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返還原物請求權

      2015-05-30 12:31:50翁嘉迎
      2015年26期
      關鍵詞:構成要件

      翁嘉迎

      摘要:返還原物請求權是物權請求權的一種,是物權保護的一項基本權利。本文以黃某訴李某利返還原物糾紛一案為題材,對返還原物請求權作出一定分析,重點梳理了返還原物請求權的界定與構成要件,法律適用等內(nèi)在要素,通過理論與具體案件結合的方式,理順了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最后,得出了本案原告人黃某不具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因此無權要求被告返還原物的認定結論。

      關鍵詞:返還原物請求權;構成要件;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案件評析

      一﹑案情簡介和爭議焦點

      (一)基本案情

      1997年原告黃某有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古呂街道辦事處振興路北段路東建框架結構的稱為“大圣酒樓”的兩層樓房共八間,用于居住和營業(yè)。原告于1998年7月27日向第三人新蔡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合社(后更名為新蔡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營業(yè)部貸款50000元,并以該房屋作為抵押物,貸款期限為一年。貸款到期后新蔡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向新蔡縣法院提起訴訟。新蔡縣法院進行主持調(diào)解,雙方達成了調(diào)解協(xié)議,約定原告黃某于2000年12月25日前還清50000元貸款本息。原告黃某逾期未按調(diào)解協(xié)議的約定向新蔡縣新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還本付息,于是新蔡縣法院委托駐馬店市鵬程拍賣有限公司對原告的上述房屋進行拍賣,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社以11.5萬元購得該房屋。2002年3月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委托駐馬店市鵬程拍賣有限公司對該房屋進行拍賣,被告李某利委托姚某偉出面購買,標的物最終以50000元成交。2002年12月10日,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與姚某偉簽訂了《房屋轉讓協(xié)議》。被告李某利占用該房屋之后將該房屋出租給他人至今,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房屋加蓋。但是一直未辦理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房屋所有人仍登記為原告黃某。

      (二)判決結果

      新蔡縣人民法院認為: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社雖然通過人民法院的公開拍賣購得原告的房屋,但是并未在拍賣日后三日內(nèi)交付拍賣價款,也未辦理房屋所有權的變更登記手續(xù)。因此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并沒有實際取得該房屋所有權,其處分該房屋的行為系無權處分行為,并且也是無效的民事行為。李某利占有原告房產(chǎn)后至今沒有辦理房產(chǎn)所有權的變更登記手續(xù),該房產(chǎn)的所有人登記的仍是原告黃某。所以被告李某利不是該房產(chǎn)的合法所有人,原告黃某仍然享有該房屋的所有權。因此判決結果為,被告李某利將從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購買的房屋歸還原告黃某;被告李某利占有該房屋期間的添附財產(chǎn)歸還黃某所有,但是原告黃某應對其支付相應價款。

      宣判后,原告黃某﹑被告李某利﹑第三人新蔡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均提起上訴。駐馬店市人民法院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后又指定汝南縣人民法院管轄。汝南縣人民法院認為:原告所有的房屋受新蔡縣人民法院的委托進行拍賣后,買受人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并沒有將標的物的價款支付給新蔡縣人民法院,并且也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變更手續(xù),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將該房屋進行拍賣的的行為是無權處分行為。被告李某利直到現(xiàn)在仍沒有辦理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因此被告李某利并未取得該房屋所有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guī)定,無權占有動產(chǎn)或不動產(chǎn)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至于被告李某利占有該房屋時添附的財產(chǎn),做另案處理。汝南縣人民法院仍然判決被告李某利將房屋歸還原告黃某。

      (三)爭議焦點

      本案系返還原物糾紛,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原告是否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問題,對于原告人是否具有返還原物請求權是本案的關鍵。人民法院認為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社雖然通過拍賣購得原告的房屋,但沒有在拍賣日后三日內(nèi)交付拍賣價款,也沒有辦理房屋所有權的變更登記手續(xù)。因此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并未實際取得該房屋所有權,無權處分上述財產(chǎn)。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轉讓原告房產(chǎn)的行為,屬于無權處分行為。李某利占有原告房產(chǎn)后至今沒有辦理房產(chǎn)所有權的變更登記手續(xù),該房產(chǎn)的所有人登記的仍是原告黃某,原告黃某仍然享有該房屋的所有權。因此黃某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

