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冰 趙壇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長春市區(qū)老年人需求問題,將從老年人需求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長春市區(qū)老年人口在物質需求,精神文化娛樂需求進行剖析,以期為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合理的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 老年人;需求
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增速不斷加快,養(yǎng)老問題愈發(fā)引起社會的關注,這不僅關系到老年群體的發(fā)展,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根據長春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長春市65周歲及以上人口約為61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805%。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5周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5%[1]。同時近年來吉林省發(fā)展相對落后,經濟增速下滑,未富先老的形式較為嚴峻。在此情況下,針對老年人需求問題進行探尋,結合社會各類資源服務,則可以行之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
在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guī)定了“五個老有”,即實現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 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這是對我國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高度概括。我國學者穆光宗(2002)認為,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醫(yī)療護理、情感慰藉、文娛活動、臨終關懷等方面存在較大需求。[2]王曉峰(2012)等認為老年人在經濟、醫(yī)療健康和休閑娛樂方面需求較大,而其中一些需求在家中未能到到實現,就需要從外界得到滿足,其特別強調了要關注老年人休閑娛樂方面的需求。[3]在李春生(2006)對北京知識分子家庭調研中發(fā)現,老年人的精神、醫(yī)療和經濟需求較強。衛(wèi)俊棟(2011)也認為老年群體作為總人口中的一部分,其服務需求具有普遍性和特俗性雙重特征,其養(yǎng)老需求包括醫(yī)療護理、生活照料、社會參與和精神慰藉。而本文主要從老年人的經濟需求與精神文化需求入手,通過對長春市20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擬從收入、醫(yī)療、 住房、精神慰藉、文娛活動等問題上進行分析,以期切實了解老年人需求問題。
一、長春市區(qū)老年人經濟需求狀況
在經濟需求方面,參與調查的老年人2014年人均年收入約為36115元,在其具體分布中,年收入在1至4萬元的相對集中,大多老人收入層次相對較低,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外,并無經濟能力去享受較高質量的生活需求。
而在經濟與醫(yī)療健康壓力方面,存在經濟壓力的占1950%,而無經濟壓力的占8050%。在醫(yī)療健康壓力方面,存在醫(yī)療健康壓力的占5400%,無醫(yī)療健康壓力的占4600%??梢钥闯?,當人們步入老年行列之后,隨著對物質需求程度的降低,其目前的收入狀況可以滿足基本的日常生活,但隨著身體健康程度的逐步弱化,自身健康問題愈加受到老年人的關注,對于醫(yī)療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綜上所述,在長春市區(qū)老年人經濟需求狀況方面,大多數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的物質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目前并無經濟壓力,生活較為輕松,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大多是秉持一種傳統(tǒng)的觀念來看待自己,知足常樂、量入為出的思想更是影響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從更深層次的分析來看, 老年人的經濟保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較低的收入問題,雖然絕大多數老年人認為自身并不存在經濟壓力,但較低的收入卻壓制了老年人對更高生活標準的渴望,再結合老年人身體狀況和醫(yī)療健康壓力方面來看,大多數老年人目前身體較為健康,卻存在對未來健康的憂慮,而在不能滿足老年人較高的生活質量的情況下,一旦這種憂慮變?yōu)楝F實,無疑會增加經濟與健康的風險,給家庭帶來沉重負 擔。
二、長春市區(qū)老年人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狀況
同物質需求一樣,精神需求同樣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問題也逐漸凸顯。本文將從精神需求方面是否得到滿足,理想的居住方式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分析。
表1顯示了調查對象認為自身精神需求得到滿足的僅占2000%,而絕大多數老年人認為自身的精神需求并未得到滿足,通過訪問,多數老人認為自己無事可做,生活孤寂無聊。
文化娛樂需求方面,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有很多的閑暇時間,而一些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恰可以填補閑暇時間的空白,既可陶冶情操又可以增加生活趣味,以免因為孤寂無聊而給老年人帶了一種空虛落寞之感。就老年人喜歡的文化娛樂活動進行調查,與鄰居聊天、讀書看報、看電視是老年人最為喜歡幾種活動??梢姡夏耆烁嗟氖窍矚g與外界直接或間接地交流,情感與思想上的交流,往往這樣的方式可以讓老年人感覺生活充實有趣。(見表3)
綜上所述,大多數老人在退休回家之后,本應去享受更多的休閑娛樂生活,但經濟的發(fā)展與銀色浪潮的突然襲來,并未給社會養(yǎng)老服務留有足夠的發(fā)展時間,得不到滿足的精神生活對老年人的心理或健康上都存在潛在威脅,所以老年人應更多通過自身的改變,積極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更好的享受老年生活。
三、基于老年人需求的老年服務發(fā)展建議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積極地應對老齡化浪潮,緩解老齡社會壓力,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根據此次調查分析,老年人的生活場所主要集中在家庭和社區(qū),所以本文僅擬從社區(qū)服務方面就老年人的切實需求提出如下建議,以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
1.增強 社區(qū)醫(yī)療服務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健康狀況的下降,老年人對醫(yī)療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做好以社區(qū)為基礎,社區(qū)內建立老年人醫(yī)療服務站,可以方便、快捷的為老年人提供醫(yī)療救助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及非營利組織的公益項目相結合,增強社區(qū)醫(yī)療服務 水平。
2.完善社區(qū)老年活動中心 。老年人退休后,家庭和社區(qū)將成為老年人主要的活動場所,而社區(qū)的老年活動中心更是老年人打發(fā)閑暇時間常去的地方,開展豐富的社區(qū)文化娛樂活動,在有益身心健康的同時增加彼此的交流,既強健了身體又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3.鼓勵慰藉老年人 。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后,角色的轉變往往使其產生一種脫離社會的失落感,認為自身還有能力投身新的崗位。在這種心里不平衡時候就需要通過心理輔導進行鼓勵慰藉,使其明白社會的和諧,離不開老年人群體,只有轉變自身觀念才能更好的為社會發(fā)揮自己的余熱。
總之,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群體,是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個組成部分,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結合老年人實際需求,切實有效的解決好老年人問題,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tǒng)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Z].中國統(tǒng)計出版.2011.
[2] 穆光宗.中國老齡政策思考[J].人口研究,2002,1.
[3] 王曉峰、劉帆、馬云博.城市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需求及影響分析——以長春市的調查為例[J].人口學刊,2012,6.
[4] 李春生,嚴正,博薇,龔佩華,白蓮生.北京市海淀區(qū)獨居高、中級老年知識分子家庭需求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8.
[5] 衛(wèi)俊棟.我國農村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