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華
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師生互動是促進課堂交流的有效方法。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該學科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能力,更要促進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加大對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藝術的探究,這有利于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意義
1.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化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溝通的重要前提。只有師生之間具有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與愛護,形成教學相長的關系,才能促進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溝通。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逐漸形成的。倘若學生愿意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教師進行分享,那么就意味著教育邁出了成功的一步。教師重視課堂互動,在教學中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并肯定學生的個性化想法,有利于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成就感的提升,如此便使得學生更樂于參與課堂互動,并在互動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從而推動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2.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化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構成了教學過程。但是,許多教師面臨著教學效率不足的問題。很多已經講過的知識,學生總是記不住。這是因為課堂中缺少有效的師生溝通,師生之間的溝通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課堂知識掌握量。優(yōu)化課堂師生溝通的方式,在溝通中傳遞語文知識,有利于小學生語文學習心理負擔的減小,更能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有效的溝通,還能促進小學語文學科情感與態(tài)度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方法
1.小學語文課堂師生溝通的時空方法
第一,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早幾分鐘進入教室,利用這幾分鐘與學生討論一些有關于語文學習或者有關于學生生活的事情,詢問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與課后復習情況。教師給予學生學習與生活上的關心,能夠促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情感。學生喜愛教師,自然而然就會喜愛這位教師所教的科目。
第二,教師要做好新課程傳遞中的啟發(fā)與溝通。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小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啟發(fā),通過啟發(fā)讓小學生具有自己的想法,找到溝通的關鍵點。課堂上的師生溝通不只限制在教學方面,也應包括人文上的關懷。教師要利用啟發(fā)的手段,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掌握知識。比如在講解《坐井觀天》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如果將你放在一個井里,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利用這種啟發(fā)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第三,在語文教學的結束階段,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與學生進行溝通。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或者詢問學生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自己的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改善。在課堂結束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哪一部分比較感興趣,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
2.小學語文課堂師生溝通的主要形式
首先,語言溝通。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語言溝通就是指:教師與學生利用口語媒介,實現(xiàn)教與學的目標。在講解不同內容的時候,課堂教學氛圍有所不同。教師要利用口頭語言溝通達到教學目標,還需要掌握一些溝通的技術。語文課堂,不同于其他交流情境,教師于課堂中的口頭表達內容要具有真實性與準確性,更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像在講解《藍色的樹葉》的時候,教師就要很活潑地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好奇,“大家眼里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居然是藍色的樹葉,讓我們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神奇的樹葉吧!”讓口頭語言具有美感,貼近小學生的需求,才能讓師生溝通調動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師生溝通的目標。
其次,非語言溝通。所謂非語言溝通,就是利用一些非語言符號來輔助交流,讓語言表達內容更加生動與準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非語言溝通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完成,積極的非語言溝通可以加強師生的默契。教師在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時,可以用眼神傳遞信息。在肯定學生的良好表現(xiàn)時,也可以用豎起大拇指的肢體語言進行表達。
綜上所述,促進師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溝通,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這對于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成長都有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中抓住每一個互動的機會,利用恰當?shù)臏贤▋热?,?chuàng)設屬于師生的溝通空間。用豐富的溝通形式進行師生互動,有利于教學手段的靈活,更有利于溝通效果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