷業(yè)遲遲未能傳至北方。439年魏太武帝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立北魏政權。政治上的相對穩(wěn)定促使經(jīng)濟得到恢復,南方的制瓷工藝也隨之傳入北方,至隋代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考古發(fā)現(xiàn)的青瓷窯址有山東淄博寨里窯、河北磁縣賈壁窯以及河南鞏縣窯、安陽窯等。雖然中國北方青瓷始終不及南方青瓷,但有一個遷移現(xiàn)象十分有意思:那就是制作青瓷的技藝從中國南方抵達北方后,并未停止傳播之路,由陸路海路繼續(xù)北上,最終在朝鮮的高麗王朝綻放出絢麗的青瓷之花,至今仍是朝鮮民族藝術的驕傲。

      唐代最著名的青瓷窯口為越窯。在唐代就有“秘色”之稱。“秘色”是越窯青瓷中色澤最佳者。這種美麗青色釉的燒制,需要高超的技術和經(jīng)驗,瓷坯在燒到一定火候的時候,必須嚴格地控制溫度和通風,使窯中的空氣生成一些一氧化碳,能把釉中少量的鐵還原為氧化亞鐵,從而得到天青色的釉。如果操作不慎,則有可能生成黃色或黑色的釉。后來的黑釉瓷也是根據(jù)這一原理生產(chǎn)的。

      此時,瓷器已成為人們普遍喜愛的審美對象。出現(xiàn)了很多直接贊美瓷器的詩句。最著名的莫過于陸龜蒙的《秘色越器》,其中“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已成為詠青瓷的名句。

      越窯是中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青瓷窯體系,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是越窯的全盛時期,所產(chǎn)青瓷除國內消費外,還通過海上陶瓷之路大量銷往亞非各國和地區(qū),成為中國最早大批量銷往海外的的貿易陶瓷,制瓷技藝隨之傳授朝鮮半島并影響東亞乃至非洲的制陶文化,成為東西方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據(jù)海外考古資料,越窯青瓷遺物遍布太平洋西海岸和印度洋、阿拉伯海沿岸國家和地區(qū)--其中包括日本、韓國、馬來西來、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伊朗、伊拉克、阿曼、埃及、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古代外銷瓷器研究》故宮出版社2013)

      如日本西部地區(qū)有190余處遺址發(fā)現(xiàn)有唐至北宋時期的越窯青瓷,其中以新舊都城平安京(京都)和平城京(奈良)以及福岡(博多)為多。福岡太宰府是當時接待外賓的機構,那一帶也是日本出土越窯青瓷最多的地方,僅鴻臚館就出土有2500多個殘片。

      在馬來半島的古代重要貿易集散地柴亞(Chaiya)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公元9~10世紀的越窯缽、水注、壺等。水注,也稱“水滴”、“硯滴”,是中國古代文人磨墨時用來裝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硯面供研墨之用。中國傳統(tǒng)的文房用具,除筆墨紙硯外,還有不少其他輔助性用具。如怕紙被風吹移動,就產(chǎn)生了“鎮(zhèn)紙”;洗筆要有水盂,就產(chǎn)生了“筆洗”;放印的有印盒,擱硯的有硯盒,擱墨有墨床,擱筆有筆架,磨墨要有水,就產(chǎn)生了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的“水注”。在馬來半島發(fā)現(xiàn)的越窯青瓷水注,可以證明中國文化對周邊地區(qū)的影響。此外,菲律賓沿海航路所經(jīng)地區(qū)、巴基斯坦中世紀繁榮的貿易港口巴博遺址,都出土過晚唐五代越窯水注等青瓷。據(jù)說阿拉伯人將水注的作用改為祈禱前的凈手洗潔用具。

