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汀
漢皇重色思傾國,傾國選在君王側。
春從春游盡春色,承歡侍宴縱享樂。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君王掩面救不得。
自古紅顏多命薄,不如不遇傾城色。
——題記
君王者,家天下也。君王不只是權力的象征,更是責任的束縛。普通人可以犯錯,但君王不可以。站在權力巔峰的人,一個錯步便是粉身碎骨萬劫不復。江山與美人,難以兼得。
是以,長恨。
無論是起義,抑或是謀反,那些踏著森森白骨登上皇位的皇帝,總會兢兢業(yè)業(yè)一心撲在治理天下上。他們往往不是好人,卻是好皇帝,比如李世民,比如朱棣。他們有足夠的野心,也有足夠的手段,為了守住來之不易的江山,他們刀槍不入百毒不侵。他們生為皇位,死于皇位。而后,代代相傳的子孫中,總會有那么一代風流多情,寧可拱手讓江山,低眉戀紅顏,為博美人一笑而負了天下。
比如,唐明皇李隆基。
生于帝王家,偏為癡情種。那年杏花微雨,一見鐘情,二見傾心,三見誤終生。蹁躚如驚鴻,婉約若游龍。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柔情蜜意的相愛如同塵世間最繾綣旖旎的夢境,直教人沉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年。
可作為一代君王,臣子與百姓如何容他這樣疏于政事,夜夜笙歌?終于,兵臨城下,六軍不發(fā),馬嵬坡下,血濺白紗。他們終于分別。不是因為悖倫流言,不是因為相對成厭,而是因為君王者,天下為家。君王有君王要承擔的責任,君王也應為他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的縱情聲色而付出代價。
這是他的命。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江山不負卿?君王可以坐擁后宮佳麗三千,但怎能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可嘆古今癡男女,誰能過情關?情字乃大戒,動了情就有了弱點。無欲,則剛。君王是一個符號,一個高高在上的象征,黃袍加身便擔負著整個江山社稷的命運。唐明皇李隆基,先是唐明皇,后是李隆基。若是顛倒,就只能接受擺不正自己位置所帶來的惡果和殘酷的懲罰。
這懲罰便是“別”。江淹長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钡啦槐M的欲說還休。更何況這一別便是天人永隔,生離死別!
卿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落得兩廂凄慘埋怨:負了天下,失了美人。
禍福輪流轉,這是命中注定的劫難,這是李隆基的劫難,是唐明皇的劫難,是整個唐朝的劫難。一下子,英姿勃發(fā)的盛唐步入了茍延殘喘的暮年。
錯的時間,錯的地點,錯的身份,偏生遇上對的人,誤終身。他們本應“發(fā)乎情,止乎禮”,讓彼此成為記憶的秘辛,成全各自一世安好。可他們偏偏奮不顧身義無反顧地愛了,把漫長的生命濃縮成一段,揮霍了,卻成就了一場盛世煙花,一個花團錦簇的悲慘故事。
如何不恨?李隆基恨。可恨他貴為九五之尊竟無法護得心愛之人周全,這是莫大的諷刺與悲哀。天下百姓恨?!芭d,百姓苦;亡,百姓苦?!碧熳右荒?,眾生螻蟻,卑微如塵芥的性命不過是弄權者游戲一場的陪葬。
恨只恨他們身不由己。如有來生,投胎平民,盡可一生縱情。如有來生,天色正好,她不來,他不老。而今生,生無奈何,不如不遇傾城色。
點評
文章化用白居易的《長恨歌》,從愛情悲劇與社會矛盾的角度,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責妃的愛情故事。作者既反思了造成此悲劇的原因,又對悲劇中的主人公寄予了同情和惋惜。全文婉轉細膩,卻不失雍容華貴;斐然成章,卻沒有半點纖巧之?。ㄒ娢闹挟嬀€處的句子)。而《甄嬛傳》主題曲《紅顏劫》歌詞的穿插套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更添其悲戚、哀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