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奕騰 葉小艷 張芒等
摘 要:文章提出了一個基于高校能源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使用一種應用于能源管理系統(tǒng)數據采集接口的以太網控制器,以C8051F340、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PC機、AD7755電量采集模塊構建能源管理系統(tǒng)的物理架構。采用C51語言和C#進行編程,利用TCP協(xié)議實現上位機和下位機之間的通信,完成數據采集及發(fā)送。該系統(tǒng)解決手工抄表效率低下的問題,將數據存儲、管理和利用,對數據進行有效的監(jiān)測與分析,改變用能不可見、不可控的現狀,降低能耗成本,響應國家節(jié)能的政策要求等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C8051F340;以太控制器;數據采集;能源管理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17-0056-03
近年來,高校擴大辦學規(guī)模、校園師生數量上升,教學設施增加,加速了能源的消耗。高等院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抑制能源的不合理增長。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強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校園的建設,節(jié)約不必要的校園開支、提高辦學的效益,為學??沙掷m(xù)發(fā)展奠定基礎,這就需要利用能源管理系統(tǒng)對將能源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和利用,改變用能不可見、不可控的現狀、降低能耗成本。以往人工進行抄表工作,不僅耗費時間長,還不能及時有效地對數據進行分析,加上手工錄入數據效率低下、正確率也受影響,統(tǒng)計報表問題自然是一項大工程,僅憑人力監(jiān)管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需求。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與應用、網絡逐步趨向智能化,高校廣泛應用以太網技術,本文對基于高校能源管理系統(tǒng)進行了設計,給出基于以太網的遠程數據采集方案。
1 系統(tǒng)結構
1.1 系統(tǒng)的物理結構
運用以太網技術實現采集層與應用層層之間的數據傳輸,采集層由微控制器組成,微控制器通過ADE7755與電表進行連接,一個區(qū)域范圍內的微控制器通過網線與交換機連接組成一個采集點,各采集點之間通過路由器連接組成以太網,在應用層的PC機通過以太網連接核心路由,通過核心路由與微控制器進行通信,實現數據采集。物理結構如圖1所示。
1.2 系統(tǒng)邏輯結構
本系統(tǒng)的電量數據由數據采集結點通過以太網與應用層的的PC機進行通信,將數據傳輸到PC機上,PC機將數據存儲到數據庫服務器上。
用戶使用查詢等需要使用到數據的功能時,再經PC機從數據庫服務器讀取數據。系統(tǒng)的數據流向如圖2所示,本系統(tǒng)設計了一個采集接口,完成了數據采集的功能。
2 采集層硬件選擇
2.1 CP2200以太網控制器
CP2200由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開發(fā)的以太網控制器,性能較好,集成了IEE802.3以太網媒體訪問控制器、10 Base-T物理層,片內具有2 KB的發(fā)送緩存和4 KB的接收FIFO。
FLASH存儲器容量為8 KB,用作非易失性存儲器,其最后6個存儲單元存放工廠預編程的唯一48位MAC地址8位并行接口可以工作再復用或非復用方式,支持Intel及Motorola兩種總線方式(由MO-TEN位選擇),有多種中斷源,連接/活動LED指示,上電復位,I/O口均耐5 V電壓。
2.2 C8051F340微控制器
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推出的這款完全集成的混合信號片上系統(tǒng)型MCU,具有高速、流水線結構的8051兼容的微控制器內核,自帶64 KB的FLASH ROM,256+K字節(jié)的RAM和外部并口數據存儲器XRAM,最重要的是因為主要是為TCP/IP協(xié)議族的嵌入提供了較大的數據處理空間和穩(wěn)定性。
2.3 AD7755
AD7755是一款適用于單相配電系統(tǒng)的高精度電能計量IC。該器件規(guī)范超過IEC61036標準規(guī)定的精度要求。AD7755中使用的唯一模擬電路是ADC和參考電壓電路。
