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彬
我和妻子在大學都是學藝術專業(yè)的,畢業(yè)后我從事教育管理工作,她則成為一名教師。我們從小尊重女兒劉詩音對美的興趣,不規(guī)定過多的條條框框,更不會逼著女兒按照特定的“模式”成長?!胺叛蚴健钡摹叭弧苯逃梢宰尯⒆幼晕野l(fā)展、自我成長。
不輕易對孩子說“不可以”
從女兒很小開始,我們幾乎不管她說什么,做什么,只要不妨礙她的創(chuàng)造意識,我們都會予以尊重。
女兒兩歲左右時,經(jīng)常以豐富的想象力告訴我們這個像什么,那個像什么。有一天,她看到白云,指著天空說:“爸爸媽媽,那邊那朵白云像白兔,這邊這朵白云像海星……”在吃飯時,她看到飯桌上的菜也會產(chǎn)生聯(lián)想。有一次,我們炒了一盤魷魚。女兒用飯勺挑起魷魚觸角,問:“爸爸媽媽,你說這一條斷的魷魚觸角像什么?”我們搖搖頭,女兒則興奮地公布答案:“我覺得像長城!”一語驚醒夢中人,斷了的魷魚觸角確實像長城,孩子的想象力讓我和妻子十分驚訝,又暗暗高興。
對女兒的想象力及做法,我們從未輕易否定過,因為我和妻子覺得,有時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充分了解,一旦否定孩子的想象或者做法,會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對事物失去熱情,也會使孩子失去個性。所以,當女兒說魷魚的觸角像長城時,我們才會驚喜。
在女兒快三歲的時候,她拿起我們放在茶幾上的筆和紙,畫想象中的事物。她第一次就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了記憶中的海綿寶寶、章魚哥哥。從上幼兒園開始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我們的不斷引導,她的美術作品越來越好,想象力豐富,技法也逐漸成熟。
我們家有養(yǎng)鳥的習慣,有一次,放在陽臺上的鳥籠吸引了一只外面的鳥飛到鳥籠上。外面的鳥兒與鳥籠里的鳥兒好像久違的朋友,互相嘰嘰喳喳地“對話”。3歲的女兒看見了,對我們說:“爸爸媽媽,你們看關在鳥籠的鳥兒多么難受??!它想和外面的鳥朋友說話都不方便,你們打開鳥籠,讓它們到外面說話吧!”
我和妻子回答:“好吧!”其實,我們很清楚,把鳥放出來肯定要飛走。但為了不讓女兒傷心,我和妻子按照她的說法去做了。因為女兒說的話表現(xiàn)了她豐富的想象力,說明她在積極思考。如果我們說“不可以”,可能會把女兒對鳥兒對話的想象力擊打得粉碎。
不強迫女兒做不想做的事情
也許是因為我們夫妻在大學學音樂專業(yè)的緣故,同時我喜歡讀書、寫作,所以女兒從小在這方面表現(xiàn)出極高的才情和極大的熱情。
雖然我們夫妻從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對一些希望孩子去做的事情,會慢慢引導,讓她逐漸感興趣。剛開始彈鋼琴時,5歲的女兒極其不愿意,說:“彈鋼琴很枯燥,特別是彈那些練習曲,總是幾個音反反復復。”我們鼓勵她:“要彈好鋼琴首先必須要練習指法。練習指法確實很枯燥,但是把指法練習好了,你以后彈曲子就容易多了?!苯?jīng)過不斷引導并改變方法,她逐漸喜歡上彈鋼琴了。
在她7歲時,有一次,她在我們沒有教的情況下,居然拿起一首曲譜在鋼琴上練習,而且越彈越好。我們高興地看著她,她有些不好意思:“你們別那樣看著我!我是因為喜歡看動漫,特別喜歡里面的音樂,所以想把其中的曲子學會?!币苍S是因為女兒十分投入的緣故,她聽音記譜的能力讓我和妻子感到非常驚訝。我想,只要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感興趣,一切會深入孩子的心靈,在快樂中成長。
女兒自從識字以來,就對閱讀感興趣。無論是小人書、童話故事,還是科幻小說,只要能產(chǎn)生一點點興趣的,她就捧在手中,直至讀完為止。這些年來,她閱讀了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家里的藏書基本被她看完了。因此,我們不斷地購買新書,以滿足女兒的需求。
她對感興趣的文學作品,會閱讀多遍。有一天,我看到她在翻閱已經(jīng)讀過的書,便好奇地問:“你不是讀過這本書嗎?怎么又在讀呢?”她抬頭,說:“這本書里面的情節(jié)太精彩了,太好看了,所以我忍不住又讀一遍。”
上小學后,女兒迷戀閱讀,有時悄悄地躲在家里的角落里,和書中的人物同浮沉、共悲喜。這時的她忘記了一切,到了吃飯時,全然聽不到她媽媽的聲聲呼喚,沉浸在廣闊的天地里。夜深時,她也經(jīng)常為了閱讀而被她媽媽催促早睡。