      但是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對原告黃某仍然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提出反駁:第一,本案中黃某提起的是給付之訴,要求李某利履行返還房屋的給付行為。那么黃某與李某利之間就需要存在基礎法律關系,也就是說黃某只有在享有原權的前提下,才享有請求權。本案中,黃某究竟還是不是訴爭房屋的所有人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有權的變動有基于民事法律行為的變動,也有基于民事法律事實的變動(包括繼承﹑強制執(zhí)行﹑征收等)。第二,由于《物權法》是2007年實施的,強制執(zhí)行與拍賣行為是2001年和2002年進行的,根據(jù)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本案不適用《物權法》,應適用當時的法律。新蔡縣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zhí)行,委托對該房屋進行了拍賣,拍賣公司出具了成交確認書,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zhí)行中的拍賣﹑變賣財產(chǎn)的規(guī)定》,黃某已經(jīng)不是該房屋的所有權人了。第三,原審判決在沒有確認強制執(zhí)行程序和委托拍賣程序錯誤的情況下,依然認定黃某仍是所有權人明顯混淆了民事行為與事件的概念。原審判決一方面沒有否認執(zhí)行與拍賣,既然如此,兩個拍賣成交確認書充分說明了黃某已不再是所有權人了,黃某要想主張所謂的權利,只能向人民法院主張執(zhí)行錯誤而要求執(zhí)行回轉,并不能起訴行使請求權。

      上述爭議焦點如何認定,我們需要運用我國民法理論予以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二﹑返還原物請求權的界定

      (一)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概念以及與相關概念辨析

      1、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概念

      返還原物請求權是指物權人的物被他人侵占,物權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使物復歸于物權人事實上的支配。《民法通則》對此有相關規(guī)定。

      2、返還原物與返還財產(chǎn)

      返還原物的含義為:物權人請求無權占有人將原物返還于自己支配的一種事實狀態(tài)。有人認為《民法通則》與《合同法》中規(guī)定的返還財產(chǎn),就是返還原物請求權。但是從《侵權責任法》上來分析,返還財產(chǎn)是作為一種責任方式。因此,返還原物明顯不同于返還財產(chǎn)。

      3、返還原物與恢復原狀

      對于恢復原狀的含義,存在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是指權利人的有體物遭受侵權行為人的不法損壞,侵權行為人應把該物恢復為初始狀態(tài)。按照這種定義來理解,恢復原狀返還原物是沒有關系的。但另一種理解是指恢復權利人受侵害權利法益的初始狀態(tài),達到侵害未發(fā)生時的狀態(tài),包含返還占有或者恢復占有,在此含義上進行理解,二者則存在競合關系。

      (二)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分析

      我國法學界一直以來都注重對返還原物請求權的研究。近年來,隨著返還原物糾紛案件的涌現(xiàn),學界對返還原物請求權制度的研究有了新進展:結合我國司法實踐,探索返還原物請求權構成要件問題。

      1、 請求人為物權人

      請求人應是失去物的占有的所有權人、他物權人及其他依法享有權利的人。占有人則不同,不管他是有權占有還是無權占有,都應該根據(jù)占有請求權行使相應權利,而不能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2、被請求人為現(xiàn)時的無權占有人

      現(xiàn)時占有人是現(xiàn)在占有該物之人,而現(xiàn)時的無權占有人是指現(xiàn)在仍然在事實上使該物處于其支配之下,但此權利沒有正當來源的人。現(xiàn)時占有該物相對應的應是曾經(jīng)占有該物,如果行為人曾經(jīng)占有該物,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去了對該物的占有,如果在曾經(jīng)占有人人占有該物期間致使該物毀損,或者是在占有期間基于該物行使了些權利或者得到些益處,那么該物的物權人只能向曾經(jīng)占有該物的人行使侵權損害賠償方面的請求權,而不能對于現(xiàn)時占有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無權占有,是指占有沒有法律上的或者事實上的根據(jù)。無權占有有兩種情況,第一種至始就是無權占有,如物權人的物被他人盜竊,那么物權人可向行為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第二種是開始的時候是有權占有,但是后來基于某種原因或者事實轉化為無權占有。如物權人將房屋出租給他人,承租人按時交房租,并且積極履行承租人的義務,但是后來承租人拖欠房租,并且經(jīng)多次催告仍然拒不交出,那么有權占有轉化為了無權占有,出租人即可向承租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3、原物仍然存在