所有其它信號處理(例如乘法和濾波)都是在數字域實現的。這種信號處理方法可在隨環(huán)境條件和時間變化的很大范圍內提供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和精度。
電流通道提供高增益模式,可直接連接低阻值分流電阻器而不損失動態(tài)范圍,因而選用它。
3 AD7755與微控制器接口
使用CF高頻輸出,頻率設置為2048(F1,F2)。這要求設置高頻(SCF=0和S0=S1=1),見表1。
當滿度交流信號添加到模擬輸入端的時候,CF輸出頻率可在5.6 kHz之間波動。方案可以數字化輸出頻率,實現平均作用如圖3所示。
如圖所示,頻率輸出CF端接到MCU的計度器或端口,MCU在內部定時器設定的積分時間內對CF輸出的脈沖計數,平均功率正比于平均頻率,由下式確定:
平均功率=平均頻率=脈沖個數/積分時間;
在一個積分周期內消耗的電能為:
電能=平均功率×積分時間=(脈沖個數/積分時間)×積分時間=脈沖個數。
4 軟件設計
4.1 下位機軟件設計
在初始化的時候進行IP的設置和子網掩碼的設置
微控制器通過接收脈沖個數計算用電量,以兩個脈沖為0.001度,通過void read_DL_input(void)函數進行換算。
4.2 上位機軟件設計
上位機軟件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 4.0框架,C#語言開發(fā),利用TCP傳輸協(xié)議,采用Socket類對下位機進行連接,從而產生通信,發(fā)送采集命令得到數據的返回。將上位機作客戶端,下位機作服務端,向正在監(jiān)聽的服務端發(fā)送命令請求,得到服務端的數據回復。如果服務端出現故障無法回復,則會記錄故障的服務端IP,從而對其進行檢修。
客戶端采集流程如下:
①利用TcpClient的構造函數創(chuàng)建一個TcpClient對象;
②使用Connect方法進行連接。
③利用TcpClient對象的GetStream得到網絡流,然后利用該網絡流和服務器進行數據通信。
④創(chuàng)建線程對指定端口進行監(jiān)聽,對服務端發(fā)送的數據進行監(jiān)聽。
⑤完成采集工作的時候,發(fā)送關閉連接的指令,關閉與服務器之間的連接。
之所以選擇TCP協(xié)議而不使用UDP協(xié)議為傳輸控制協(xié)議,綜合UDP和TCP協(xié)議的優(yōu)缺點,基于TCP是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傳輸協(xié)議,傳輸的數據不丟包、能進行錯誤檢測等優(yōu)點,最終采用TCP作為數據傳輸協(xié)議。
主要功能模塊為數據采集模塊和記錄查詢模塊,其他功能模塊基于這2個模塊繼續(xù)拓展,主界面,如圖5所示。
5 系統(tǒng)測試
首先,打開數據采集界面,搜索一個采集點的所有微控制器的信息,點擊全選,對該采集點進行電量的采集,采集結束后,顯示采集成功和失敗的信息,采集界面,如圖6所示。
然后,打開數據查詢界面,對采集的數據進行驗證,經驗證,采集到的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數據查詢界面,如圖7所示。
對系統(tǒng)采集功能進行測試,經測試,系統(tǒng)能夠快速地完成數據采集,采集到的數據能存儲到數據中。
6 總結與不足
本文設計了應用于高校能源管理系統(tǒng)數據采集接口的以太網控制器,解決AD7755與微控制器(MCU)接口問題,使用AD7755進行計量,解決了電量采集問題。
完成能源管理系統(tǒng)的構建,使用TCP/IP協(xié)議實現了數據采集的功能,完成了遠程集抄,解決人工抄表帶來的效率低下問題。
為能源管理后續(xù)功能的開發(fā)奠定基礎,唯一的不足之處是當微控制器掉電之后,存儲在微控制器本身的電量變量會初始化,這里提供兩種解決方案:
①利用SD卡,將電量變量存儲在SD卡中。
②使用EEPROM,只要5 min內未檢測到脈沖就將電量變量存儲到EEPROM中,微控制器初始化的時候在EEPROM中讀取電量變量,前提是為微控制器提供外接電池,提供斷電后的電源供應。
在后續(xù)研究中將考量兩種解決方案,完善能源管理系統(tǒng),并對報表和圖表等相關功能進行后續(xù)的開發(fā)。
參考文獻:
[1] 王旭東.試論高校校園能源管理網絡平臺之構建[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3).
[2] 喻向陽,郭麗.基于CP2200的數據采集接口[J].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07,(6).
[3] 穆麗娟,李曉明.單相復費率電子式電能表的設計[J].電子工藝技術,2007,(11).
[4] 李劍.單相智能復費率電能表的設計與開發(fā)[D].上海:同濟大學,2008.
[5] 鄭宇.遠程電力抄表系統(tǒng)[D].貴州:貴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