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峰,口師范學院政法學院11法本。
摘要:在現(xiàn)今社會中,由于各方面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外來思想的不斷侵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非婚生子女,并且這一群體的如雨后春筍越來越多,由此引發(fā)的問題就是非婚生子女權益收到迫害的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盡管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非婚生子女在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和平常人一樣,但這些規(guī)定都太紙面化,落實不到實際生活中,從而使非婚生子女在社會中仍然處于不利地位,隨之也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深刻分析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并通過研究借鑒世界上發(fā)達國家關于非婚生子女的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逐漸完善我國在給予這一弱勢群體保護方面的不足之處,給予這一弱勢群體更好的生存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合法權益
因為諸多原因的存在以及我國的現(xiàn)實情況,關于父母未婚而生育的子女的認領制度在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來。中國的相關法律還沒有詳細規(guī)定這一弱勢群體和其親生爸爸和媽媽之間的血緣親子關系如何確定,認領和準正制度我國也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在確定非婚生父母孩子關系時很難避免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因此,建立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保護這一弱勢群體的相關制度已經(jīng)要抓緊開始了。
一、完善有利于中國實際情況的認領制度
為了保證認領行為正確有效和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利益,通過借鑒國外其他國家的完善經(jīng)驗,對認領制度給出如下幾點參考意見:(1)認領人意思表示不能存在瑕疵也不能是在被脅迫的基礎上做出的,必須是本人做出的真實正確的意思表示;(2)夫妻間認領非婚生的孩子時還需要取得對方的認可或者至少是不反對;(3)對已經(jīng)成年的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進行認領時,其父母是要詢問其本人的意見,并且不能得到其本人的反對意見的。
對于認領的種類和方式,全世界每個國家的規(guī)定也不盡一致存在很大差別,所以依據(jù)我國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的思想觀念,可分為以下幾種:(1)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的親生爸爸與親生媽媽一起進行認領,然后就可以根據(jù)戶口制度進行申報登記了。(2)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的親生媽媽主動認領該子女,根據(jù)該子女的出生證明或者其他能證明該子女是自己本身所生的事實,可按照戶口制度進行申報登記,非婚生孩子和自己的親生母親生活在一起的,也可按照戶口制度進行申報登記。(3)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被親生爸爸認領有兩種情況:一是親生爸爸主動認領。另一種是親生爸爸被動認領。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的親生父親由于一些不利于他的情況存在,而不進行認領的,法律為了保護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的權益,所以就允許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或者其親生母親向人民法院請求法定認領。
在我國建立認領制度時,應該主要采用主動認領,法定認領作為一種補充,首先,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男女沒有結婚而生育孩子被認為是可恥的事情,所以有一些規(guī)范的程序會阻礙親生爸爸媽媽認領非婚生孩子。其次,實行以法定認領為輔的原因是盡管主動認領存在有很大意義,優(yōu)點很多,但是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樣的道理事情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世界上沒有一種制度是沒有不足和缺陷的,在主動認領不能全面的保護這一弱勢群體的所有合法權益時,法定認領就有其存在的意義了,此時就需要進行法定認領,目的在于全面的保護父母沒有結婚而生育的子女的各項權益。
二、設置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準正制度
國內(nèi)外多數(shù)著名教授一致認為我國沒有必要單獨設置準正制度,原因在于把非婚生子女的親生爸爸媽媽結婚,當作是我國的準正制度,我個人也認為這種做是可以的,而且省也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即使中國法律規(guī)定這一弱勢群體享有和常人一樣的權利,由于我國相關制度的存在這一客觀事實,婚生子與非婚生子在地位和稱呼上也存在千差萬別,由此我認為,中國應該選擇因法官宣告而準正的制度,這種做法比其他做法都更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適合的才是好的制度。
三、實施一系列措施
近代,民國政府就建立了親權制度,再到新中國成立后頒布《婚姻法》,明確子女平等原則,由此可見我國是一個人道主義國家,同時也是人民民主的國家,中國在法律上規(guī)定在享有權利方面這一弱勢群體和其他人一樣,但是在稱呼上設置非婚生子女這一稱呼這本身就是一樣歧視,甚至帶有鄙視的色彩,就是對這一群體的不尊重,我國應該在法律條文和言語上盡快改變對這一群體的稱呼,要做到徹底的保護這一群體,國家首先就要做出表率,隨之人們才會有所行動,我知道要徹底改變現(xiàn)實的情況存在一定的難度,畢竟這一稱呼存在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但是一點點的改變最后就會是質的改變。所以我們就要從自身做起,自己首先改變對這一群體的歧視,從而帶動身邊的人以正確的眼光去看待這一群體,逐步發(fā)展到整個社會都不在用有色的眼光看待這一群體。
根據(jù)我國現(xiàn)在戶籍的相關規(guī)定,孩子要想取得戶口,他的父母必須取得結婚證和出生證明。這就給這一弱勢群體落戶設置了門檻,這一弱勢群體期望像平常人一樣,受到整個社會的尊重與關愛,平等的享有各項公民權利,所以我國必須大刀破斧的進行戶籍改革,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前的制度,這一套制度不僅要適應我國的發(fā)展,還要能促進我國的發(fā)展,這就要求這套制度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四、從思想觀念層面入手
國家在發(fā)展經(jīng)濟政治的同時,都在更加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加強,所以保護非婚生子女不僅僅要在法律上給予他們保護同時也要注重在文化和一些無形的方面給予這一弱勢群體保護。在當今社會中特別是偏遠落后的地區(qū)還有很多人對這一群體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輕視、歧視、偏見甚至是鄙視,這就致使這一群體的孩子們的人生觀方面不同于正常的孩子,這一群體普遍會存在自卑心理,進而致使心理扭曲,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進行普法宣傳,告訴這一群體你沒有權利選擇你的出身,但是你有權利選擇你的生活,你在社會中平等和他人享有一樣的權利,并不比任何人差,而且你在很多方面還比其他人優(yōu)秀很多,在消除這一群體自卑心理的同時也要消除人們心中對非婚生子女根深蒂固的歧視觀念,如果人們能把這一群體當作普通人或許也能使他們在思想上得到一絲絲的解脫,在思想的牢籠中不僅把這一弱勢群體解放出來,也把廣大人們解放出來,廣大人們已經(jīng)用有色眼光看待這一弱勢群體太長時間了,這不僅是對這一弱勢群體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從古代到現(xiàn)在,縱觀世界各國,非婚生子女這一弱勢群體都處于一種不平等甚至是弱勢地位,這是我們不想也愿意看到的,但卻又是社會生活中無法躲避的現(xiàn)實問題,也是我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維護好這一群體的利益有利于人民幸福生活,整個人類生活的大環(huán)境的安穩(wěn),我們美麗祖國的發(fā)展和祖國國際形象的提升。(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 馬憶南,婚姻家庭繼承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6-117.
[2] 楊大文,婚姻家庭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168-169.
[3] 趙小平,陳紅瑩,婚姻家庭法新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89-190.
[4] 劉耀東,非婚生子女的準正與認領制度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