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小蕾
她不愛學習,只是經(jīng)常出沒在圖書館,以讀故事書為樂。她沒有夢想,只是渾噩莽撞地度過每一天。直到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很多借書卡上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她對那個名字的主人充滿好奇,一個同樣愛看書又讀很多書的人,在她想來跟自己是同類人。
后來,她便跟那個名字的主人有了交集,并喜歡上他。他會拉小提琴,也會制作小提琴。但他覺得自己不夠好,想要放棄高考,出國深造,然后成為最優(yōu)秀的小提琴制作師。他說,我在圖書館看見你很多次,有時我故意坐在你身邊,但你從沒注意我。他又說,為了我的名字早點出現(xiàn)在借書卡上,我看了好多書。原來,他更早喜歡上她。
她覺得他有夢想,有才華,覺得他好厲害,覺得他閃著光。相比之下,便覺得自慚形穢配不上他。但后來她想明白了,想要配得上他,就要努力。所以,她開始沒日沒夜查資料,決定寫一本故事書。她想要是可以成為作家,就能緊緊跟在他后面不掉隊。即使成績不好考不上高中,也可以像他一樣不去考大學,只努力做另一件事就行了。
的確,像支持她的父親說的那樣,生存不是只有一種方式,但是,每一種方式都會很艱難。所以,她寫得很辛苦。寫完的故事,按約定第一個交給她的爺爺看。爺爺肯定了她的天分,但也讓她明白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前,她還需要學習很多東西。她暫時放下了作家夢,回頭好好學習。當然,她的另一個夢想也沒有放下,那就是要跟上他的腳步,不成為他的包袱。而他的夢想,也是成為優(yōu)秀的人,成為配得上她的人,成為可以喜歡她愛她娶她的人。
因為喜歡對方,他們都嫌自己不夠好;因為喜歡對方,他們更加努力。因為喜歡對方,是他們彼此的夢想。他們將愛情當成夢想,從而延伸出來因愛而產(chǎn)生的動力。這是他們美好的少年時光,這是他們單純的、干凈的、簡單的,充滿向往和期待的少男少女心。這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好,這一切,出現(xiàn)在電影《側(cè)耳傾聽》里。
但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放在成人世界里,卻像是一個童話。也只有在最天真的歲月里,我們才會將愛情當成夢想,才會因為愛情做很多幼稚的、傻傻的、天真的、瑣碎的事。才會那么有耐心,才會愿意等待,愿意為了一個人做很多努力和滿懷很多希望。而長大后的我們,變得理性,變得現(xiàn)實,變得冷靜。開始左右權(quán)衡愛一個人的代價,權(quán)衡會不會受傷害,會不會太辛苦,會不會太麻煩,會不會沒有回報,會不會沒有結(jié)果,會不會不適合,會不會還有更好的人在前面等著。
我們再也不愿為愛情做很多費時間費心力的事了。于是,我們只能回頭懷念那樣的青蔥歲月和時光,懷念那時的不顧一切,懷念將愛情當一輩子夢想理想的年華。
胡曉宇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