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翠榮 楊軍
一、比較閱讀的優(yōu)點
1.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語文學科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在初中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但與聽說讀寫有關(guān),而且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讀音、字詞和標點等知識,有的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枯燥無味,不愿意上語文課。特別是在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時,因為受到應試教育影響,更使學生感到乏味,嚴重挫傷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應用比較閱讀法可以讓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利用“比較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利用學生不斷出現(xiàn)的頭腦風暴,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過去長時期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教師經(jīng)常進行逐條逐句的分析,將文章進行層層分解,與當前要求的觸類旁通相去甚遠。而應用比較閱讀法,可以在掌握一篇的基礎上學習多篇,達到系統(tǒng)化學習的目的。再有,比較閱讀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類比聯(lián)想能力,讓學生將各個知識點系統(tǒng)化,進行復習時,這些學生提取信息的速度明顯加快,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3.提高學生鑒賞力
在鑒別一部文學作品時要深入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藝術(shù)手法、語言風格和文化背景等,同時進行合理的抽象和概括。這一過程不但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儲備有關(guān),而且還與學生對不同文學作品的比較有關(guān)。有了比較才能有鑒別。利用比較才能分辨出文學作品的優(yōu)劣,只有明確了文學作品的優(yōu)劣,學生才能有正確的高尚品位。
二、應用方法
1.選擇同一題材,比較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
作家在描寫相同題材的作品時也會因為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不同與思想認識不同,而出現(xiàn)在作品的立意、選材、情感等方面較大不同。如學生在研究關(guān)于秋天的作品時,比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如果讓學生直接從文章本身來體會其中隱含的意義,學生就會不知怎樣表達,如果讓學生拿不同題材和風格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郁達夫那種描寫悲涼情景和略帶哀愁、壓抑之情的秋就會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來,對比之后,在作者的感情變化過程中各種沒有生命的客觀事物被作者加上了各種主觀感情,在讀文章時,要想真正走進作者內(nèi)心世界感受到作家內(nèi)心隱藏更深的情感表達,就要學會通過事物的表象去體會。
2.選擇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了解其作風格
我們通過對一個作家各個創(chuàng)作階段作品的對比,也能夠看出寫作技巧,思想觀念還有作品風格的發(fā)展過程,更能了解作家曲折的心里變化過程,就能對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就像在我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他一生中留下了很多流傳至今的小說和雜文,從作品中我們可以了解不同角度的魯迅先生。這片我們熟知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體現(xiàn)了他對兒時生活的留戀。而《藤野先生》表現(xiàn)出的是作者對老師藤野先生的尊敬與思念,深刻體現(xiàn)了對飽經(jīng)風霜的祖國發(fā)自內(nèi)心的、深沉的愛。
3.選擇同一作品的內(nèi)容,比較其作品的不同思想和內(nèi)涵
在對同一篇文章進行閱讀時也可以運用比較閱讀法,就像莫泊桑的《項鏈》一文,就有很多地方采用了對比的方法。文章一開始就是對女主人公馬蒂爾德窮困的現(xiàn)實生活和她夢想的奢侈生活來進行對比,通過對比體現(xiàn)了19世紀法國資產(chǎn)階級崇拜奢侈,羨慕虛榮的時代特點,文中還對馬蒂爾德借項鏈以前還有還清債務后的的思想和生活言語比較,讓讀者更加明顯地體會到主人公的生活和她性格產(chǎn)生的反差,馬蒂爾德愛慕虛榮,而且單純誠實,崇拜奢侈的生活又能吃苦。在對比之后大家就能對文章和其中所描寫的人物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4.選擇同一體裁的作品,學習其寫作方法及技巧
我們可以針對文章的共同點來對同一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觀察一種文體的寫作技巧,同時體會文體特點,也可以找到它們的不同點,對它們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閱讀文章的時候最好能做到游刃有余。就如同寫作議論文一樣,它的基本特點是要有論點、論據(jù)還有論證。但是各種論文的寫作方法卻又大不相同。有些是采用隨心所欲的寫法,由事件到道理,由事實到語言,都有一定的立意;有的先破后立,有實際具體的實例來作為論據(jù)充分證明了論點;還有的按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它能把課內(nèi)課外,新知和舊知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不管是閱讀還是知識面都得到了真正拓展,使他們學會了在閱讀比較時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為他們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湖北襄陽宜城市李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