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學生返校潮的到來,窒友間的矛盾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2015年3月9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發(fā)布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1355名大學生中,70.5%的受訪學生曾為寢室矛盾而感到煩惱,67.6%的受訪學生曾想調(diào)換寢室。而導致寢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習慣不同,室友間缺乏溝通,性格不合。
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副主任胡志峰認為,寢室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與學生的成長經(jīng)驗有關。獨生子女平時在家比較受寵,很多都以自我為中心,進入大學后過上了集體生活,難免會與同學產(chǎn)生摩擦。對此,胡志峰建議,新生剛?cè)雽W時可建立“宿舍契約”,對一些易引起宿舍矛盾的問題,達成一個內(nèi)部的共識和約定,在沖突發(fā)生之前做好防范。另外,當出現(xiàn)寢室矛盾時,大家也要學習如何溝通解決。
多維解讀
解決大學室友矛盾需“軟硬兼施”
有矛盾不是問題,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矛盾,怎樣解決、緩解矛盾才是關鍵。對于同宿舍同學間的矛盾,有人提出的建議是讓學生自己選宿舍,允許同學換寢室。這當然是一種辦法,也有高校開始嘗試在新生開學時,讓學生在網(wǎng)上選宿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同學間的矛盾和摩擦,但卻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我們更傾向于同宿舍同學通過交流、溝通、對話來解決矛盾。這其實是寄宿制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寄宿生活的教育意義是讓學生深入感受校園文化,在和老師、同學的相處中共同成長。其中,處理同宿舍同學關系,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很難搞好同宿舍同學關系的人,很難想象會在今后的工作團隊中處理好同事關系。處理好同學關系,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修煉,可謂“一屋不處,何以處天下”。
對于寄宿的學生,學校還有必要從兩方面努力,“軟硬兼施”。在管理方面,學校在盡可能滿足學生選宿舍的意愿的同時,還要針對同學間因日常相處產(chǎn)生的矛盾、糾紛,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引導學生以合理的方式與同學交往。而在硬件方面,學校在新建或改建宿舍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否將宿舍設計成臥室獨享、生活空間共用的形式。這都是我國高校在進一步辦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妨從寢室開始
社會實踐是當代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蛘呱钊朕r(nóng)村、田間,或者走入企業(yè)、廠房,或者進入學校、課堂,或者走上街頭觀察人間百態(tài)……其實我們忽視了更為重要的社會實踐,那就是平時的日常生活。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間小小的寢室,其實也是一個微型的社會。怎樣處理好與室友之間的關系,是對每一名大學生的考驗,更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
調(diào)換寢室,這無疑是一種逃避矛盾的行為,其實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要知道,矛盾的產(chǎn)生往往并非來自于某一單方面的行為,作為逃避者來說,在這個寢室會與室友產(chǎn)生矛盾,調(diào)換寢室之后就一定不會與新的室友產(chǎn)生矛盾?難道產(chǎn)生新矛盾之后又再一次要求調(diào)換寢室?所以,逃避絕不是最好的辦法,學會適應、學會溝通才是應有的態(tài)度。而且,這個適應、溝通的過程就是最好的人生經(jīng)歷、實踐過程,對于大學生走上社會之后盡快適應新的集體、新的環(huán)境,其作用不言自明。因此,對于眾多的大學生來說,與其舍近求遠去尋找實踐或鍛煉的機會,不如首先好好珍惜眼前的“寢室歷練”。不要把寢室矛盾視為洪水猛獸,而要把其看成砥礪自己個性、能力的“磨刀石”。試想,作為一名高學歷、高素質(zhì)的大學生,如果連短短三四年的寢室矛盾都無法面對、無法適應、無法處理,我們又怎能期待他們?nèi)ッ鎸Ω渝e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更加紛擾激烈的職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