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雨
【摘要】在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調查研究是分析、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的調查與研究存在不足和問題,不利于進一步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前的調查研究工作做一簡要分析。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調查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學生素質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校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大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難點,是困擾許多高校管理者的一項重任,由于時代背景的復雜性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再加上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yǎng),使得部分大學生的性格多樣化,思想復雜化,行為異?;?,這就使得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更大,因此我們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尋找新規(guī)律,探索新方法。目前,當代大學生由于受社會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其產生的思想問題也不盡相同,往往呈現(xiàn)出多樣性、復雜性、特殊性等特點。因此,對于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的調查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正確的理論是做好調查研究的依據(jù)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調查研究的依據(jù)。這就要求,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較高的認識,真正掌握和領會它的精神實質,并依此檢查、指導、監(jiān)督、控制大學生的行為,用它規(guī)范大學生的思想,把它真正作為最高的行動準則,將它貫穿到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什么主題或什么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研究活動中,做到邊調查研究,邊宣傳邊貫徹執(zhí)行。
二、求實的精神是做好調查研究的保證
要以求實的思想作指導。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學生思想問題的出現(xiàn)也是難于預料,或者說是始料不及的。盡管大學生在固定的圍墻之內學習和生活,生活方式和學習科目是相對規(guī)范的,但外界的種種現(xiàn)象,仍然會通過多種渠道,進入校園,對他們產生影響,導致其思想出現(xiàn)波動和問題。那么,在進行調查研究時,就必須用求實的思想作指導,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唯實是求。要以求實的原則作調查。有了求實的思想,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更要堅持求實的原則。因為,在調查研究活動中,一方面可能會受到客觀事物發(fā)展及其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程度的限制,使調查研究受到阻力。另一方面可能會受到當時條件、環(huán)境和個人立場、觀點、方法的限制,使調查研究遇到困難。在種種阻力和困難面前,企圖一下子找到規(guī)律,認識事物的本質是不可能的,但無論阻力和困難多大,都應該堅持唯實的原則,孜孜不倦地尋根溯源,抓住問題的根本。要以求實的態(tài)度反映情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依自己的意志取舍,隨意夸大或縮小,要做到不附加、填塞自己的觀點,敢于反映真實情況。并且要能夠做到不以領導或上級的喜惡定調,歪曲事實的真相。
三、強烈的群眾觀念是做好調查研究的原則
要想搞好調查研究,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相信群眾,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就要心中時刻裝著大學生,為大學生的成長進步著想,想大學生所想、急大學生所急、樂大學生所樂、憂大學生所憂。這就要求,要有耐心地做大學生的工作,要由粗到精,由淺入深,不怕迂回,不怕反復地啟發(fā)誘導,讓大學生把心里話說出來。對大學生要做到誠心誠意,不能在調查研究中擺架子,耍態(tài)度,做表面文章。
走群眾路線,就要做到廣泛地接觸大學生。搞思想政治教育前的調查研究,就是為了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效果,如果只找學生干部、學生黨員了解情況,只聽他們的一面之辭,不直接與廣大大學生接觸,就難于獲得真實的情況。一些思想問題和思想傾向,產生于普通大學生,他們對產生的原因,及其來龍去脈知道的最清楚,可以說他們最有發(fā)言權,反映的情況也最真實、最有說服力。相對地講,他們反映的情況和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反映的情況有時不但不一致,甚至大相徑庭。
在調查研究時,不能滿足于意見一致,要能有意識地聽取不同意見。真正貼近大學生,與大學生交知心朋友。要走群眾路線,就要深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中去。通過親自體驗,可以使大學教師的認識更扎實、更自然、更豐富、更具立體性。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雖然看似每天和大學生生活在一起,其實大學生與教師在心理上是有較大隔閡的,大學生每天想什么,課余時間做什么,關心什么,厭惡什么,追求什么,貪戀什么,我們往往知之甚少,在搞調查研究時,就要努力和大學生融在一起,這樣不僅能體驗到大學生的情感,增進同大學生的感情,而且能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了解到用其他方法了解不到的東西,發(fā)現(xiàn)隱藏在背后的問題。
四、勤奮的工作精神是做好調查研究的法寶
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必須深入到大學生中間,去親身體驗、感受、發(fā)現(xiàn),跟著大學生的“足跡”走,不怕多跑腿,不怕白跑腿。如果不主動去尋找調查對象,不去發(fā)現(xiàn)能夠反映問題的素材,探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只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打電話,是不能調查到真實情況的,是不能研究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優(yōu)方案的。
在調查研究中要做到嘴勤,不怕多提問題,就怕金口難開不提問題。嘴是意愿表達的主要渠道,要調查的問題,要了解的情況,要想得到的東西,只有通過嘴表達出來,向大學生進行調查。當然嘴勤也不是無原則地說一些與調查研究無關的廢話,勤主要是勤發(fā)問,對自己不清楚的問題,就要發(fā)問,不要憋在自己的心里去揣摩。通過自己嘴的功能運用,讓大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吐露出真實情況。
可以說,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的調查研究,是分析、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我們必須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要求,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實改進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通過共同努力、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提高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中發(fā)[2004]16號
[2]張曼琳,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前的調查研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3)
[3]高布權,論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創(chuàng)新[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7(1)
[4]羅月豐,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研[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