      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原告主張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原物必須是仍然現(xiàn)實存在的。原因在于,所謂的返還原物請求權是依據(jù)物權而產(chǎn)生,一旦物權消滅,返還原物請求權也就隨之消滅。假使原物滅失,從客觀上來看返還原物就不可能實現(xiàn),那么原告就不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但是原告可以尋求其他的救濟方式,其應該變更訴訟請求為賠償損失或者給付等值的同類或其他財產(chǎn)。

      (三)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適用范圍

      對于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適用范圍,學界存在著不同的觀點。通說認為它包括所有權、地上權、典權、動產(chǎn)質(zhì)權以及留置權。原因在于這些權利的成立都基于對標的物進行占有。

      學界對抵押權是否包括在內(nèi)存在爭議。王利明教授認為抵押權不適用返還原物請求權,理由是,抵押(權)人沒有實際占有標的物,標的物仍然處于抵押人的占有之下,如果抵押物被第三人非法占有,只能由抵押人行使物權請求權或者是侵權請求權,抵押權人不能直接向非法占有人請求原物返還。但劉凱湘博士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在抵押人不行使或者是難以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或者雖然行使了妨害排除請求權或妨害防止請求權,但是不足以使抵押權得以救濟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抵押權人就應當可以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抵押權人不能請求侵權人向自己返還,而應當其請求向抵押人返還,所以抵押權可以適用返還原物請求權。”我支持王利明教授的觀點,理由如下:第一,抵押權人并不實際占有抵押物,即使是抵押物被他人無權占有或者侵奪,也是在抵押人那里,而不是抵押權那里;第二,使抵押權人有權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并不是很有意義,因為抵押物由抵押人自己實際占有,雖然抵押權并不是一定要實現(xiàn),但是出于抵押人自身的利益考慮,也不會怠于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即使是出現(xiàn)抵押人怠于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情況,抵押權人也可行使代位權。因此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適用范圍不包括抵押權。

      三﹑本案不適用返還原物請求權

      (一)本案不符合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

      1﹑請求人不是物權人

      對于本案來說,首先黃某已經(jīng)不是房屋的所有權人。房屋的所有權基于民事法律事實而產(chǎn)生變動,本案指的是與人民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中的拍賣。根據(jù)上述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黃某已經(jīng)不是所有權人了。其次,黃某亦不是房屋的他物權人,因此并不符合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這一構成要件。

      2﹑被請求人不是現(xiàn)時的無權占有人

      對于本案來說,人民法院認為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其將房屋再次轉讓的行為系無權處分行為,李某利為無權占有人。對此,筆者并不這樣認為。第一,根據(jù)《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等,使物權發(fā)生變動的,是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又稱為不必公示的物權變動,基于此的物權變動自上述法律文書或者征收決定等生效時產(chǎn)生相應的法律效力。但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物權法》對物權取得人的處分作出限制,即將進行公示作為其處分的條件,這里的公示即是指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需要進行登記的情況,如果未經(jīng)登記則不產(chǎn)生物權變動。但是回到本案,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社的通過拍賣轉讓該房屋的行為發(fā)生在2002年,因此不適用于《物權法》。第二,根據(jù)《合同法》隱名代理的規(guī)定,李某利委托姚某偉辦理相關拍賣手續(xù),支付了拍賣款,有姚某偉的當庭證言及人民法院的調(diào)查筆錄予以證實,駐鵬成確[2002]011號資產(chǎn)拍賣成交確認書更加證實了這一點。此合同是依法成立說的,因此李某利的這種行為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第三,李某利沒有任何過錯,完全是信賴新蔡縣人民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才拍賣購買訴爭房屋的。所付的5萬元的拍賣款的去向與李某利也沒有關系,根據(jù)《拍賣法》的相關規(guī)定,委托人應當將自拍賣成交后將拍賣標的移交給買受人,如果需要依法辦理相關登記手續(xù)的,那么委托人﹑買受人就應當向有關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手續(xù)。沒有辦理登記手續(xù)是因為新蔡縣人民法院和本案第三人沒有協(xié)助造成的。另外,從保護大的法益“交易安全”來考慮,十年了,沒有李某利在訴爭房屋上又建了一層,對土地進行了平整,使房屋的價值大幅上升,李某利的合法權益也應得到保護。所有,從這一點來看,黃某的請求相對人并不是無權占有人,因此黃某也不符合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這一構成要件。

