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云
人的一生,在藝術上追求的是什么?是崇高的思想或文明發(fā)揚的精神。這種藝術的追求不是宣揚自我的喧囂,而是追求自我的安靜。這種“鬧”與“靜”的差別,可能就是梁寶根在陶瓷藝術中所追求的態(tài)度。大部分人追求鬧市里的藝術生活,梁寶根卻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追求山靜林遠的藝術生活。梁寶根的這種藝術追求大概與他的創(chuàng)作有相當大的關系,因為山水本是他早年創(chuàng)作的焦點。
值得關注的是,這幾年,他開始創(chuàng)作人物,而且相當出色。這種從山水到人物的轉(zhuǎn)型,不僅拓寬了梁寶根的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還大大提升了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
梁寶根說過,每一幅質(zhì)樸的畫都有一種方向,一種通向大自然的方向。這種方向也就是把自然灌徹了生命,或是把大自然所有的風景、生活都融入畫中,才能更好地詮釋畫面的原生態(tài)的風格。這種具有生命的陶瓷作品,能夠讓觀者更容易體會到畫的意境。
這種藝術追求在梁寶根的作品《普天同慶》系列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第一,在這一系列作品中,人物與舞獅那種交相輝映的強烈層次感和畫面整體色調(diào)的“鮮而不假,艷而不過”的美,充滿了喜慶與和諧,令觀者如臨其境。第二,畫面整體的布景也尤為傳神。人物與獅子舞蹈協(xié)調(diào),仿佛一切像孩童的微笑,那么簡單、恬靜、自然。第三,整體的高低、鮮明與潔白是那么的純凈,像心中那一片從未被打擾的海面,更像山谷里悠然自得、清晰自然的回音。
就《普天同慶》系列作品而言,關鍵的藝術著眼點在于整體的釉面與色彩的完美搭配。說起釉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梁寶根從事釉料研究工作已有十多年。后來,他雖然潛心創(chuàng)作陶瓷作品,但也不忘每天燒窯實驗。這一點是很多陶瓷藝術家所缺乏的,也可以說是梁寶根在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優(yōu)勢。
梁寶根從山水開始,轉(zhuǎn)而創(chuàng)作人物,后來,他開始嘗試將山水和人物結(jié)合起來,以期獲得更大的藝術創(chuàng)作空間。在眾多創(chuàng)作中,不得不提《早春》系列作品。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它們更能契合梁寶根的藝術追求?!对绱骸废盗凶髌酚兄訚庥舻泥l(xiāng)土民風,這也正是梁寶根與大自然接軌的其中一步。畫中,那滿地的白雪雖然掩蓋了大地與農(nóng)舍,卻沒有掩蓋春天的暖意,如大地與雪的接觸,小孩與母親的并行,茅屋與炊煙的聯(lián)系,還有太陽與云霧的交替和纏綿。畫中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春的消息,都傳達出濃郁的生命氣息。
不管欣賞梁寶根的哪一幅作品,我總感覺它是有生命的。同時,我也相信,大自然的語言會在梁寶根的畫筆下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