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博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部分曾經指出:教師應樹立融合、開放、發(fā)展的課程資源觀,重視對本土資源尤其是農村鄉(xiāng)土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發(fā)揮本土資源的優(yōu)勢和獨特價值。近幾年來,試題的本土化特色越來越明顯,已經成為中考命題的必然趨勢。本地區(qū)一年來取得的重大成就、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涌現(xiàn)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作出的重大決策等,在今年的中考試題中有著更明顯的體現(xiàn)。
一、單項選擇題
【原題呈現(xiàn)】
例1.(2015·山東濰坊)崔彥桐是我市濰州社區(qū)一位退休老人,他十年如一日,照顧社區(qū)里一位無兒無女的殘疾人,為他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整理房間?!笆枪伯a黨員就要時刻想著人民群眾”,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濰坊好人”崔彥桐的言行向你傳遞的正能量有()
①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不應履行的義務
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堅守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④要讓人生價值閃現(xiàn)著創(chuàng)造的光輝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查方向】
“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簽,如積極進行“珍愛生命、愛護環(huán)境”的宣傳、幫助弱勢群體、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本題題干以“濰坊好人”崔彥桐的言行為背景材料,考查其言行傳遞的正能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等。
【解題指導】
單項選擇題選擇可采用“直選法”或“排除法”。本題可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錯誤的觀點;其次排除觀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的選項;再次排除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①的觀點是錯誤的,首先要排除;④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不符合題干要求,也應該排除。正確的是②、③,故選擇B項。
二、多項選擇題
【原題呈現(xiàn)】
例2.(2015·江西南昌)為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2015年4月,江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8家單位聯(lián)合主辦了“書香贛都,風景獨好”全民閱讀宣傳月活動。舉辦該活動()
A.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公益性的特點
B.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C.有利于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D.有利于拓寬公民參政議政的渠道
【考查方向】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這是繼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后,第二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本題以江西省開展全民閱讀宣傳月活動為背景材料,重點考查開展該項活動的意義,可從精神文明建設(或文化建設)層面考慮。
【解題指導】
多項選擇題的答案至少有兩項正確,先找到兩項正確答案,再結合題意對于把握不準的選項進行分析,真正不能定奪的可以少選,以免全軍覆沒。答案一旦確定之后不要輕易更改。本題首先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D選項;B、C選項是正確的;題干闡釋的是全民閱讀,而A選項體現(xiàn)的是義務教育的特點,故不選。
三、簡答題
【原題呈現(xiàn)】
例3.(2015·四川宜賓)
材料一2015年初,我市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天氣,整個城區(qū)的天空灰暗、陰沉,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高速公路連續(xù)封閉,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材料二2015年,宜賓市政府將著力實施城市森林宜居工程、百鎮(zhèn)千村森林福祉工程、三江九河森林防護工程和綠色通道森林景觀工程,通過四大工程著力推進森林城市生態(tài)體系建設,打造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蜀南森林城。
請你結合上述材料,根據教材知識,回答:
宜賓市政府為什么要著力打造森林城市?面對材料一反映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
【考查方向】
本題結合宜賓市政府打造森林城市的重大決策和存在嚴重霧霾天氣的問題,主要考查“為什么”、“怎樣做”兩個方面的問題,考查“環(huán)境、資源國情”、“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國策”、“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科學發(fā)展觀”等基礎知識。
【解題指導】
簡答題的解答思路和技巧較為簡單:①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不拖泥帶水。②緊扣中心,語言精練,簡明扼要,不要就其一點展開分析,沒完沒了,大做文章。③要點齊全,層次分明,答案要點數(shù)與分值最好成正比。本題第(1)小問可結合面臨嚴峻環(huán)境問題及其危害概括總結。我市面臨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大氣污染嚴重,已經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第(2)小問考查如何面對嚴峻的霧霾天氣,可結合基本國策、發(fā)展戰(zhàn)略、提高環(huán)保意識、履行環(huán)保義務、與破壞環(huán)境行為作斗爭及具體做法等知識點回答。如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保持水土,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自覺履行環(huán)保義務,與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作斗爭,不亂丟垃圾、節(jié)約用水、低碳出行等。