      (二)人民法院不應以未登記而認為原告具有返還原物請求權

      本案中,筆者主張黃某不具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其原因就在于黃某已不是房屋的所有權人,并且也不是房屋的其他物權人。筆者認為該房屋已于2001年經(jīng)新蔡縣人民法院的委托進行了拍賣,既然由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購買,那么該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他也并不是無權處分人,其后李某利購買該房屋,房屋的所有權歸于李某利。但是人民法院卻認為,黃某仍然具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原因就在于該房屋的兩次所有權變動均沒有辦理所有權變更手續(xù),所以歸于無效,那么那么不動產(chǎn)的物權變動與登記制度到底是什么關系呢?值得探討。

      1﹑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的功能

      根據(jù)《物權法》的規(guī)定,不動產(chǎn)物權的變動均需要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xù),未辦理登記手續(xù)的,物權變動歸于無效。從規(guī)定的表面上來看,登記是不動產(chǎn)物權發(fā)生變動的法定必要條件。在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與行政登記機關都嚴格依照這一規(guī)定。有些司法機關甚至認為不動產(chǎn)交易合同也因未登記而歸于無效,這是由于他們未準確區(qū)分不動產(chǎn)交易中的物權效力,將“不發(fā)生效力”擴大到債權效力上,這明顯是有失偏頗的。如果按照上述的邏輯,那么就可推論未經(jīng)登記的不動產(chǎn)物權的變動,都是無效的。這種規(guī)定是完全合理的嗎?所以應該通過探究設立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的立法目的,以及其功能與作用,來對這一問題進行進一步地分析。

      (1)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的起源

      在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產(chǎn)生之前,是以占有來達到對不動產(chǎn)物權進行公示的目的。這被稱為是“客觀物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也開始注意到物的交換價值。抵押權應運而生,抵押權人并不對抵押物進行占有,但是卻可以對抵押物享有排他性的抵押物權,為了進一步維護抵押權人的合法利益,也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交易安全,所以就必須借助特定的權威機構進行登記,登記制度得以產(chǎn)生。這也被稱為“主觀物權”。

      (2)不動產(chǎn)登記制度的功能

      這種登記制度在各個國家得以推廣,并且也將其定位為對“主觀物權”進行公示,使其可以對抗第三人。所以不動產(chǎn)物權登記的首要功能是對物權的歸屬進行公示,并且來使這種關系趨于穩(wěn)定,保障不動產(chǎn)交易安全,是對物權的一種事先保護,是對已經(jīng)客觀存在的不動產(chǎn)的物權關系進行證明。可見,用來證明不動產(chǎn)物權發(fā)生變動并不是只有登記這一種形式,如果有別的形式可以證明不動產(chǎn)物權發(fā)生變動,那么它就應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示方式。

      2﹑非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與登記制度

      對于非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根本不需要以登記為條件。針對本案,是人民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所引起的物權變動。在這里,進行深度地探究。目前,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當事人向銀行貸款,以房屋來作為抵押,到期卻無力償還,在現(xiàn)實中這樣的訴訟案件很普遍。但是有些案件的當事人在判決生效后還是無力償還貸款,這時,銀行就會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如果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當事人沒有可供執(zhí)行的其他財產(chǎn),那么作為貸款抵押物的房屋就會被進行拍賣,買受人購得該房屋,對于房屋的所有權所轉移的時間這一問題,法學界仍然存在爭議,筆者認為房屋所有權應該自拍賣成交裁定送達買受人時轉移。理由如下:

