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鳴宇 李慧
在考察現代大學物理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并實踐軍校物理教育的有效模式,為改革軍校大學物理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提供實踐參考。
大學物理創(chuàng)新教學有效模式大學物理是培養(yǎng)理工科各專業(yè)自然科學課程模塊的一門必修課。作為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它所傳授的科學文化知識,體現的科學思維方式以及認識論和方法論,對現代學員知識構成、文化修養(yǎng)、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及未來的發(fā)展發(fā)揮著基礎性的長效作用。軍校學員基礎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人才培養(yǎng)的特殊要求。教育轉型對大學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是丟掉既有優(yōu)勢,而是增加新的功能;不是弱化學員的科學素質和發(fā)展能力,而是強化基礎素質的全面性和復合性。通過對學員物理教育改革的研究,突出構建具有軍校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建立相對獨立的理論教學體系,教學方法體系和與之配套的教材體系,確保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對于大學物理教學對象:(1)從數學基礎看,經過上一學期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學員學習了極限、導數、微積分、矢量運算等必備的數學知識。多數學員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數學基礎。(2)從物理基礎看,因為各省高考物理考試標準不同,無法判斷學員中學物理的掌握程度。從課前調查結果看,大多數學員對物理學習很有興趣,但也有個別同學認為學習物理很枯燥,是無奈之舉,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學習大學物理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根據以往教學經驗,通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學員對基本的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物理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但是中學物理存在概念不系統(tǒng)、不嚴密的缺點,學員容易用中學學習的公式生搬硬套大學物理內容,另外學員容易忽視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的把握,對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所需要達到的目標也有認識不足之處。
基于大學物理課程的性質、特點以及學員的基本情況分析,在基礎教育過程中,要解決軍隊對軍校學員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要求,本人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調研和分析,對革新本科學員物理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科學構建學員物理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客觀分析學員的科學文化基礎,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寬窄、深淺要求,本著“全面、夠用”及“小范圍,大幅度,點面結合,滾動推進”的原則,在不損害物理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重新對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進行規(guī)劃,更新課程內容。
1.把物理教學內容分成核心內容+擴展內容兩部分。適當降低知識的深度,合理擴展知識的廣度;適當降低技能技巧訓練,有效加強思想方法教育;既要注重科學教育功能,又要發(fā)揮人文教育功能;既要為后續(xù)課程奠定基礎,又要為長遠發(fā)展搭建平臺。以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為主線,知識教學與方法教學并重,科學確定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教學中,我將教學內容分為A、B兩類,A類是核心內容,構成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內容的基本框架;B類是擴展內容,它們常常是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同時,將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軍事高新技術緊密結合,開設了現代軍事高新技術的物理基礎選修專題內容。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努力做到知識聚焦、觀點深化、有輻射性,能縱橫聯(lián)系,以點帶面,實現基礎知識的有效遷移。
2.把物理教學中的經典內容與現代內容相融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滲透、關注學科前沿、突出軍事特色。物理知識一直以“顯式”體現在課程內容中,但其思想方法常以“隱式”蘊涵在課程內容中。因此物理學具有科學知識、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等多元價值。在物理教學中強調物理文化育人功能的實踐。教學中注意提煉知識本質、揭示思想方法、展現創(chuàng)新過程、弘揚人文精神,給學員提供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啟迪。我們本科物理組整編了具有軍事特色的大學物理教材,把大量的軍事相關的事例融入到定理定律的講解,舉例中,這樣,既提高了學員的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員有目的有意識的了解相關設備,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3.鏈接相關課程,實現融合滲透。充分發(fā)揮物理學知識結構的同化、遷移和再生功能,加強大學物理與相關課程(如與數學、計算機、英語、軍事、人文等)的有機銜接、交融滲透。以大學物理教學為出發(fā)點,使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有效地遷移到其他學科教學,同時又將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方法合理地移植到物理教學之中,實現物理課程與相關課程的有機滲透,使物理學知識與相關學科的知識、方法在物理教學中得到不斷地強化、深化。
二、加強推進物理課程學法及教學方法改革
開展素質教育有助于改善學員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有助于革除學員中的“輕理論學習,重體能訓練;輕技能培養(yǎng),輕素質養(yǎng)成”等不良思想,還可以在為學員滿足任職需要打下持續(xù)發(fā)展基礎的同時,也為終身事業(yè)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同時使得學習活動延伸到院校教育體系之外,讓學員享用終身。學法改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是優(yōu)化學員思維品質,推行自主學習模式;二是探索英語教學新模式,增強英語口語教學效果。目前,這兩種方法還在試行當中。
教學方法也包含了教學方法的現代化。除了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的現代化,還涉及到教學方法、方式的改革,如引用國內外的好的方法,以及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做物理試驗等等。近年來,國內外出現了不少比較好的教學軟件和新的智能教學工具,以及一些數學軟件(如Matlab,Maple等),掌握研究和在教學中運用它們,對于教學和教學改革來講,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在教學和研究的實踐中,我曾經對于有些教學內容,如角動量守恒,我就用動畫的形式給學員演示一下,這樣既比黑板上畫圖省時間,又能更形象的將守恒的思想展現給學員。這種方式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講清教學的基本內容及歷史淵源,調動學員主動學習精神,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教學的效率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三、積極改進學員物理課程考核方式
改革考試形式——改變學生考前“習慣”。目前學員物理課程考核形式單一、內容單一,使學員過于關注解題技巧,忽視知識的內化,不利于促進學員科學素質的養(yǎng)成。因此考核不應限于筆試,應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學員平時學習成效與科學素質養(yǎng)成的考核力度,充分體現教育目標的全面性和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我們物理組在教學中通過讓學員參與撰寫科技小論文、參加自主科技創(chuàng)新俱樂部,每年參加大學生物理創(chuàng)新競賽等方式,考核學員物理學習掌握情況,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考試方式的改變,考試內容的調整,直接改變了以往一考定音的評價格局,從唯成績論變成了綜合考核。
四、結語
大學物理是對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素質與能力培養(yǎng)的極好課程,大學物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法等方面進行的上述改革,對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效果。在新的教學理念中強調對學生開展自創(chuàng)新素質與能力培養(yǎng)的深層次研究與實踐,以此更好地發(fā)揮物理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為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重培養(yǎng)目標而努力。《大學物理》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沿著不斷創(chuàng)新的道路奮勇前進,努力為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濤光.物理學方法論[M].濟南:山東科學出版社,1983.
[2]龔艷春,武文遠,吳王杰.物理學與軍事高新技術.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