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聞自由不是自由主義

      2015-05-30 10:48:04曹仁義
      中國廣播 2015年6期
      關鍵詞:新聞自由法律制度

      曹仁義

      【摘 要】在網上新聞鋪天蓋地真假難辨的當下,一些年輕的新聞從業(yè)者以為這便是新聞自由了。于是,在新聞實踐中,他們把胡編亂造當成新聞自由。恰恰相反,新聞自由雖是公民權利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也要受到國家經濟、政治大環(huán)境的制約,必須遵循國家的新聞政策、新聞紀律。任何新聞自由都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關鍵詞】新聞自由 法律 制度 新聞政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背景下,在經濟全球化、各國間媒體交往越來越多、輿論環(huán)境越來越寬松的情況下,新聞自由這個口號引起很多新聞人的關注。其中一些新聞人卻搞不清楚它的科學含義,自己的媒體行為違反了國家的新聞政策、新聞紀律,傷害了大眾利益,卻還在那里理直氣壯地說:“不是新聞自由嗎?!”

      前幾年,一家大報屬下的子報,刊登了從美國網站上下載的文章《中國人的五十個惡心》,從各方面誣蔑中國人。國家有關部門取締了這家子報,并對報紙負責人作出撤職處理。這名負責人不服氣,說:“不是新聞自由嗎?!”去年,一家行業(yè)報因向企業(yè)敲詐勒索,被國家有關部門關停。這家行業(yè)報的領導說:這是妨礙新聞自由,這是有意整我們。大家都還記得2008年“紙餡包子事件”吧。那個炮制“北京馬路邊賣紙餡包子”假新聞的“記者”被抓判刑坐牢時還念念有詞:那么多假新聞不都自由存在嗎?她沒想到她的這條假新聞影響了北京舉辦奧運會,損害了中國的形象,傷害了國家大局。在錯誤的新聞自由觀支配下,一些新聞從業(yè)者胡編亂造新聞事件,本來未曾訪問某位名人,卻在報上發(fā)表訪問此人的訪問記;有的記者采寫領導講話,他覺得這位領導講得不好,于是自己編了一段安在領導名下。電臺連線駐地方記者,記者站在駐地院子里,卻報道說:“我正在XX新聞現場,我看到……”至于網上,更有人故意造假編故事以炒作自已。看來,講講新聞自由科學含義,規(guī)范一下新聞自由觀,是有現實意義的。

      一、新聞自由的由來

      新聞自由是新聞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人們政治生活中一個重要口號。新聞自由思想最早是1644年由英國政論家、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提出的。他先是在一次演說中提到出版自由。他認為,應該設立一個言論廣場,誰對自己的國家有什么話要說,都可以到這個廣場上去發(fā)表。之后,他把這個演說整理成一本書,名叫《論出版自由》。這是世界上提倡出版自由、反對封建傳統書刊檢查制度的第一部著作,它為新聞自由理論奠定了基礎。

      畢業(yè)于劍橋大學的彌爾頓,一生反對君主政體和天主教會,獻身于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曾赴當時的歐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會見被天主教會囚禁的偉大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他的新聞自由思想后在法國啟蒙學者的著述中多有闡述。1878年,法國將新聞自由寫入《人權宣言》。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也把新聞自由列入憲法條款。

      在十七、十八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中,新聞自由是資產階級向封建專制制度發(fā)起沖鋒的一個戰(zhàn)斗口號,它沖破了中世紀封建專制政權加于人民頭上的思想桎梏,實現了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推動了世界歷史的前進。所以,列寧稱新聞自由是個“偉大的口號”。

      二、當今西方新聞自由的虛偽性

      資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仍然把新聞自由寫入憲法,揚言一切人都享有自由,包括新聞自由。但實際上由于經濟上的控制權在資產階級手中,思想上的控制權也必然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一切人都享有新聞自由”便成了一句空話。當今,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新聞自由的口號依舊喊得響亮,但它的虛偽性卻十分明顯。前些年,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時,由政府方面精心挑選了十幾名記者,送到小鷹號巡洋艦上培訓了十幾天,才隨軍到伊拉克。軍方規(guī)定,只有這些經過培訓的記者有權采訪伊拉克戰(zhàn)爭;還規(guī)定,采訪只限于美軍司令部的新聞發(fā)布會,不得自行采訪部隊和任何軍人。有一位記者沒嚴格遵守這些規(guī)定,應伊拉克電視臺之邀參加一個訪談節(jié)目,他在節(jié)目中說了幾句美軍司令部不愛聽的話,結果,他從電視臺出來就接到所在媒體的通知,“你被開除了”。這有絲毫的新聞自由嗎!

