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銳
河北清河中學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币粋€好的導入是教師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變“要我學” 為 “我要學 ” 的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導入像戲劇的序幕,讓學生翹首以待;像巨大的磁石,使學生備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讓學生啟開思維的大門,點燃智慧的火炬 。
課堂導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列舉如下:
一、歌曲導入
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如能恰當?shù)厥褂靡魳?,就會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課文的氛圍中,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內容。
如教《項羽之死》時,讓學生聽屠洪剛的《霸王別姬》,音樂響起,學生立即被歌曲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項羽對虞姬的萬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悲慨無奈深深吸引。然后再問:“曾經(jīng)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怎么會淪落到這樣一種下場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司馬遷是如何告訴我們的。”這樣便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恰當?shù)能壍?,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二、影視導入
學生對影視是很喜愛的,所以我盡量把這些資源利用在教學上。如在教《荊軻刺秦王》時,讓學生先觀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了許多相關的知識,也更容易理解荊軻在易水送別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那種悲愴感情。用影視來導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細節(jié)、畫面,讓學生有感性認識,較直觀,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精美詩文導入
詩詞名句是濃縮的語言精華,其內在美是令人咀嚼不盡的。設計導語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詩文名句,不但能夠很快地渲染一種典雅的氣氛 而且能創(chuàng)設“先聲奪人”的審美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詩情畫意。
如《再別康橋》的導入:配舒緩的鋼琴曲《安妮的仙境》。 教師配音: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詩文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更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 那么,現(xiàn)代人又是如何去體悟和理解離別之情的呢?今天,我們來品鑒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詩人筆下的離情別緒。
四、高考作文導入
學生經(jīng)常為寫作文沒有材料而愁,其實課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常見到利用文本為材料來寫作文的。如在教到蘇軾的《赤壁賦》時,我讓學生提前了解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題目,最后還讓學生閱讀了當年優(yōu)卷的作文《蘇軾的赤壁》。教《離騷》時,因高考作文中常??梢钥吹角乃夭模?所以我先讓學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關屈原的作文,特別推薦了考生寫的《給屈公的一封信》。
五、故事導入
如《咬文嚼字》的導入: ?相傳,一次蘇東坡與蘇小妹及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詩。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個字,成為詩眼。蘇東坡當即加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思考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毙∶梦⑿Φ溃骸昂檬呛昧?,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睎|坡、黃山谷吟詠著,玩味著,不禁拍掌稱妙。 (效果:這個小故事不僅典雅,而且具有啟思性,能讓學生對閱讀與寫作中的遣詞造句進行深入的思考,很快將學生引入文本的學習中。)
除上述方法外,還有問題式導入、懸念導入、新聞導入、針對語病導入等方法,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運用。
本版編輯 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