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塘
荷塘在人們眼中,是無窮碧的接天蓮葉,是別樣紅的映日荷花,是夏日里最美的珍珠,可我卻偏偏愛上了秋季的荷塘。
赭山公園的一角,有潭清清的池水,塘邊擺著青石凳,幾梢柔柔的柳絲垂入水中,每到夏季,當(dāng)塘中綠色的荷葉上綴滿粉色的花朵時,石凳上總是擠滿了人。可以想象曾經(jīng)朱自清吟詠月色下的荷,周敦頤贊嘆潔身自好的蓮。
夏季流逝了,隨著荷花的凋零,石凳變得空空的,灑滿了蕭瑟的柳葉,我拂去幾片殘葉,坐在石凳上,讓塘中孤獨的綠色,充滿我的眼。
如絲如毛的細(xì)雨洋洋灑灑地飄蕩,荷塘里泛起一層裊裊的淡霧。幾片墨綠的荷葉,被雨點敲擊著,發(fā)出古琴般的鳴響。它們雖有些殘破,有幾片還微微發(fā)皺,四周是泛黃的一圈,卻是疏疏密密,高高低低,像天仙醉酒后涂出的龍飛鳳舞的墨跡,那一頭扎進(jìn)清水里的荷葉,在水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更顯得灑脫。葉片上凝成的含情脈脈的水珠,閃著剔透的光,跳到一池清水中,激起小小的漣漪。
忽然,我發(fā)現(xiàn)了荷葉中的珍寶——蓮蓬,一莖彎彎的倩影,頂著一籃酣睡的嬰兒。它安靜地在和風(fēng)細(xì)雨中搖曳,做著一個甜美的夢:夢里,那些嬰兒潛到水底,然后鉆進(jìn)泥里,待春夏來時,捧出幾片綠葉,開出幾朵嬌美的花......它感到盡了母親的職責(zé),帶著幸福的微笑,慢慢佝僂下干瘦的身影,待來日化為一抔沃土,養(yǎng)育籃中的嬰孩。
秋塘,是一個中年母親的形象。如果說,朱自清賦予梅雨潭女兒綠的美稱,那么秋天荷塘的綠,就是母親綠了吧!
古城情韻
我夢中的古城,沉睡于青山腳下的一隅,呼吸中蘊含著古老與祥和,似一位世紀(jì)老人,訴說時光的悠遠(yuǎn)綿長。終于,我有幸來到“彩云之南”,鄭重地叩響麗江古城的門環(huán)。
沒有含情漫游的烏篷小船,沒有氣派堂皇的四合大院,沒有絢麗紛繁的雕梁畫棟,背靠奔流不息的麗江,古城如水般質(zhì)樸。腳下的青石板路,已被來來往往的行人磨得十分光滑,輕踏上去,響聲清脆如初。但它時常靜默著,從古至今,靜默地接納每個時代、每個路人。
小路兩旁的特色民居,雖在現(xiàn)世翻新了許多次,幸而還保留著舊時的風(fēng)貌:樸素的白墻上繪著梅蘭竹菊,朱漆的木制橫梁支起一方穹頂,可謂丹青與水墨的完美演繹,把熱情的紅與沉靜的黑和諧地融入了古城情韻。
據(jù)說,從空中俯瞰古城的布局,便如《易經(jīng)》中所述的八卦圖一般,屋與屋相鄰,路與路相接,似是有意雕琢而成,卻又不顯做作,寓意著包容世界萬物的心胸。因此,在麗江古城,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的位置。
旅者愛極了這里。“橙黃橘紅”、“姹紫嫣紅”的景致,在古城是四季兼具的。既有穿城而過的清流,孕育著不盡的楊柳依依,又有百年蒼翠的古木,雕琢著不止的時光匆匆?;蛟S可以走進(jìn)一家別有風(fēng)味的酒吧,聆聽流浪歌手對人生滄桑的感懷,或許可以掬起一捧來自玉龍雪山的融水,滌盡心靈里塵世的煩惱。
游子戀極了古城。“勸君更飲一杯酒,一番人生笑幾何?!半x家千里的游子,歷經(jīng)了無數(shù)人生滄桑,走過了無盡風(fēng)雨旅程。當(dāng)年少的豪情被風(fēng)塵無情地消磨,嘆世事無常,漂泊回鄉(xiāng)時,喜見情依舊,景依舊,古城的酒依舊醇甜,濕潤了游子早已被風(fēng)霜吹干的眼睛。
“獨立小橋風(fēng)滿袖”,是詩人的感懷;“斜暉脈脈水悠悠”,是畫家的筆觸;“千里走單騎”,是作家的妙想……一座城,便是一個世界。
所謂包容、淡泊、偉大,就是古城吧:因為平平淡淡,與世無爭,所以煥發(fā)出獨特的光彩;因為敞開心胸,包容古今,所以才有奪目的魅麗;因為內(nèi)涵豐富,發(fā)人情思,所以吸引游者流連。那“曳尾于涂中“的莊子,那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賢,那性本愛丘山的陶淵明,守著一份恬淡,卻讓恬淡流芳百世。正如最初建成古城的納西人,他們一代代悠然自得地生活著,唱著自己的民歌,寫著自己的文字,從未炫耀過什么。而今天,古城的輝煌和納西人的智慧震撼了世界。
千百年的歲月打磨著古城,古城仍立著,靜默而悠然,像在聆聽時光的腳步。古城情韻,淡泊入水,深情如酒,又如一曲納西民歌,悠長,纏綿……
(作者介紹:鄧舒靈,安徽蕪湖市第一中學(xué)高二學(xué)生;指導(dǎo)老師: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