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懷東 吳旭輝 胡文鋒等
【摘 要】 目的:觀察K-L (Kocher-Langenbeck)手術入路配合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髖臼后壁骨折的臨床療效及術后恢復情況。方法:采用K-L手術入路并配合重建鋼板內固定對36例髖臼后壁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并觀察患者年齡、間隔治療時間、骨折程度對臨床表現(xiàn)的影響。結果:36例患者治療后,完全復位29例,復位滿意6例,復位不佳1例;影像學優(yōu)良率為97.22%;d,Aubingne-Postel髖臼骨折評分系統(tǒng)評價優(yōu)良率為77.78%?;颊吣挲g較大、間隔治療時間較長、骨折程度較嚴重都會導致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結論:髖臼后壁骨折早期行K-L手術入路配合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可以提高影像學及其臨床療效,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良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髖臼后壁骨折;K-L手術;重建鋼板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68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9-0151-01
髖臼后壁骨折常是由于遭受強大的暴力所致,如果骨折后處理不當,會導致關節(jié)變形,甚至導致股骨頭壞死,引起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髖臼后壁骨折由于位置較深,解剖形態(tài)不規(guī)則,骨折表現(xiàn)出多樣性,臨床常通過手術內固定治療,以維持髖臼后壁骨質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筆者采取K-L手術入路配合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髖臼后壁骨折患者3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髖臼后壁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為23~66歲,平均年齡(37.6±9.2)歲。骨折位置:左側16例,右側20例。骨折原因:車禍傷25例,高空墜落傷11例。骨折程度:復雜骨折15例(Judet Letournel分型:橫行合并后壁2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3例),簡單后壁骨折21例。間隔手術時間:15例在傷后7d內進行,21例在傷后8~21d進行。
1.2 方法 術前拍攝骨盆平片,同時攝髖骨斜位片觀察髖臼的前壁和后柱,攝閉孔斜位片以觀察閉孔、后壁和后柱,雙側髖關節(jié)行CT掃描以及三維重建。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wěn),給予鎮(zhèn)痛治療后行閉合手法復位(復位失敗則直接手術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同時采用K-L手術入路配合重建鋼板內固定。K-L手術入路切口,在髖后上棘的外下約5cm處開始沿臀大肌纖維走形方向,切開臀肌筋膜,鈍性分離臀大肌,顯露出深層組織結構,同時注意避免損傷坐骨神經及臀上動脈等重要結構。探查髖關節(jié)腔,取出破碎骨折塊;清除股骨頭圓韌帶;復位髖臼后壁骨折塊,選用髖臼重建鋼板或螺絲固定。合并股骨頭骨折的患者,行股骨頭骨折加壓螺絲固定;對合髖臼后壁壓縮骨折的患者,復位骨折后行松質骨植骨,并用壓螺絲固定。
1.3 觀察指標
1.3.1 復位質量評價 采用Matta標準評價[2]髖臼的解剖復位質量,完全復位(位移<2mm),復位滿意(位移2~3mm),復位不佳(位移>3mm)。
1.3.2 影像學評價 術后定期X線攝片隨訪,按照Epstein標準評定[3],優(yōu):關節(jié)間隙正常,軟骨無硬化;良:關節(jié)間隙狹窄小于1mm,軟骨下輕度硬化;可:關節(jié)間隙狹窄大于50%,軟骨下中度硬化。優(yōu)良率=(優(yōu)+良+可)/總例數×100%。
1.3.2 功能評價 采用d,Aubingne-Postel髖臼骨折評分標準系統(tǒng)[4],通過關節(jié)活動度、步態(tài)和疼痛3項指標來進行評價,每項的分數滿分為6分,3項分數相加≥17為優(yōu),13~16為良,9~12為可,≤8為差。并比較患者年齡、間隔治療時間、骨折程度對臨床表現(xiàn)的影響[3]。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相關評價情況 采用Matta標準評價髖臼的解剖復位質量,完全復位29例,復位滿意6例,復位不佳1例;術后1年X線攝片隨訪,優(yōu)14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影像學優(yōu)良率為97.22%;采用d,Aubingne-Postel髖臼骨折評分標準評價治療效果,優(yōu)17例,良11例,可5例,差3例,其優(yōu)良率為77.78%。
2.2 年齡、間隔治療時間、骨折程度對臨床表現(xiàn)的影響 由表1可知,患者年齡較大、間隔治療時間較長、骨折程度較嚴重都會導致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
3 討論
研究表明,通過手術進行內固定治療可以顯著的改善解剖位置關系,恢復其原有狀態(tài),但是后期由于承載壓力和運動等改變,其功能不一定都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因此,影像學評分的優(yōu)良率為97.22%,而d,Aubingne-Postel髖臼骨折評分的優(yōu)良率為77.78%。說明通過K-L手術入路配合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髖臼后壁骨折可以提高影像學及其臨床療效評分,臨床效果較好。
對于手術的時機選擇發(fā)現(xiàn),手術的時間越晚,軟組織產生瘢痕、纖維黏連,造成術中復位困難、剝離面積大、出血多、同時也增加產生異位骨化的幾率。如果傷后一周以上再進行手術,術中可觀察到陳舊性骨痂的形成,不僅使復位的難度增加,同時也會導致術后的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率增加。因此,最好的手術時機建議在骨折后3~7d。對于損傷導致本病治療延遲時,會繼發(fā)嚴重的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甚至是股骨頭壞死,對患者的預后產生嚴重的影響[5]。
綜上所述,髖臼后壁骨折采取K-L手術入路并配合重建鋼板內固定進行治療,可以提高影像學及其臨床療效,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良好,較大的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崔可賾,張壽.髖關節(jié)后脫位合并髖臼后壁骨折的手術治療[J].海南醫(yī)學,2010,21(20):63-65.
[2]Matta J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n:accuracy of redu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in three weeks after the injur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6,78(11):1632-1645.
[3]劉百偉,李云峰,陸堅,等.快速成型髖臼后緣鎖定鋼板治療髖臼后緣骨折的初步應用[J].臨床骨科雜志,2014,(2):155-157.
[4]DAubigné RM,Postel M.Functional results of hip arthroplasty with acrylic prosthesis [J].J Bone Joint Surg(Am),1954,36:451-455.
[5] 衣英豪,王汝武,王相如,等.髖關節(jié)后脫位合并髖臼后壁骨折的手術治療[J].山東醫(yī)藥,2012,52(18):67-69.
(收稿日期: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