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活動符合幼兒的天性,通過美術活動能生動、形象地表現客觀事物,促進幼兒思維等方面的發(fā)展。幼兒從小對撕紙非常感興趣,撕和畫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游戲,想怎么撕就怎么撕,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用各種彩紙和廣告紙撕出的人會是什么樣子?孩子心目中爸爸和媽媽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可以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通過撕貼、添畫等手法,創(chuàng)作作品。
繪畫目的
1. 能用撕一撕、貼一貼、畫一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各種各樣的人。
2.體驗撕貼樂趣。
做好準備
經驗準備:讓孩子觀察人的長相;在家讓孩子撕一撕廢舊報刊等,體驗撕貼的快樂。
材料準備:黑色卡紙、各種彩紙、廢舊報刊、記號筆、顏料、亮粉。
看一看
讓孩子看各種各樣人的圖片,說說他們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撕與貼
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事先在彩紙上畫出他設計的臉型,然后讓孩子撕一撕,用膠水粘貼在黑色卡紙上,完成各種表情。
用彩紙或廢舊報刊撕貼衣服和手,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出各種動作。
設計發(fā)型:用廢舊報刊來撕貼頭發(fā)。
想一想
和孩子討論:臉型是怎樣的?頭發(fā)是怎樣的?五官是怎樣的?臉上有什么表情?
添與畫
用記號筆畫上眼睛。
用顏料、亮粉對背景進行裝飾,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萱萱的話:我畫的是一個女孩子,她有長長的睫毛,大大的眼睛,笑起來會把牙齒露出來。
老師的話:孩子們的作品和他們一樣可愛,爸爸媽媽們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做。
可可的話:我做的是男孩,他只長3根頭發(fā)。
老師的話:爸爸媽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肯定孩子的設計。
Yes or No
小朱媽媽:兒子把樹涂成藍色,我說哪里會有藍色的樹呢。
No:很多家長以幼兒畫得合不合理作為評判標準,覺得幼兒的畫不符合常規(guī)。其實,孩子作品的內容、形式是否表達出他的獨特感受,才是重要的。
豆豆媽媽:我的孩子總是連一個圓形都畫不好,我都看得急死了。
No:早期兒童美術教育注重的是孩子思維的訓練,而不是技能。過早傳授繪畫技法會束縛孩子的心靈。
諾諾爸爸:我在家里經常鼓勵孩子畫一些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孩子很感興趣。
Yes:在兒童還不具備文字表達能力時,鼓勵孩子仔細觀察生活,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一天的喜怒哀樂,成為一個善于體察生活的有心人。
昊昊的話:我做的是我的好朋友,他的眼睛大大的,會跳舞呢。
老師的話:在孩子創(chuàng)作的時候和孩子聊聊,使孩子在想想、看看、玩玩、講講、撕撕、貼貼的愉悅氣氛中,把形象思維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緊緊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