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滿平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味地被表揚、賞識,難免會自傲;而一直被批評、壓抑,又難免會自卑。為了培養(yǎng)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賞識與批評都需要,教育專家曾經(jīng)說過:沒有賞識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而沒有懲戒的教育則是不完整的教育。
如何賞識表揚、如何批評懲戒,那是需要講究的。如果方法欠妥,將會適得其反。那么在表揚與批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簡言之,兩句話:懲戒要善后,賞識須有譜。
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身上或多或少還帶有一些惰性和劣性。這些惰性和劣性如不受約束,將會影響人的健康成長。而要約束,當然要有懲戒。而人性中又有愛面子愛聽好話的特點,對批評懲戒總會產(chǎn)生抵制、不接納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者在批評懲戒了被教育者后,一定要與其進行溝通交流,讓受教育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教育。
比如我的學生不做作業(yè),我會對他們進行懲戒。有的學生因此鬧情緒,那么我會在事后找到他,問這個作業(yè)合理不合理、量多不多,若他們回答“合理”“不多”,接著我會問他:“作為一個學生對‘合理且不多的作業(yè)應不應該完成呢?”雖然人身上有動物性,但更多的是人性,而人總是講道理的,特別是學生,所以他絕對會回答“應該”。我接著又會問:“既然該為而不為,那么要不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責任呢?既然要承擔責任就要接受懲戒。”此時學生百分百心服口服。當然如果學生認為作業(yè)量多且不合理,那接受懲戒的應該是老師而不是學生。因為我是這樣做批評的善后工作的,所以我的學生從來不會因為被批評懲戒而背包袱或與我對抗。他們都很喜歡我,當然這也與我時常賞識鼓勵他們有關。不過賞識鼓勵也須有譜,不能盲目討好。
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開始提倡“賞識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求老師不能懲戒或變相懲戒學生,對學生全部用賞識鼓勵的語言,上課回答問題無論靠譜不靠譜都豎起大拇指,連成績單上的評語也只能寫優(yōu)點不能寫缺點。身在教育第一線的我也確實響應過號召。但實踐告訴我,這樣做了以后,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自已,他們不是朝老師鼓勵的方向努力,而是囿于現(xiàn)狀,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當他們犯了錯被父母批評時,會很不服氣地回敬父母道:“老師都表揚我了呢,我怎么會錯?”因為孩子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他們以為自己被賞識了就沒有錯了,就是最優(yōu)秀的了,他們并不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我在表揚學生的時候,一定要看準學生的那個被表揚點,做到心中有譜,并讓被賞識者心中也清楚我欣賞他的是哪一點。
一個人只有活得明白,才會過得快樂?;诖?,我在批評懲戒某學生之前,會給本人以申訴的機會,之后還要撫平他的心靈;在表揚鼓勵某學生之前要對事實進行深入地觀察了解,做到心中有譜,之后也歡迎別的同學提出異議。我要讓我的學生既不自卑也不自傲,把陽光和風雨都變成生命中的養(yǎng)料,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