女兒通過不斷的大量閱讀,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人文素養(yǎng)。喜歡閱讀,無形中增加了她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當然,喜歡閱讀,自然就喜歡寫作。女兒從11歲開始,就瞞著我們寫小說。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她突然說:“來靈感了,我必須馬上記下來,否則會稍縱即逝的。”
對此,我和妻子欣慰地笑一笑,但不是笑話孩子寫小說是天方夜譚的事,而是鼓勵她:“那你趕快去寫,等吃完飯去寫可能就真的忘了,寫完了再來吃。如果飯菜涼了,我們用微波爐熱一下。”女兒一聽,立即放下筷子去寫。
其實,引導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就是引導、塑造其個性的發(fā)展。有研究表明,人的個性在兒童時期開始形成。假如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執(zhí)行,孩子可能不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而是畏懼學習,厭煩學習,希望逃課,等等。我和妻子這種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希望她每一個獨特的個性都能閃光。
不惜讓孩子受點挫折
從女兒很小開始,我們教育她要學會堅強和獨立,有意識地讓她吃點苦,受點挫折,讓她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面包”來之不易。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志氣、懂禮貌、守紀律、愛勞動,懂得關心人,學習上也就特別能吃苦。令我和妻子欣慰的是,一直以來,女兒表現(xiàn)得堅強且懂事。
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由于不太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常生病。剛開始到醫(yī)院輸液的時候,女兒又哭又鬧。妻子看著心疼,也跟著不斷地流淚。女兒發(fā)現(xiàn)了,反而安慰她:“媽媽,你別哭了!打點滴時我睡覺,睡著了就不疼了?!敝?,每次打針或者打點滴,她都沒有哭過或者鬧過。
女兒4歲的時候,因突發(fā)事故需要做手術。從她進手術室到出手術室,我們都很心疼。妻子控制不住,一直在流眼淚,但女兒表現(xiàn)得若無其事,安慰我們:“爸爸媽媽,你們別難過!沒事的,進去一會兒就會好的?!睆倪M手術室到出來,女兒沒有流一滴眼淚,始終微笑著面對我們。
相比較同齡孩子來說,女兒獨立性要強一些。我們認為,孩子長大了,該放手的時候應該放手讓她去做。所以,只要有時間,女兒會到廚房,主動要求:“媽媽,你教我,讓我來。等你把我教會了,以后你工作忙的時候,我就可以做飯菜了?!?/p>
妻子一板一眼地教她怎么做飯菜。慢慢地,女兒學會了煎荷包蛋、煎餅、炒飯、包餃子等。后來,女兒買來食材,學著用烤箱烤面包、蛋糕等。今年,在我和妻子生日時,她下廚洗菜、切菜、炒菜等。
有時讓孩子受點挫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她擠公交車或者騎自行車上學、放學。今年5月,女兒在一次單元測試中考得不理想,回家后哭著對我們說:“爸爸媽媽,這次數(shù)學考得不好,只考了86分?!?/p>
我們鼓勵她:“不要難過,受一次挫折沒關系,你應該認真查找考得不好的原因,爭取下次改過來,千萬不要有心理障礙?!?/p>
經(jīng)過挫折后的調整,她學習不斷地進步,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加強了。假如我們不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是采取打罵的方式,可能適得其反,甚至產(chǎn)生其他意想不到的更大的問題。
如今,女兒就讀于南昌三中,各方面發(fā)展都比較全面。尤其令我感到高興的是,女兒面對困難、挫折時表現(xiàn)得很堅強,而且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放假之后,她期望能早日開學。我深刻意識到,孩子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家長只需要正確引導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對孩子輕易說出“不可以”這三個字。
(圖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