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剛搬進城里的時候,我非常擔心一歲多的女兒離開村里熟悉的環(huán)境和小伙伴,會感到寂寞。但阿花的到來幫我打消了這個顧慮。
阿花是我家養(yǎng)的一只小狗,它是在我們剛搬家的時候來到我家的。那時,我聽身邊的人說,家里有只小狗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還能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平等意識。聽了這些話,我沒想太多,就為女兒買了這只小狗。阿花從此來到了我家。在它剛來我家的時候,阿花對我的女兒并不友好。比如:女兒學走路,阿花就對著女兒狂叫不止,嚇得女兒哇哇直哭,不敢下地學走路。后來,我將阿花拴起來,直到女兒學會走路后才恢復阿花的自由身。正因為女兒和阿花在那段時間的“朝夕相處”,阿花對女兒熟悉了。后來,獲得自由的阿花不僅不再對女兒狂叫,而且跟隨女兒身邊,形影不離。
我為了讓女兒也能喜歡阿花,從點滴小事做起,促進女兒和阿花的關系。比如:每天給阿花洗澡的時候,我都會特意讓女兒幫阿花梳理皮毛。漸漸地,我發(fā)現女兒時而用小手摸著阿花的皮毛,時而伸手抓阿花的尾巴,時而騎在阿花身上。阿花表現很配合,也很溫順。
女兒長到兩歲多的時候,我為她買了一輛兒童自行車。女兒特別喜歡這輛自行車,但由于她的身高還不夠高,所以腳剛剛夠到腳蹬處,但用不上力。我便將繩子一端拴在自行車上,另一端由我來拉著,讓自行車前行。每當這時,女兒都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忽視了她的小伙伴——阿花。阿花急得圍著我和女兒直打轉,并汪汪大叫,仿佛在說:“你們玩得這么開心,那我呢?”后來,阿花跟在我身后試圖用嘴叼繩子。我明白阿花的用意,便訓練它來拉車。我把繩子套在阿花的脖子上,然后量了它的身長,將繩子剪短到它身長的尺寸,目的是讓女兒伸手能抓住阿花的尾巴。這樣做就可以控制阿花的速度,需要停下來時,女兒使勁拽阿花的尾巴,就可以立即停下來。經過反復幾十次訓練,終于成功了。看著女兒騎著小自行車和阿花愉快地玩耍,我心里非常高興。
過了段時間,我又為女兒買來電子陀螺、積木、魔方拼圖等玩具。這次,我決定訓練阿花與女兒一起玩這些玩具。比如:女兒每次轉完陀螺時,阿花就去幫女兒撿回來;女兒搭積木時,阿花則用嘴叼著積木跟著往上搭;女兒玩拼圖時,阿花則用爪摳出拼圖協助女兒……就這樣,女兒和阿花在一起玩耍非常開心。
阿花成了女兒的特殊伙伴。有了這個伙伴,女兒雖然跟隨我們來到了陌生環(huán)境,但她并沒有感到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