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初
在學習一首新歌時,教師通常會先借用圖片、動作來理解歌詞,而后利用各種形式來反復演唱,以達到練習的效果。但很多時候會發(fā)現(xiàn),一遍又一遍的機械練習讓孩子們感到倦怠,原本快樂的歌唱對于孩子來說變成了一種負擔。如何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專注地參與活動呢?
根據(jù)行為心理學的理論,先有需要,然后明了目標,最后才會將潛在的“行為傾向”轉化為實際的“具體行動”。即能夠滿足孩子合理需要的活動,他們自然趨向之。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與他們的需求是相關聯(lián)的。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寓教于樂,可以提升幼兒歌唱活動的有效性。
下面以大班歌唱教學活動“喂雞”為例,淺析如何以游戲方式來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喂雞”是大班的一個歌唱活動,筆者修改了原歌曲的歌詞。改編后的歌詞是:我們家有一只雞呀,什么雞什么雞?喔喔喔喔大公雞呀,大公雞大公雞。大公雞啊真有趣呀,真有趣真有趣。我們大家都愛它呀,我們大家都愛它都愛它。最初幼兒通過匹配圖片,學習歌曲。在學會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由動物雞,拓展到生活中的各種“機”。替換的是原歌曲中的第二句“喔喔喔喔大公雞呀,大公雞大公雞”,把象聲詞和名詞換掉,例如“呼啦啦啦洗衣機呀,洗衣機洗衣機”。
對于這樣一個活動,筆者設計的游戲有以下特點:
一、給游戲賦予“任務意識”
教學活動中的游戲不同于扮演游戲,它有一定任務意識,孩子們在參與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時,就好像在進行通關挑戰(zhàn),教師需要的是設置關卡,提供幫助,引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過關。
1.任務提出精準到位。新授活動開始,筆者首先范唱。為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筆者在每一次范唱前都提出任務,要求幼兒有目的地主動去聽。
筆者在提出任務時力求準確清晰,讓孩子能夠迅速明白教師需要他做什么。繁雜的啰唆只會讓孩子疲憊,甚至造成混亂。
2.任務完成及時驗證。游戲中每一次任務是否完成,要及時給予孩子反饋和驗證。通常這種驗證都是教師親自完成。有時是教師公布答案,有時是教師在幼兒獲勝后帶領他們鼓掌喝彩。其實,應該讓孩子們學會自我驗證。讓孩子們學會問問自己:“到底對不對呢?我有什么辦法驗證呢?”
在第二遍范唱后,孩子根據(jù)筆者的范唱內容和自己的判斷,匹配了空缺的圖片,筆者問他們正確與否,大部分孩子都說“對”,但是有幾個說“不對”。孩子們意識到意見不統(tǒng)一,就用疑惑的眼光看著筆者,想獲得一些信息。筆者做出一副無奈的表情,并且反問:“我們有什么辦法能夠知道到底對還是不對呢?”幾秒的寂靜后,有一個孩子提出了要求:“你再唱一遍吧,我們不記得了?!?/p>
于是筆者放慢了速度,再次范唱,還特別在錯的地方多停留了幾秒。唱完之后孩子們都舉手喊著:“錯了,錯了,我知道了!”筆者調整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對了!”筆者再次反問:“真的全對了嗎?”孩子們的聲音弱了很多。于是筆者拋出問題:“怎么驗證?”這回更多的孩子提出:“你再唱一次吧。”這時,筆者讓孩子們一起驗證歌唱。
糾錯游戲,對孩子來說充滿了挑戰(zhàn),促使他們專心致志地進行活動。在設計游戲時把驗證的懸念留給孩子,引導他們有驗證的意識,掌握驗證的方法。此時他們學會的不僅是一首歌,更是專注學習的習慣和熱情。
二、給游戲添加“娛樂精神”
游戲是一種娛樂,所以設計的游戲要讓孩子們喜歡玩,愿意參與。一般來說,追逐、合作、猜測、推理等都會贏得孩子們的喜歡。
1.設置“全游戲”的情境。這里提到的“全游戲”特指整個集體活動都是在游戲情境下完成的,而不是在某一個環(huán)節(jié)用某種游戲的口吻說說就算了。在“喂雞”的歌唱活動中,教師始終都是“飼養(yǎng)寵物雞的人”,不論是范唱、提問或是與孩子的回應,都是以這個角色的身份進行的。
