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雪
【摘 要】職業(yè)教育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是目前職業(yè)教育的現狀,應當引起更多的關注。本文分析了職教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措施,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動力。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學生;學習動力;解決方法;實施
目前,職教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已嚴重到非解決不可的程度了!這個問題不解決,職業(yè)教育領域的一切改革都將功敗垂成,職教工作者的所有努力也將付諸東流。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應該是職業(yè)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職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現階段,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是在升學無望之下才進入職業(yè)教育學校。一方面,這些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厭學情緒濃重,但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追求自我實現,渴望各種實踐活動,完全有條件揚長避短。
一、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
1.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準備不足
調查表明大部分職教生進入學校學習時,學習目的是正確的,但不能忽視的是有相當學生在入校前選擇專業(yè)時是茫然和被動的,對所學專業(yè)及發(fā)展方向了解很少,因此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2.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職教生學習基礎較差,在分數決定升學的中考中,狠狠地摔了一跤,選擇職校本為無奈之舉。多數學生在中學期間學習并不順利,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有的抵觸學習,甚至厭學。
3.文化課基礎薄弱
對于職教生,普遍存在著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的問題。學校為生存保證生源,招生幾乎來者不拒,客觀上進一步造成生源質量差、文化層次低的現狀。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由聽不懂到聽不進直到很反感。由于生源質量偏低,多數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學習缺少熱情。
4.學生知識價值觀的錯位
有些學生認為學習知識對一個人的發(fā)展不一定有重要影響,或根本不重要,學習在他們看來成為可有可無的事情。對于學習的追求目標,有的學生將學習的成功理解為考試獲得高分,還有的學生理解為能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把學習的實質片面化、狹隘化。
二、職業(yè)教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初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多的還是被動學習,因為初中教育面臨著升學壓力,分數比什么都重要。學生“不是一個人”,背后還有老師、家長。而在職校,壓力從升學轉變?yōu)榫蜆I(yè)。管理學生的模式也給了學生更多自主的機會。在職校,一切都靠自己,因此在職業(yè)教育階段的學生就更要學會如何去主動學習。
提出了問題就要給出答案,我歸納了如下幾點可供教師和學生雙向學習。
1.創(chuàng)設情境
(1)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在課堂上應少講但要精講,有些問題可稍加指點,多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操作,把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求知,從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出一道數學填空:1+1=?這時對于學生來說思維通道是死的,他只能填入2。做這道題目時,不是學生不想主動思考,而是教師沒有提供給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墒菗Q個方式出題:2=?那么學生的思維通道就被激活了,答案變成了不惟一,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可以填入1+1、4-2等等,這樣自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學習的空間被放大,學生完全從被動變成主動。
(2)大膽質疑。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提問,鼓勵大膽質疑。問題并不是隨便就可以提出來,不經過深思熟慮是提不出有深度的問題。但有了疑問,并不能說思維已到達終點,而是意味著思維找到了一個新的起點。那就要求學生在提出疑問后還要進一步思考,要自己主動釋疑,如此,學習才能升華。
2.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把愛放在第一位。在各種社會關系中,有著積極作用的是“愛尊理寬”。我們要把愛學生放在第一位,不以學生的成績好壞作為惟一的考量標準。對學生都沒有尊重,也就不要指望學生尊重教師,那么剩下的理解和寬容就都不用談了。所以,無條件的對每一個學生付出愛是尊重學生的人格,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
(2)不要“高人一等”,而要“平易近人”。希望與教師建立密切的關系并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這是學生普遍的內在需要。
3.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情趣
(1)從小的目標開始培養(yǎng)。一開始的目標不能定大,要根據學生能力適度制定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目標的層次,學習才會有興趣。
(2)適度激勵學生,給出可以控制的自我滿足感。激勵學生不能過度,否則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驕傲情緒,一旦驕傲自滿慣了,再想往回收就困難了。要給學生一定的自我滿足感,因為得到肯定是繼續(xù)的前提。
三、結論
把職教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應是在校培養(yǎng)學生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其素質,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其學習效果才好,只有在完成具體的工作或任務時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把“有壓力才有動力”,“有興趣才有動力”,“有利益的驅使才有動力”,“有成就感才會有動力”四句話貫徹到職業(yè)教育中。職業(yè)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