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玲
Bamboo carving shall be a minor role when compared with porcelain and jade in the auction market, but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it possesses huge values for investment and collection. A piece of bamboo carving container produced in Qing Dynasty generally costs from thousands of yuan to tens thousands of yuan, less expensive than porcelain according to the antiques market. However, it will have huge possibility in the long run as the price is continually rising. So, it is a good choice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ommon collectors to collect bamboo carvings.
從拍賣市場來看,雖然竹雕拍賣一直處于配角地位,與瓷器、玉器相比,更讓人覺得是一種“小器”,但誰也不能否認其巨大的投資與收藏價值。
竹雕又稱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shè)擺件。竹雕成為一種藝術(shù),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并受到喜愛。明以前,傳世的竹刻器物和知名刻工甚少,明中葉以后至清代,文人士大夫?qū)懼?、畫竹、種竹、刻竹蔚然成風(fēng),竹刻名家輩出,竹刻天然造化的藝術(shù)品位尤為凸顯,成為人們十分欣賞的藝術(shù)瑰寶。
竹雕雖屬雜項里的小類,但被歷代藝人窮工極巧,精雕細琢,光傳統(tǒng)的技法就有透雕、圓雕、浮雕等。藝人們的繪畫、書法及嫻熟的刀工,又常常在竹雕作品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故而,隨著近年來國內(nèi)藝術(shù)品市場的風(fēng)起云涌,凡是有歷代名家藝人刻款,且又是工精品高的作品,往往能受到收藏投資者的追捧。
2003年秋拍中,中國嘉德“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拍賣會中推出的14件竹雕器成交率高達百分之百,其中有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拍品創(chuàng)下近10年來竹雕器拍賣的歷史最高價。香港蘇富比2004年秋拍中,一件清初竹雕《高士登山圖?蜀道難》題詩筆筒,“仲謙”款,成交價為157萬港元;同一年,一件清乾隆竹雕松樹人物筆筒,上有“乾隆丙寅孟夏芷巖”款,成交價132萬元;而另一件清竹雕瀑布圖筆筒,上有周芷巖制款,成交價也達到155萬元……
古代竹雕能夠在經(jīng)過時代的變遷后保存至今且品相完好已屬不易,如果能夠有名家的款識則更為稀少,所以從收藏的角度來看,如果財力允許,名家作品無疑還是收藏的首選。在明清竹雕中,有歷代名家刻款的作品,無論是收藏價值還是市場價格都更勝一籌,未來保值、增值的空間也更大。
從目前古玩市場的行情看,一件清代竹雕筆筒,價格一般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相比瓷器的價格,還是比較低廉的。但瓷器的價格已經(jīng)相對穩(wěn)定,而竹雕卻仍節(jié)節(jié)高升,長遠地看,還將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對于資金不是太多的普通收藏者,竹雕收藏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
收藏竹雕藝術(shù)品從理論上講,和其他藝術(shù)品有類似之處,就是要注重年代、工藝、品相和名家,但歷史上名留史冊的大家作品畢竟有限,能夠保持品相良好、留傳至今的就更少,所以名家真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出現(xiàn)也必定價格不菲。有實力的藏家可以從一些聲譽好的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上購買,雖然價格高一些,但質(zhì)量比較有保障。而作為一般收藏者,特別是經(jīng)常在地攤和古玩市場上購買藏品的藏友,一定要格外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名頭大的作品要謹(jǐn)慎出手,目前收藏市場已經(jīng)比較成熟,“撿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dāng)發(fā)現(xiàn)有價格低廉的名家作品出現(xiàn)時,有可能就是一個陷阱;二是要注意品相,竹雕器物由于材質(zhì)本身的原因很容易開裂,如果裂紋影響了器物的整體造型和美感,價值上就會大打折扣,即使有年頭的老器物也是一樣;三是要注重雕工,雕刻工藝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器物的價值,如果工藝簡單甚至粗劣,即使是老東西也沒有多少收藏價值;四是要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