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琴
教學語言屬于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語言,為此,想要實現理想的溝通效果,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就務必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這關乎教學的成敗,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探究。
一、注重語言的形象生動性
小學生比較天真和善于想象,教師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激起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迷人的張家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能夠為學生講解:張家界森林公園跟天子山和索溪峪這兩個大自然保護區(qū)一起形成了云奇、石奇、水奇、山奇的武陵源,這樣一幅巨大的自然界的山水畫組成了。如此形象生動的語言可以讓學生融入迷人的張家界景色當中去,學生也能夠初步地感受和認知張家界景色的美好,且激發(fā)自身美妙的幻想。
二、注重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重點是指語言的清晰和規(guī)范。而規(guī)范涵蓋邏輯正確的思維、準確的語法和詞語、標準的語音等,這是教學語言的基礎保障。針對學習語言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教師準確適當的詞語概念和清晰標準的普通話能夠深深地影響學生。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ɑ”這個漢語拼音的時候,先是借助較淺的語言講解這個字母的準確讀法:“小朋友們,當你感冒了喉嚨難受去看醫(yī)生的時候,醫(yī)生是不是要求你張大嘴巴?。俊毙W生都說:“是??!”然后教師說:“那么好,現在就讓我們張大嘴巴,發(fā)出“ɑ”這個拼音吧!”如此,學生不僅明白了教師的解釋,還學會了“ɑ”的準確發(fā)音,印象深刻。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需要做到通俗易懂、準確、科學。
三、注重語言的兒童化
鑒于小學生的生理特點,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兒童化,倘若教師能夠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借助兒童化的語言跟學生溝通和互動,那么學生就能夠體會到一種親切感。教師兒童化的語言能夠更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例如,教師要求學生觀察螢火蟲且寫一篇關于螢火蟲的作文時,一些學生非常害怕螢火蟲,認為它是鬼火蟲,教師能夠為學生解釋:“螢火蟲這種紅豆大小的昆蟲跟大家一樣,非常喜歡做一些好事情,它在晚上的時候會飛來飛去,也會躲在草叢中間,提著小小的燈籠,一閃一閃地為人們照亮前行的道路呢!”如此的教學語言具有兒童化的特點,便于學生接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和寫作興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靈活地應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實現理想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雷永梅.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