      越窯青瓷代表了當時世界陶瓷工藝方面最新最頂尖的技術水平,也是當時中國眾多瓷窯中知名度最高的貿易商品之一,中外商賈爭相選購,引發(fā)了明州(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從寧波地區(qū)的考古發(fā)掘資料可以看到,明州對海外商貿的歷史起步很早,漢晉時寧波就有不少海外商貿品和外國人活動的痕跡,但一直未能繁盛。因為中國傳統(tǒng)的外銷商品是絲綢,由于它的輕軟方便運輸,明州海運并無獨特優(yōu)勢。直到產(chǎn)生越窯青瓷,受到海內外人民的極大喜愛,加上本身是浙東寧紹地區(qū)獨家生產(chǎn)的地方物品,經(jīng)明州港出海,離產(chǎn)地近,運輸相當方便。瓷器的外銷才大大促進了明州港的發(fā)展壯大,同時也促進了明州造船業(yè)的發(fā)展。史載明州在唐宋時可制造載重萬噸的大海舶,躍居全國造船業(yè)之首。這一時期正是越窯青瓷外銷最繁忙的階段。中外商賈在大量運載越窯青瓷外銷時,也順便帶上中國其他窯口產(chǎn)品以增加花色品種。這在寧波市區(qū)及海外各地考古發(fā)掘及有關文獻中已得到印證。

      北齊(550~577)前后,中國北方在燒制青瓷的基礎上誕生了一個新瓷種:白瓷。青瓷與白瓷在工藝上的區(qū)別,在于原料中是否含鐵及燒制方法是還原焰還是氧化焰??刂屏颂ズ陀灾械暮F量,排除鐵在呈色時的干擾,就可燒制出類雪似銀的白瓷。別小看白瓷的誕生,它標志著中國制瓷業(yè)發(fā)生了一次質的飛躍,是陶瓷發(fā)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白瓷的產(chǎn)生,讓瓷器的裝飾手法變得全新,是元明清從青花到五彩的瓷繪手法革命的基礎。

      唐代白瓷窯口主要有河北邢窯、曲陽窯(宋定窯前身),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的平定窯、渾源窯,陜西的黃堡鎮(zhèn)窯。五代時,江西景德鎮(zhèn)的楊梅亭等地也開始燒造白瓷。唐唐唐 代白瓷窯口多集中于白瓷的出現(xiàn),打破了自商代以來青瓷為主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我國陶瓷史上有名的“南青北白”(南指越州,北指邢州即邢臺)。邢州瓷窯是唐代七大名窯之一,也是最著名的白瓷窯口。窯址在河北邢臺縣,因唐時屬邢州,故稱邢窯。邢窯不僅是北方最先燒成白瓷的名窯,并且是把白瓷提高到“類雪似銀”的高水平的重要瓷窯。從陸羽的《茶經(jīng)》中可以知道,北方邢窯白瓷和南方越窯青瓷在唐代是齊名的,它與越窯形成“南青北白”的生產(chǎn)格局。

      唐人李肇《國史補》記載:“內丘(邢窯所在地名)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碧拼娙似と招葑鳌恫璁T詩》,稱贊邢窯和越窯:“邢客與越人,皆能造茲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白居易也有詩作“白甌青竹箸,儉潔無膻腥。”青青竹子,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文化中正直高潔的象征,詩人將白瓷與青竹并列,是將白瓷也人格化了;元稹有詩云“雕鐫荊玉盞,烘透內丘瓶”,可以想見當時內丘之城內的燒造白瓷規(guī)模; 大詩人杜甫更是寫下了“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的詠瓷名句?!蛾柫w敬壺錄》中稱:“品茶用甌,白瓷為良,所謂‘素瓷傳靜夜,氣滿閑軒庭也?!?/p>

      這么多文人墨客為白瓷寫詩著文,可以想象素雅優(yōu)美類雪似銀的白瓷出現(xiàn),帶給唐人的欣喜之狀。

      關于邢窯,在唐代文獻《新唐詩》、《大典六典》、《樂府雜錄》、《長慶集》中都有記載。其中段慶節(jié)《樂府雜錄》中載唐大中初時樂師郭道源用“越甌、邢甌十二,旋加減水,以盤擊之,其音妙于萬方?!标懹鹪谛稳菪洗珊驮酱芍珪r說“越瓷如玉,邢瓷如銀,越瓷類冰,邢瓷類雪”,在說明邢瓷的地位時說“或以邢州處越州之上,殊為不然?!彪m然陸羽還是更偏愛越瓷,但陸羽拿邢窯比越窯,可見當時兩窯平分秋色的情況。

