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峰
一、古典詩詞的特點是信息技術與中學詩詞教學整合的基礎。
中國古典詩詞最高的美就是境界美。其中包含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圖畫美,也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意境美,而這些恰恰是進行古典詩詞學習最重要的方面。中國古典詩詞是世界上最簡約的文學形式。它短小精悍,字字珠璣,而凝煉的語言卻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它雖然體制相對固定,可是風格多變,手法多樣,運用典故、用字講究。一首好詩,往往有著太多的內(nèi)涵與外延。
二、信息技術在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運用。
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詩詞教學首先要求的就是能有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能如臨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詩情畫意之中。于是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聲像集合的特點制作了許多優(yōu)美的畫面,選取了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的音樂,積極努力地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視覺美、聽覺美,融入一個美的氛圍之中,為學習古詩詞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也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第二,結合各種信息領悟詩詞的意境美。詩的意境是詩歌教學中的難點,對意境的感悟離不開知識的積累、情感的歷程及人生境遇,而這些恰恰是語言難以彌補的。新大綱指出:“教學古詩詞,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彼裕以谧寣W生反復誦讀、體會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來加強學生對詩詞意境美的領悟。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古典詩詞教學的方法多樣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歸納詩意的串講式,導致學生知識面窄,學習主動性差,個性更得不到培養(yǎng)發(fā)展,教學效率低下。作為古詩詞的教學,尤其需要遷移拓展,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豐富多彩的網(wǎng)絡資源,實現(xiàn)了資源的共享,開拓了課堂的空間,加大了教學的容量,促進了學生對詩詞的感悟和理解,很好的彌補了以上不足。
第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詩歌作為抒寫心靈的藝術,要靠心靈去體悟。教師將學生引入古詩的情景交融,神形兼?zhèn)涞乃囆g境界,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學古詩,應多運用先進的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通過想象去感受、領悟詩人的感情。同時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擴充教材內(nèi)容,優(yōu)化學科教材,加大學生信息量的獲取,開闊學生課堂學習的視野。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信息技術教育在古典詩詞教學中運用的原則。
1、古典詩詞教學中信息技術教育必須體現(xiàn)古詩詞教學的特色。
以積累為目的的誦讀,以感悟為基礎的理解,以實用為導向的點撥,這是古詩詞教學的特色,不能因信息技術而舍本逐末,或是走馬觀花,必須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古代詩歌意蘊深廣,我們通過信息技術與古詩詞教學的整合,可以更深切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更真切地感受古人對大自然的謳歌,對人生社會的思索,從而獲得某種啟迪與感悟。
2、古典詩詞教學中信息技術教育還需符合古典詩詞的審美情趣。
古典詩詞的雋永簡約,是反復的吟詠和體悟才能深刻感知的,如果暴風驟雨似的運用多媒體,勢必讓學生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上,進而影響學生的語感。所以,在信息技術使用過程中,我遵守適度的原則,做到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