      1992年,中國記協召集首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組團訪問美國。在美期間,我們考察了《華爾街日報》。這是一家全球聞名的財經類報紙,它的主辦者是有名的道瓊斯集團。在報社考察座談時,我曾向總編提問:貴報的新聞評論可以是一家之言嗎?總編回答:不可以。新聞評論必須代表美國政府的觀點,新聞報道不能傷害道瓊斯集團的利益。這再一次說明,新聞自由在美國是虛偽的。

      大家還記得前不久美國一家電視臺的少兒節(jié)目播出的蔑華言論吧。主持人問幾個小朋友:“現在美國欠中國好多錢,一時還不上,你們看怎么辦哪?”其中一個小朋友說:“到地球那邊去,把中國人都殺死?!敝鞒秩苏f:“你這個辦法很有意思?!贝斯?jié)目播出后,引起在美華人強烈不滿。一位華人社團的代表在這家電視臺門口與這名主持人會面,就此事向他提出質問。他說:“這事我可表示歉意,但在美國是講新聞自由的。”這名主持人在無言以對時拉出新聞自由這面旗子為自己解脫。在這里,新聞自由成了騙人的把戲。

      三、正確理解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是公民權利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創(chuàng)辦新聞事業(yè)的自由、報道消息的自由、發(fā)表意見的自由和批評的自由等。在我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奪取政權的斗爭中,也把爭取人民享有新聞自由作為一項目標。新中國成立后,新聞自由作為言論、出版自由的組成部分寫入我國《憲法》。根據《憲法》,我國公民享有創(chuàng)辦新聞事業(yè)、報道消息、發(fā)表意見和批評等新聞自由。任何公民的新聞自由“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另外,新聞自由作為公民的一項政治權利,它在一個國度里的實現,必然要受到這個國家經濟、政治的大環(huán)境所制約。1957年,我國開展“反右派”運動,在當時極“左”的政治環(huán)境中,新聞自由成為禁區(qū),一些主張新聞自由的人被打成“右派”。今天,我國社會和諧,不再有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運動,公民的新聞自由得以充分展現。但是,自由不是隨便。人類社會的一切自由都是有規(guī)矩的。比如,人的行走是自由的,但你在街上行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不能闖紅燈,這就是規(guī)矩。新聞自由也如此。

      第一,你有報道消息、發(fā)表意見和批評的自由,媒體有刊發(fā)的規(guī)矩。第二,你有創(chuàng)辦新聞事業(yè)的自由,國家有審核、管理的規(guī)矩。第三,所有的新聞自由必須遵循國家的新聞政策、新聞紀律。任何國家都有新聞法規(guī)或一定時期針對新聞事業(yè)的某些規(guī)定,這就是新聞政策。“正面報道為主”就是我國的基本新聞政策之一,因為這樣做符合光明面是主體的社會實際。任何國家都有根據國家利益制定的對新聞從業(yè)者進行強制性管理的條款,這就是新聞紀律。第四,新聞自由不是自由主義。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作為一種權利的自由是“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隨自己意志活動”。自由主義是“一種錯誤的思想作風,主要表現是缺乏原則性,無組織、無紀律,過于強調個人利益”。新聞自由作為一種權利,它的實施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

      寫到這里,我想起1997年12月,我在香港參加的一個研討會。這個由內地、臺灣、香港、澳門四地新聞代表團參加的研討會,主題是“新聞自由和社會責任”。每個代表團一個主發(fā)言人,在臺上講15分鐘。臺下與會者每人可有兩分鐘的即席發(fā)言。內地代表團的觀點是“社會責任第一,新聞自由第二”;香港代表團的觀點與內地代表團針鋒相對,主張“新聞自由第一,社會責任第二”;臺灣代表團觀點傾向于大陸;澳門代表團觀點模棱兩可。

      香港代表團一位教授作主發(fā)言,他主張新聞自由是第一位的。他認為,有了新聞自由,自然就擔起了社會責任。他說,新聞自由是什么呢?就是媒體讓受眾來罵人,今天張三來罵了李四,明天李四來罵張三,如此罵來罵去,就叫新聞自由。他對新聞自由的這種解釋激起我即席發(fā)言的欲望。他的這番話并不是開玩笑,他講得很嚴肅。他講完下臺后,我立即舉手,要求發(fā)言。我說,中國有兩句古話是講自由的,“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你看,鳥在天空中飛,多自由,可是它若撞到飛機上,就不自由了,就要死亡,飛機也要出事;大海中,魚自由地跳,可它一旦跳到漁民的船上,也不自由了,漁民就會把它煮了吃了……可見人類社會、自然界一切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約束的,或者說不是絕對的,是有框子的。新聞自由的框子一是法律,二是大眾利益,傷害了這兩樣,國家就不給你新聞自由。如果像這位教授講的媒體不講社會責任,只是讓受眾來隨便罵人,張三罵李四,李四罵張三,沒完沒了地罵,這不叫新聞自由,這叫只顧個人利益的自由主義。

      當晚香港鳳凰衛(wèi)視等電視臺在報道這次研討會的消息中,以特寫鏡頭和同期聲突出了我的這兩分鐘的即席發(fā)言。次日《大公報》等香港報紙全文刊登了我的發(fā)言。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編輯:寧黎黎)

      猜你喜歡
      新聞自由法律制度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新聞自由之路的艱辛與曲折——近代英國的新聞自由之路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52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新聞自由與人格權的沖突解讀
      新聞傳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淺議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的關系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04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泉州市| 陆丰市| 霍邱县| 宜阳县| 甘泉县| 酒泉市| 义乌市| 开化县| 扎赉特旗| 九江市| 巴中市| 保靖县| 武城县| 凤翔县| 衡东县| 乌拉特中旗| 奉贤区| 邓州市| 会昌县| 彰化市| 家居| 漳州市| 潜山县| 井陉县| 霍城县| 南丰县| 博乐市| 塔河县| 清水县| 平舆县| 安远县| 五寨县| 贵南县| 潜江市| 即墨市| 库尔勒市| 江阴市| 遂平县| 射洪县| 平塘县|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