      9世紀中葉,古阿拉伯商人蘇萊曼(su lagman)寫了一部游記,其中記述道:“中國人用瓷土燒制成白瓷,從外面能夠看到里面的液體。”蘇萊曼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它是邢窯白瓷,但就我國當時的白瓷工藝水平而言,非邢窯莫屬。1 9 8 8年河北省考古隊在內丘縣西關隋代窯址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影透細白瓷殘器。無論胎體薄厚,遮光而視均能看見后面的手影。白如凝脂,半透光中呈暖色調,光潔瑩潤。有的甚至薄如蛋殼,其瓷化程度,給人一種胎釉合一、內外不分的感覺,其工藝水平可想而知。在此之前,許多專家普遍認為,薄胎透影瓷始于明永樂時期(當時歐洲稱“中國白”),而邢窯隋代透影瓷的發(fā)現(xiàn),將我國薄胎瓷創(chuàng)燒時間提前了近十個世紀。 在當時的低生產(chǎn)力水平下,這種高檔白瓷應是為上層社會很可能是為皇族專門燒制的。由此推斷,在隋代,內丘城關一帶的邢窯,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官窯了。

      1985年12月9日,來自全國十幾位著名的考古專家在內丘召開了邢窯鑒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內丘確確實實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唐代邢窯所在地,與歷史記載相符。1986年,國家《文物》雜志在頭條位置刊發(fā)了賈忠敏所撰寫的《河北省內丘縣邢窯調查簡報》一文,自此,邢窯遺址千古之謎被全面揭開。

      之后,河北省又成立了邢窯研究組,經(jīng)過他們數(shù)年努力,特別是有些地質專家介入研究工作,以古陶瓷地質學的觀點在內丘考察,不斷在內丘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在120平方公里之內找到了更多的實物和28處古窯址。在內丘縣周圍發(fā)現(xiàn)了密集的窯群,證實了唐代邢窯制瓷中心就在內丘,內丘和臨城是個巨大的瓷窯區(qū)。除了細白瓷,還生產(chǎn)粗白瓷、三彩釉陶、表瓷、黑瓷、黃釉瓷和芝麻醬釉瓷。至此,為隋唐傳世白瓷找到了確切燒造地點的歸宿。

      白瓷的創(chuàng)燒給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帶來劃時代的變化,進一步開創(chuàng)了美化瓷器進行各種彩繪裝飾的良好條件,把瓷器工藝成就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猜你喜歡
      邢窯越窯白瓷
      “邢窯白瓷”文化傳承基地建設中課程建設的探索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選
      陶瓷學報(2021年3期)2021-07-22 01:05:38
      越窯青釉直頸瓶
      基于唐代邢窯白瓷的審美特征及鑒賞研究
      湖北農機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40
      青瓷出越窯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8
      王興虎陶瓷藝術作品選
      唐 越窯秘色瓷八棱瓶
      紫禁城(2017年5期)2017-05-19 06:05:08
      景德鎮(zhèn)早期青白瓷的器型與色度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邢窯唐代大陶缸的出土與修復
      大眾考古(2015年12期)2015-06-26 08:53:20
      临朐县| 泰和县| 兴业县| 邹城市| 会同县| 溧水县| 玉龙| 咸宁市| 乐平市| 静海县| 沁水县| 噶尔县| 和平县| 调兵山市| 台南县| 辰溪县| 信丰县| 姚安县| 长治市| 昌乐县| 阿尔山市| 郁南县| 英吉沙县| 昌图县| 登封市| 哈巴河县| 乌海市| 六安市| 平阴县| 高州市| 遵义市| 杂多县| 鄂温| 乌拉特中旗| 东阳市| 厦门市| 中牟县| 宝兴县| 罗田县| 弋阳县|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