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血脂異常是人體脂質(zhì)代謝失調(diào)所致,指血脂濃度超過“參考值”高限時的病理狀態(tài),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常以心腦及外周血管動脈硬化性疾病為結(jié)局,后果嚴重,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血脂異常常見的有這幾種不同的類型:
高膽固醇血癥 ?指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LDL-C (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也常作為高膽固醇血癥的診斷指標。以下幾種情況,均可診斷為高膽固醇血癥:1.有急性冠脈綜合征,或介入術(shù)后,或冠心病+糖尿病,或卒中+糖尿病,LDL-C≥2.1mmol/L,總膽固醇(TC)≥4.2 mmol/L;2.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或卒中,或高血壓,同時具有3個及以上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吸煙、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LDL-C≥2.6 mmol/L或 TC≥4.2 mmol/L;3.有上述2個及以上危險因素,LDL-C≥3.4 mmol/L,TC≥5.2 mmol/L;4.若沒有或只有1個危險因素,LDL-C≥4.2 mmol/L ,TC≥6.2,也可診斷為高膽固醇血癥。
高甘油三酯血癥 ?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mmol/L,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即總膽固醇<5.72mmol/L。
混合型血脂異常 ?指血清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總膽固醇超過5.72mmol/L,甘油三酯超過1.70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 ?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0.9mmol/L。HDL-C 是“好”的膽固醇,它負責把膽固醇帶回肝臟分解代謝,較高的HDL-C水平可幫助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
不同病況,血脂控制目標值有差異
血脂異常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預(yù)防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應(yīng)根據(jù)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癥(編者注:冠心病等危癥是指非冠心病者在10年內(nèi)發(fā)生心血管事件與冠心病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相同,包括糖尿病、頸動脈病變、腹主動脈瘤、腦卒中、周圍血管疾病等),以及有無心血管危險因素,結(jié)合血脂水平,進行全面評價,以決定治療措施及血脂的目標水平。
不同的危險人群,血脂控制目標值有很大的不同(參見下表)。
血清甘油三酯的理想水平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對于特殊的血脂異常類型,如輕中度甘油三酯升高(2.26~5.647mmol/L),低密度脂蛋白達標仍為主要目標;而重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癥(>5.657mmol/L)為防止胰腺炎的發(fā)生,首先應(yīng)積極降低甘油三酯。
調(diào)脂,需要治療性生活干預(yù)
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yù)(TLC)主要內(nèi)容為:①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②選擇能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固醇,可溶性纖維);③減輕體重;④增加有規(guī)律的體力活動;⑤采取針對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措施如戒煙、限鹽以降壓等。
具體實施:①首先開始的TLC是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并開始輕、中度的體力活動。 ②在TLC治療進行6~8周后評估療效,若效果不佳則要強化以上措施再進行6~8周。③在TLC治療2個療程后,若血脂已達標者則定期隨診(第一年每4~6個月1次,以后每6~12個月1次),以評估患者的依從性。
合適的運動
適當?shù)捏w力活動可以改善機體的脂質(zhì)代謝功能,使血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降低,從而不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不常運動時,則恰恰相反,血漿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從而較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另外,適當?shù)捏w力活動可消耗多余的熱量,避免過多的熱量轉(zhuǎn)化為脂肪,從而調(diào)節(jié)血脂。
什么樣的運動為合適運動?研究表明,時間較長,動作較緩和的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等),可以明顯降低血液膽固醇水平;而時間短、強度大的劇烈運動項目(如拳擊、摔跤等)則效果不明顯。
科學(xué)的飲食調(diào)理
不同的血脂異常類型,需要不一樣的飲食調(diào)理。
(1)高膽固醇血癥:僅有血膽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的患者,飲食治療的要點是限制食物膽固醇,每天總攝入量少于200毫克?;颊邞?yīng)忌吃或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nèi)臟、蛋黃(每只雞蛋蛋黃含250~300毫克膽固醇)、貝殼類(如蚌、螺螄等)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魚子等)。另一方面,患者應(yīng)該攝食適量的膽固醇含量不太高的食物,如瘦豬肉、牛肉、鴨肉、雞肉、魚類和奶類。這些食物膽固醇含量并不高,例如,每瓶牛奶僅含30毫克膽固醇,其他幾種食物每100克中也僅含膽固醇100毫克左右,不必過分忌口,當然也不要吃得太多。其次是限制動物性脂肪,適當增加植物油。如烹調(diào)不用動物油,每月吃植物油(豆油、玉米油、菜油等)500~750克比較理想。素油雖好,但也不宜吃得過多,否則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適當多吃蔬菜、瓜果,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些有降膽固醇作用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洋蔥、大蒜、金花菜(草頭)、香菇、木耳等。這些食物中,有的還同時具有抗凝血作用,對預(yù)防血栓形成和冠心病也有好處。
(2)高甘油三酯血癥:對于僅有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膽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其飲食治療的要點與上面不同。
首先,限制進食量,降低體重,達到并維持在標準范圍(男性用身高厘米數(shù)-105,女性用身高厘米數(shù)-107.5)。
其次是限制甜食,此類患者對糖類特別敏感,吃糖可使其甘油三酯含量更加增高。因此,白糖、紅糖、水果糖、蜜糖以及含糖的食品和藥物等應(yīng)盡量少吃或不吃。
第三,禁酒,酒可使這類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第四,適當增加蛋白質(zhì),尤其是大豆蛋白。
第五,適當限制膽固醇,每天低于300毫克,允許患者每周吃3個雞蛋,其他含膽固醇食物也可適當食用,只要總攝入量不高于上述界限即可。
第六,適當限制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
(3)混合型血脂異常:此型患者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將上面兩型結(jié)合起來,即適當限制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控制食量以降低體重,忌吃甜食、戒酒,適當增加植物油、豆類及其制品,多吃蔬菜、瓜果和某些有降有害血脂作用的食物。
藥物調(diào)脂,注意監(jiān)測
常見用降低TC的藥物有他汀類。一般常規(guī)劑量可使血漿TC下降30%~40%,LDL-C下降25%~50%,TG中等度下降,HDL-C輕度上升;另外還有考來烯胺等。降低TG的藥物主要是貝特類(藥名的后2字為貝特者屬此類)。樂脂平等也可降低TG和LDL,提高血中HDL濃度。應(yīng)選擇療效肯定、價格合適且易于耐受的藥物,用藥中應(yīng)加強監(jiān)護,不主張單一藥物長期大劑量應(yīng)用,以免產(chǎn)生嚴重的副作用。
1.非藥物治療3~6個月后,應(yīng)復(fù)查血脂水平,如能達標則繼續(xù),但仍需6~12個月復(fù)查1次,如持續(xù)達標則每年復(fù)查1次。
2.藥物治療開始后4~8周復(fù)查血脂及肝功能,如血脂已達標則逐步改為每6~12月復(fù)查1次。如開始治療3~6個月血脂未達標者,需調(diào)整藥物后再經(jīng)4~8周復(fù)查,達標后每6~12個月復(fù)查1次。
3.藥物治療必須長期堅持,但若肝功異常嚴重,均應(yīng)停藥,停藥后仍應(yīng)監(jiān)測有關(guān)酶值,直至其恢復(fù)正常。
4.藥物治療期間若遇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嚴重情況,如敗血癥、創(chuàng)傷、大手術(shù)、低血壓和抽搐等,應(yīng)暫停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