傾聽感受階段:了解我的寵物大公雞(出示玩具大公雞)。
模仿學習階段:認識大公雞的朋友(小公雞和花公雞)。
模仿創(chuàng)編階段:參觀我家的雞舍(拓展其他的“機”)。
2.設置“探秘”的情境。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就要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設置一些問題情境,等待孩子去探秘,也是提高專注度的有效方法。
在學唱的階段,筆者用“我的寵物是什么?我缺了哪些照片?這些是什么意思?大公雞的朋友是誰”等一系列的問題導入,讓孩子一邊聽、一邊學,一邊思考。每一次的唱歌,都成了他們期待下一個挑戰(zhàn)的開始。
3.設置“意外”的情境。當孩子們能夠在教師提供的內容中尋找到線索,并按照線索進行推理時,游戲就要更新升級了,因為這已經不足以激發(fā)他們的挑戰(zhàn)熱情了。
在歌唱中一直都是以動物雞在演唱。從大公雞到小公雞,再到花公雞。當教師提出去雞舍時,孩子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動物上。當?shù)谝粡埧ㄆ翱系禄北灰粋€孩子翻出時,他們都大笑起來,因為這是一只意料之外的“雞”。離開一樓餐廳的肯德基,后面又會出現(xiàn)什么驚喜的雞?因為有了期待,學習的動機就不再依賴外在的調控,而是內在的需求。
三、給游戲融入“成功體驗”
1.挑戰(zhàn)的難易要適度。游戲應該是自由與輕松愉快的體驗,所以給孩子提出的挑戰(zhàn)任務要注意難度適中。難度過高,會造成幼兒的認知負擔。
一般來說,在學習歌曲的初期,每一次只能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讓幼兒能夠快速解決。在慢慢熟悉的基礎上,教師的提問開始復雜,不僅數(shù)量可以增加,內容也可以拓展。
2.游戲的設計要有層次。在學習活動中設計的游戲是一個載體,以此激發(fā)孩子參與熱情和挑戰(zhàn)興趣,所以游戲設計要有層次、有遞進,幫助幼兒逐一解決遇到的問題。
游戲化的學習會幫助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更為投入、專注,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附:大班歌唱活動 “喂雞”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的、音量適中的聲音基本準確地唱歌。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替換歌詞演唱。
3.享受唱歌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歌曲歌詞匹配的圖譜。
2.仿編教具圖:肯德基、照相機、直升機。
3.仿編歌詞小圖。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動物猜謎歌》
(二)傾聽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1.初次傾聽范唱,引發(fā)關注。
師:我家也有一只小動物,請你聽一聽是什么呢?
2.再次傾聽,了解歌詞大意。
(1)師:圖示是不完整的,請聽聽少掉的部分唱了什么。
(2)幼兒貼圖,完善圖譜。
3.教師范唱,引導幼兒初步跟唱。
根據(jù)幼兒的圖片排列順序進行討論,視情況進行調整。
(三)幼兒學唱歌曲
1.游戲中練習演唱。出示玩具雞,教師在幼兒間一邊傳遞一邊演唱。唱完抽取一張紙條。
2.改編歌詞進行演唱
(1)師:大公雞要向你們介紹它的朋友,是誰?(出示小公雞的圖片)
(2)改編“小公雞”歌詞演唱。
(3)改編“花公雞”歌詞演唱。
(四)仿編歌曲
1.看圖集體仿編新歌詞。
(1)創(chuàng)編吃肯德基的聲音,完善歌詞并演唱。
(2)創(chuàng)編“咔嚓咔嚓照相機”。
(3)創(chuàng)編“轟隆轟隆直升機”。
2.幼兒每人拿自己的小圖演唱。
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圖,并確定要創(chuàng)編的歌詞。
(來源: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