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愿意去讀,學生不去讀,一切都是空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對閱讀的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閱讀最實際的動力,也是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故事誘導法
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開始,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們在講故事時,講到精彩關鍵處,故意停下來,設置懸念,告訴學生想要知道故事的結局,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從而激起學生濃厚的探知欲望,使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五年級有篇課文《烏塔》,在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引導學生說,在國外有一個姑娘,年紀和你們差不多大,有一天,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獨自一人游歷歐洲。這么小的一個姑娘,她要獨自一個人出去旅游,你們覺得她能做到嗎?許多學生開始紛紛議論,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和結局。后來,我告訴學生,想要知道小姑娘有沒有做到,你們可以去看課文《烏塔》。課后,許多同學主動去閱讀了《烏塔》。
在推薦讀物時也應根據(jù)小學生年級的認知特點進行,如一年級的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力比較低,相對于呆板枯燥的文字,他們對豐富的色彩和直觀形象的圖畫更感興趣,所以在給低年級學生推薦讀物時,起初可推薦一些圖文對照、色彩豐富的書籍,以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2、榜樣激勵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教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故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經(jīng)常講述自己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xiàn)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在上課時,還可講一些相關典故,名人事跡來豐富學生的情趣,學生會被你的淵博知識所折服,而這時你可以告訴學生你熱愛閱讀,這些都是你通過閱讀得來的,利用情感的感染和遷移,學生就會去模仿老師,愛老師所愛,繼而也會熱愛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用詞精美,語句生動,這些優(yōu)美詞句可以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五彩池》,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準確地表情達意,震撼學生的心靈,使之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3、成功體驗法
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特點,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能使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成就感,從而迫切地想擴充自己的閱讀量。當學生能把自己課外積累的知識在課堂中進行發(fā)言時,哪怕是一個詞語、句子,我都會及時地表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收獲和成功的喜悅。記得三年級一次語文拓展練習時,有道題是要學生寫出幾個含近義詞的成語。一位學生站起來一口氣說了六七個成語:三言兩語、左思右想……我立刻對他進行表揚,請他說說為什么知道這么多成語,他說這些都是讀課外書得來的,隨即我鼓勵大家要向這位同學學習,多讀書,多積累。這位學生在獲得表揚后,課外閱讀的興趣就更高了,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更強了。又如,教完課文《景陽岡》后,我問學生誰還知道《水滸傳》中的其它英雄,有個同學就站起來回答:“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苯又忠粋€同學起來回答:“梁山上共有一百零八個好漢,花和尚魯智深,笑面虎朱富……”其它同學對他們倆的回答驚訝不已,我問他們怎么知道得這么多,他倆說,前些時候他們一起去學校圖書館借了《水滸傳》看。聽完之后,我表揚了這兩位同學,并鼓勵其它同學去圖書館借書,以增長自己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忘了給學生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以增強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4、集體互助法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除了學生個體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與學生群體也有密切關系。課堂上不僅要有師生之間的交流,而且要有學生之間的交流,要充分認識和發(fā)揮學生群體在推動閱讀教學上的作用。教師要善于營造愉悅的、寬松的、開放的學習氣氛,使每個學生樂于投入其中,把讀書討論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學生群體,展開互助學習。有時學生提出了有一定難度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應把它交給大家,依靠學生群體的優(yōu)勢求得妥善的解決。如可以分組討論,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甚至展開爭論,在討論、爭論中取得共識,提高理解能力和說話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此外,實踐證明,小學生對各種各樣的活動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多創(chuàng)造一些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舉辦朗讀、講故事比賽;利用課前三分鐘誦讀自己喜歡的詩文;開展“向你推薦一本好書或好文章”的讀書活動;交流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辦手抄報等。這些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閱讀步步深入。
5、個性化閱讀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孩子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點完全相同。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興趣、需要、習慣各不相同,這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以便學生能持久閱讀。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在他們的個體閱讀中包括讀、說、畫、寫、演、唱等多項活動,即使是“讀”,也有多種方式:朗讀、默讀、跳讀、掃讀等。作為教師不應以成人化或大眾化的模式要求學生?!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只要是學生處于內心與文字的交流狀態(tài)就應支持他們的這種個性化閱讀?!疤}卜青菜,各有所愛。”有的學生喜歡讀童話類的書,而有的學生喜歡讀懸疑推理類的書,還有的學生喜歡讀科普類的書,當學生的內心需要得到滿足時,閱讀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