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睿
“凌晨四點半,看見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寫花未眠,告訴自己“要活下去”。在這個“寂寞”的世界里,寂寞如海棠花,點綴著灰寂的大地;似點點燈光,點亮漆黑的永夜。
寂寞是一種磨煉。每個高三學生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夜晚:看著窗外的萬家燈火變?yōu)橐黄岷?,對著一盞孤燈道一聲晚安,關(guān)上燈后,一切歸于沉寂。馬云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大多數(shù)的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撐到后天的人也許是孤獨的,落寞的,但他們贏得了美好的明天。如果沒有經(jīng)歷那段寂寞的洗禮,又怎么能體會到重見天日的美好?經(jīng)歷一場寂寞,可以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更加強大。
寂寞是一種境界。寂寞的人,眾人皆醉唯他獨醒,敢于在茫茫的人海中逆流而上。當人們都在隨波逐流時,他堅守自己的選擇,忍受寂寞。成名前的村上春樹待在空無一物的地下室,用冰冷的空間和寂寞的空氣包圍自己,在寂寞中專心寫作。最終,他捧著《挪威的森林》走向輝煌的頂點。真正的耕耘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甘當一介農(nóng)夫,在寂寞中播撒智慧,在寂寞中收獲富足。正是他們窮盡了寂寞長路,才到達了我們難以企及的高度。
寂寞是一種升華。在經(jīng)歷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時,那無人能懂的愁緒化作縷縷細絲將你圍困成繭。在這繭中,你飽嘗寂寞,反復思考,不斷推敲;后來這繭中的寂寞被你吸收,化作蛻變的養(yǎng)分。于是,你破繭而出,光彩照人。正如沖破了藝術(shù)境界難以提升的厚繭,齊白石成為一代國畫宗師:沖破了鄙夷和殘疾的厚繭,司馬遷著就《史記》,名垂青史。與此相反,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方仲永,沒有沖破名利的厚繭,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當代的某些所謂“文人大師”沒能沖破世俗的厚繭.按捺不住那顆本應堅守寂寞的心,受到名利的刺激與驅(qū)使,拼湊抄襲,最終聲名狼藉??梢姡松枰诩拍绣N煉,在寂寞中升華。 面對喧囂浮華的社會,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份寂奠。活在當下,要經(jīng)得起磨難,耐得住寂寞。一個人只卣心靈耐得住外界的紛擾,耐得住黑暗,守得住寂寞,才能等來——凌晨,海棠花開。
一、結(jié)構(gòu)嚴謹,脈絡分明。全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jié)構(gòu)行文。主體部分分別從寂寞是一種磨煉,寂寞是一種境界、寂寞是一種升華三個方面依次展開,逐層深入。
二、語言流暢。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較強,句式靈活多變,運用自如,長短交錯,整散結(jié)合,如風行水上,自然而流暢;用詞準確,富有文采。
三、材料豐富。主體部分運用排比敘述事例來撐起全文的骨架,不僅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而且大大增強了說理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