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琴 吳征貴 吳征剛 白文華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1-0148-01
前言:為進一步探索我縣水稻不同品種在我縣的發(fā)展?jié)摿?,促進水稻發(fā)展,今年我縣在平溪鎮(zhèn)紅龍村開展了水稻新品種展示栽培試驗,現(xiàn)將試驗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1 試驗地點及概況
選擇黃平縣平溪鎮(zhèn)紅龍村組鄧祖?zhèn)愞r(nóng)戶責任田,面積2.1畝,土壤類型為潮沙泥,經(jīng)緯度,東經(jīng)107°46′47″,北緯27°06′13″,海拔658m,平均≥10℃,積溫4780℃,平均溫15.8℃,年降雨量1250mm,年日照時數(shù)1145.3h,無霜期281d,土壤肥力中上等,前作油菜。上年水稻種植品種為滇沌502,畝施普鈣50kg,尿素15kg,鉀肥8kg,圈肥1000kg,畝產(chǎn)400kg?;炌寥婪柿顩r:全N2.167g/kg,有效P8.9mg/kg,速效K112.0mg/kg,PH5.5。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品種、來源及肥料
來源:貴州省卓豪公司
品種7個:zh001、zh002、zh003、zh004、zh005、ck1-1、ck1-2
肥 料 :過磷酸鈣、尿素、氯化鉀
2.2 試驗設計
展示品種7個。4月15日播種,試驗田中等肥力水平。試驗為大區(qū)展示,設一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0.012畝。
基肥統(tǒng)一畝施1000公斤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10公斤氯化鉀、50公斤過磷酸鈣,拔節(jié)前施用每畝施6公斤氯化鉀作壯稈肥。栽培規(guī)格:(1+0.6)尺/2×0.6尺。
2.3 試驗過程
大田生育期防稻縱卷葉螟4次,防治二化螟、稻飛虱各4次,紋枯病、稻瘟病各3次,稻曲病2次,施藥時間為6月11日6月25日、7月14日、7月27日,8月4日8月30日。8月28日、9月8日對每作性狀考查,9月2號、 9月18日對進行收獲。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各處理間生育期記載(表2)
從表1可看出ch1-1、zh001生育期成熟早,zh002,zh003,zh005、ck1-2生育期成中熟晚,四個品種成熟期相差不大,生育期在 133 -150天。
3.2 各處理間水稻農(nóng)藝性狀考察(表3)
從表2看出ck1-1千粒重最大35.1克,其次是zh004,zh003是第三,最小是zh005;結實率Zh005最高,其次是Zh004,Zh001是第三;空殼率最大是ck1-1、Zh003,總體說7個品種結實率都不高,因今年雨水多,又受飛虱影響造成產(chǎn)量不高。Zh003不抗稻曲病,Zh001和ck1-2有少芒。
3.3 小區(qū)產(chǎn)量結果
從表3可看出各ck1-2 處理產(chǎn)量最高折單產(chǎn)量(kg/畝)663.3kg,Zh001 處理產(chǎn)量其次折單產(chǎn)量(kg/畝)656.6kg。Zh004 處理產(chǎn)量第三折單產(chǎn)量(kg/畝)646.6kg。ch1-1處理產(chǎn)量最差折單產(chǎn)量(kg/畝)270kg。ch1-1處理
產(chǎn)量差主要原因是成熟早,恰好今年雨水多,受飛虱影響大,成熟時下雨收獲不成,水稻倒扶,空殼多,嚴重影響產(chǎn)量。
3.4 試驗結果方差分析
從表4可知處理間F值=10.724> F 0.01=8.466,處理間產(chǎn)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重復間F值=0.0286< F 0.05=5.987,重復間差異不顯著,這說明重復對降低試驗誤差有顯著效果,處理間產(chǎn)量差異不是試驗誤差造成,是品種之間存在真實差異。
處理ck1-2與處理zh001相比產(chǎn)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zh001與處理zh004相比產(chǎn)量差異達顯著水平; 處理zh004與處理Zh005相比產(chǎn)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zh005與處理Zh002相比產(chǎn)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zh002與處理Zh003相比產(chǎn)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zh003與處理Ck1-1相比產(chǎn)量差異達顯著水平。
4 結論
通過水稻新品種品種展示進行試驗,結果表明ck1-2、zh001和zh004。這三個新品種可以在我縣壩區(q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