四、情境分析題
【原題呈現(xiàn)】
例4.(2015·山東濱州)
今年四月,由市文明辦、團市委、市教育局組織的2015年“濱州好少年”評選結果揭曉,六年級學生范憲娜榜上有名。范憲娜,今年13歲,2012年父親在工地不幸墜亡,母親丟下10歲的她和3歲的弟弟另嫁他人,爺爺奶奶年老多病。她為了幫助爺爺奶奶撐起這個家,在勤奮學習之外,回到家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幫爺爺奶奶干家務活,星期天打零工拾棉花補貼家用。生活的壓力沒有壓垮這位13歲的女孩,她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秀,還經常幫助班里的同學。
(1)范憲娜身上體現(xiàn)了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良好品質?(只要答對兩點即可)
(2)我們向范憲娜學習,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只要答對三點即可)
【考查方向】
運用所學知識對情境材料進行分析、歸納,進而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等問題。本題以“濱州好少年”范憲娜的事跡材料為背景,考查范憲娜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質,屬于“是什么”范疇;我們應該向范憲娜學習些什么,屬于“怎樣做”范疇。
【解題指導】
我們要認真閱讀問題和情境材料,準確把握命題意圖,緊扣中心,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所學相關知識。組織答案要條理清晰、要點突出,切忌脫離材料作答。在總結歸納時,要多方面、多角度回答,不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第(1)問可從自立自強、敬老愛幼、勤奮學習、艱苦奮斗等方面總結歸納范憲娜的良好品質;第(2)問可結合范憲娜的良好品質,梳理知識點,可從意志、挫折、情趣、責任、奉獻、艱苦奮斗、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總結歸納。
五、實踐探究題
【原題呈現(xiàn)】
例5.(2015·四川達州)
我市某中學九(1)班舉辦“我愛巴文化”主題班會,特邀你參加并完成相關任務。
(1)主持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達州就是巴人聚居地。然而巴人建立的巴國,北有秦國,南有楚國。秦強楚大,以強凌弱,夾縫里的巴國日子很不好過,后來被滅亡了。
請閱讀下面兩位同學的對話,并完善右邊同學的發(fā)言。
(2)主持人:四川地域性歷史文化——巴蜀文化有兩翼,一翼是蜀文化,一翼是巴文化。蜀文化得到了相應的重視,巴文化的保護、利用和交流也踏上了征程。
請完善下頁右邊同學的發(fā)言。(每空一詞即可。答案填在本小題表格內)
序號①
②
③
④
內容
(3)主持人:作為巴文化中心,我市正實施一條大河(渠江)、兩個遺址(羅家壩、城壩遺址)、兩條古道(古荔枝道、米倉道)、三座古山城(渠縣禮義城、大竹黃城寨、通川區(qū)鐵山觀)的“1223”戰(zhàn)略。
實施“1223”戰(zhàn)略,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請完善下面的內容。
【考查方向】
實踐探究題以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為基礎,注重培養(yǎng)和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學生以所學知識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探索、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這種題型能調動學生的主體探究意識,培養(yǎng)其認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針對一定問題、結合時政熱點進行活動設計,采用主題班會、團支部會、宣傳慶祝會、調查采訪、演講辯論、現(xiàn)場模擬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搜集相關材料,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培養(yǎng)實踐探究能力,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解題指導】
主題班會類題要深入活動情景,了解其主題、內容、對象等;要明確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要結合教材知識,找準分析問題的角度,給出符合題意、符合活動主題和自己角色的答案。第(1)問考查保護、利用和交流巴文化的意義,可從民族精神、先進文化、核心價值觀、全面小康社會(中國夢)等方面加以回答;第(2)問屬于“填充式”,把巴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系——交流(或對話、溝通、融合、合作等)填寫完成,讓巴文化走向世界,就要利用21世紀經濟的全球(或一體)化,以平等(或友善、友好)的態(tài)度和世界的、開放(或發(fā)展)的眼光,尊重彼此的傳統(tǒng)和習慣。第(3)問發(fā)展巴文化,就要實施“1223”戰(zhàn)略。政府應該加大遺址發(fā)掘和研究力度,強化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強學術研究和宣傳,不斷擴大影響力;公民應該認識到巴文化的重要性和公民的責任,通過文明旅游等多種途徑了解巴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積極宣傳巴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揚巴人精神。
總之,2015年各地試題凸顯地域特色,通過本土化的事跡材料和創(chuàng)設本土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例,關心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引導學生知鄉(xiāng)愛鄉(xiāng),有利于增進學生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增進學生關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融鄉(xiāng)土性、時代性、教育性于一體,融知識、能力、覺悟于一體。這類中考命題既會給學生以親切之感,又使試題地方特色鮮明,值得廣大師生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