      第一,根據(jù)《物權法》對于非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得出物權變動自拍賣成交裁定書送達買受人后即生效的結論。

      第二,《物權法》規(guī)定只有登記,不動產(chǎn)的物權變動才得以成立,這一規(guī)定是為了對物權的變動進行公示,以符合公示公信的原則,但是人民法院的拍賣行為是公開的,一樣具有公示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即使沒有登記,也一樣會導致物權的變動。

      第三,如果在該房屋辦理變更登記之前,房屋的所有權仍然屬于登記人,這無疑是不安全的。但是如果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既不屬于買受人,也不屬于登記人,那么該房屋的權屬就會出現(xiàn)空白,這也是十分不恰當?shù)摹?/p>

      所以筆者認為,即使沒有登記,由于是基于非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所以也應當是成立的。本案中,人民法院認定新蔡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未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是不正確的。

      3﹑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與登記制度

      對于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只要是具備了一定的公示方式,并且這種它具有與登記一樣的公示效力,那么這樣的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都是成立的。所不同的僅僅是公示的強弱不同而已。比如通過當事人雙方的合意進行公證,或者是進行交付不動產(chǎn)的權屬證書等。

      各種不同的物權變動公示方式的效力存在著強弱之分。不動產(chǎn)登記是以國家信譽為擔保,因此無疑其具有最強的公示效力,其他的公示方式不一定具有和登記一樣強的公示效力。但是當不存在交易第三人時,它都反映了物權人與交易相對人的真實的意思表示,并且也是在意思自由基礎上產(chǎn)生的合意。所有的這些公示方式都是建立在當事人二者合意的基礎上,都是交易雙方合意的一種證明,追根溯源,交易雙方的合意才是最為重要的。

      對于本案的特別之處在于,新蔡縣新城信用合作社從人民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中購得該房屋,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是不需要辦理登記就可取的該房屋所有權的,但是對于買受人的處分行為,《物權法》對其作了限制,買受人進行處分該不動產(chǎn)的,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都需要進行登記,否則無效。對于這一規(guī)定的理解學界也存在著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這一規(guī)定是為了更好地貫徹公示公信原則,并且這種規(guī)定具有絕對性。無論是在交易當事人之間還是在交易第三人之間,這一規(guī)定都必須嚴格執(zhí)行。但是筆者并不這樣認為,第一,從這一規(guī)定的立法目的來看,它更側重于保護交易安全。物權人基于非法律行為取得該物權,其處分行為的對象稱為交易相對人,這種限制應該是指交易相對人所取得的物權未經(jīng)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而不是對物權人與交易相對人之間的限制。第二,既然物權人基于非法律行為取得該物權,那么其處分行為就不會是無權處分行為,如果不存在交易第三人的情況下,對物權人的處分行為進行限制的話,無疑是對物權人與交易相對人權益的限制,同時也是對二者意思自由的限制,這也違反了民法貫徹的基本原則之一。第三,這一規(guī)定更側重于對交易第三人的權益的保護,同時也是對第三人交易安全的保護。因此,這一規(guī)定只有針對有交易第三人時才進行適用。

      本案中,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社不是無權處分人,其處分該房屋的行為是正當合理的,李某利知道新蔡縣新城信用合作社購得的是人民法院的拍賣房,就更確信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有這一處分權的,那么李某利通過合法手段正當途徑購買該房屋,即使沒有登記,這次的交易也是有效的,李某利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

      總的來說,這些物權變動在它進行登記之前都已經(jīng)客觀地發(fā)生,而在不動產(chǎn)登記薄上進行顯示的行為是作為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的后續(xù)工作有待完成。不動產(chǎn)登記簿作為不動產(chǎn)物權的公示方式之一,并不代表不動產(chǎn)物權的實質(zhì)歸屬。當事人雙方合意所產(chǎn)生的不動產(chǎn)物權是實質(zhì)物權,而不動產(chǎn)登記薄上記載的物權是形式物權,形式物權要以實質(zhì)物權為根本。如果實質(zhì)物權發(fā)生變動,則表明此物權已經(jīng)發(fā)生變動,應該對形式物權進行相應的改變,而不能用形式物權來推翻實質(zhì)物權。本案中,該房屋的實質(zhì)物權人已經(jīng)是李某利,就應該協(xié)助其辦理相應的物權變更手續(xù)。而不能因為該房屋的登記薄上的所有人是黃某,推翻實質(zhì)物權已經(jīng)變更的事實,這顯然是不成立的。

