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元
在知識經濟勃興的今天,閱讀已經不只是個人的知識積累、修身養(yǎng)性,更是攸關國家的國民素質和軟硬實力;書潤心靈、文以化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閱讀,對于個人而言是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對社會而言,是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玉溪的“三區(qū)”(邊遠貧困地區(qū)、邊疆民族地區(qū)和革命老區(qū)的簡稱)發(fā)展滯后,信息閉塞,文化貧瘠,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不僅是推動基層“全民閱讀”的領導者,更是基層群眾獲得閱讀的主要渠道。
1、閱讀推廣與閱讀服務,是基層文化站的重要職能
文化部于2009年9月頒布的《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明確了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簡稱“文化站”)是“由縣級或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機構”,決定了其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價值取向,是基層群眾實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陣地。
1.1 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支撐和載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以市、縣(區(qū))圖書館和文化館為龍頭,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為樞紐,農家書屋為輻射,是當前玉溪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的組織架構。文化站作為這個架構的樞紐,不僅是社會主義文化“承上啟下”的咽喉,更是基層群眾均等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
1.2 閱讀是基層文化站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
閱讀使人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深邃睿智,是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和中華民族精神不竭的源泉。閱讀,是基層群眾最基本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權益?!多l(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規(guī)定了文化站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開展書報刊借閱”,履行職能和開展服務的方式是“開辦圖書室,開展群眾讀書讀報活動,為當地群眾提供圖書報刊借閱服務”。開展閱讀服務,吸引群眾閱讀,形成群眾崇尚閱讀、自覺閱讀的良好氛圍,是保障基層群眾文化權益、滿足多元文化追求的基本途徑。
2、推動閱讀,基層文化站的困惑與無奈
書潤心靈、文以化人。讀書,讓心靈徜徉、與智者交流,是件非常美妙的事;讓群眾大快朵頤地閱讀,更是文化站追求的基本服務。然而對于山區(qū)的基層文化站,推動閱讀卻有了太多的困惑與無奈。
2.1 多元的信息沖擊,原本就脆弱的讀書氛圍正逐漸消失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網絡電視、計算機、手機等多媒體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基層鄉(xiāng)鎮(zhèn)、農村的信息豐盈起來,圖書閱讀不再是人們信息獲取和信息消費的唯一渠道。與讀書相比,其他渠道的信息更具有誘惑力,信息的獲取也可以隨時隨地信手拈來,可以任性地饗食和消遣,不必再囿于圖書室、農家書屋?;鶎尤罕娫疚幕潭染筒桓撸偈艿诫娨?、計算機、手機等多媒體終端信息獲取的便捷以及信息享受的恣意,讀書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讀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2.2 “重建輕管”,缺乏當地政府的持續(xù)引導
近年來,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大力推進,國家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來完善基層鄉(xiāng)鎮(zhèn)的基礎文化設施,基本形成了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委會)的四級文化基礎網絡。但是由于缺乏實利性和可顯示性,加上基層組織文化覺醒意識淡薄,重經濟、輕文化,當地政府對基層文化站的管理并不是很熱衷,對基層群眾的閱讀缺乏持續(xù)的培育和引導。有的基層文化站擔負其他非文化的工作越來越重、甚至本末倒置;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員經常被抽調去承擔烤煙、拆遷等工作,基層文化工作處于停滯狀態(tài)。
2.3 經費缺位,圖書、報紙、期刊無力持續(xù)更新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提出了文化事業(yè)經費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的要求,《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也明確規(guī)定了“文化站的建設、維修、日常運轉和業(yè)務活動所需經費,應列入縣鄉(xiāng)人民政府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不得隨意核減或挪用”。文化站的公益性質,以及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特殊的環(huán)境,自身不具備“造血”功能,文化站的運行及圖書、報紙、期刊更新的經費需要由當地財政撥付。然而有些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的財政羸弱不堪,僅僅只能維持正常的人員經費,無力承擔購書等費用,上級的經費補助時常缺位,閱覽室的圖書、報紙、期刊無力持續(xù)更新。閱覽室呈列的圖書等讀物,很多都是七、八年前的,或是幾年前上級等部門捐贈的。讀物的陳舊,喚不起基層群眾的閱讀興趣。
2.4 對功能認識偏頗,文化站的職能發(fā)揮不平衡
提到文化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比如廣場舞、節(jié)日表演等,很少有人會想到文化站的閱讀推廣和閱讀服務功能。認識的偏頗讓文化站的建設導向也出現了偏差。廣場舞等文化活動以及文藝演出,具有影響廣、可顯示的特點,當地政府和文化站更熱衷于投入更多物力和精力來打造和推動類似廣場舞這種見效快、熱鬧的群眾文化活動,而且中央財政支持的免費開放經費也符合廣場文化活動的開支,使文化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廣場文化活動,把閱讀服務和閱讀推廣遺忘在一個角落里,任其漸漸淡去,最后無人問津。
2.5 人員不足,人才匱乏,智力支持不夠
且不說文化站的人才素質,就山區(qū)基層而言,更多的文化站只有一個人——既是站長、又是工作人員,而且經常還要承擔一些鄉(xiāng)鎮(zhèn)政府及上級部門安排的工作。人員的不足,讓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把他們認為還沒有迫在眉睫的閱讀服務和閱讀推廣放在一旁。長期的體制不暢和信息閉塞,山區(qū)文化站人才隊伍素質整體不高,人才來源比較復雜,在圖書服務與閱讀推廣方面能夠擔當起“懂專業(yè)、能帶頭”的人才鳳毛麟角;體制僵化,難以“招賢納士”;隊伍結構不合理,人員老齡化的現象突出,人才梯次出現斷層。人才的匱乏,導致思路僵硬,圖書配置不合理,藏書結構不科學,且圖書陳舊,影響群眾閱讀的積極性;服務單一,態(tài)度生硬,影響群眾參與閱讀的熱情。
3、結語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黨和政府提出了“全民閱讀”。山區(qū)基層文化站要順勢而為,堅持開展閱讀推廣與閱讀服務活動,漸漸地讓閱讀成為基層群眾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如同舉手投足一般自覺自發(fā)的習慣,是基層文化站閱讀推廣與閱讀服務的追求;書香鄉(xiāng)鎮(zhèn),便是基層“全民閱讀”的目標。
(作者單位:云南省玉溪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