      結 論

      本案中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通過人民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中的拍賣購買該房屋,這是非基于法律行為的不動產(chǎn)物權變動,不需辦理物權變更登記手續(xù),新蔡縣新城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后通過拍賣處分該房屋的行為也不是物權處分行為。李某利通過正當途徑合法手段購買該房屋,即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即使沒有辦理登記,但是實質(zhì)物權已經(jīng)發(fā)生變動,那么在不動產(chǎn)登記薄上進行載明只是形式物權變動的表現(xiàn),因此當形式物權與實質(zhì)物權不一致時,不能用形式物權來推翻實質(zhì)物權,應以實質(zhì)物權作為根本。

      本案是給付之訴,原告行使的是返還原物請求權,但是卻不符合行使其權的條件。首先,請求權人并不是物權人。其次被請求人也不是現(xiàn)時的物權占有人。該房屋的實質(zhì)物權人已經(jīng)是李某利,即使該房屋登記薄上記載的為黃某,不能用登記薄上的內(nèi)容來否認現(xiàn)實中物權的實質(zhì)變更,因此黃某不具有返還原物請求權,根本不具備本案的主體資格。所有筆者認為,人民應當認定被告李某利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并且令其辦理房屋所有權變更手續(xù)。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郭明瑞:《民法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

      [3]王琳琳:《原物返還請求權及其附隨請求權研究》,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4]李強、郭麗娜:“物上請求權若干問題研究”,《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一期。

      [5]孫憲忠:《德國當代物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魯爽﹑張飛﹑楊宏:《論物權的保護之返還原物》,2013年。

      [7]王洪亮:“原物返還請求權構成解釋論”,《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8]王維永:“返還原物案件中原物發(fā)生變故的處理”,2013年9月10 日。

      [9]蔣賢錚:“在返還原物糾紛案件審理中查實原物無法返還的裁判”,2013年10月21日。

      [10]孟勤國、許軍:“物權法中“返還原物”的界定辨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11]季秀平:“論物權人的原物返還請求權”,《金陵法律評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一期。

      [12]張清格:《淺析返還原物請求權》,2014年1月。

      [13]方均、陳文:“物權請求權問題之解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14]顧華詳、肖燕:“論民法的物權保護制度及其完善”,《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第二期。

      猜你喜歡
      構成要件
      我國不動產(chǎn)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法制與社會(2017年4期)2017-03-01 21:42:43
      通過網(wǎng)絡途徑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探析
      消費欺詐的構成要件及侵權責任問題研究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3:29:59
      危險駕駛罪的淺析和思考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淺析不動產(chǎn)善意取得制度適用相關問題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55:28
      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
      反壟斷法民事責任問題研究
      人民論壇(2016年17期)2016-07-15 17:25:56
      英國隱私法發(fā)展進程及規(guī)則借鑒
      人民論壇(2016年8期)2016-04-11 13:05:05
      淺析票據(jù)權利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智富時代(2015年8期)2016-01-14 04:51:07
      聚眾斗毆轉化定罪相關問題研究
      科技視界(2015年34期)2015-12-02 09:41:31
      南通市| 镇雄县| 大足县| 新昌县| 长兴县| 科技| 友谊县| 九台市| 分宜县| 甘德县| 石首市| 南溪县| 扎赉特旗| 桂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资源县| 宜春市| 吐鲁番市| 西畴县| 三穗县| 独山县| 和龙市| 日照市| 科尔| 那坡县| 铁岭市| 前郭尔| 仙游县| 土默特右旗| 丽水市| 荆州市| 芷江| 凤台县| 陵水| 吉水县| 鹤庆县| 焦作市| 大田县| 余江县| 昌乐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