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的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入晉后,談得最多的都是腐敗問題。據(jù)統(tǒng)計,王儒林履新3個月后,山西被處理的官員共計15人。王儒林直言,“從最近查處的案件來看,有的人還不收斂、不收手,令人震驚”。他提出,要“充分認識腐敗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
低調、穩(wěn)健的成長型官員
2014年2月到8月,山西陸續(xù)落馬7名省部級高官,有媒體用“系統(tǒng)性、塌方式腐敗”來形容當時山西所處形勢。正是在這樣的關頭,吉林原省委書記王儒林臨危受命南下山西,出任山西省委書記。
王儒林大半生的從政之路都在吉林省,40多年問從露水河林業(yè)局團支部書記升到省委書記,屬于本地成長型官員。
“低調、穩(wěn)健、溫和、一步一腳印”是外界給予王儒林最多的評價,而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對數(shù)據(jù)的記憶力。據(jù)媒體報道,王儒林曾在會見河南某縣級市代表團時,對該縣的多個經(jīng)濟數(shù)據(jù)脫口而出,甚至精確到了小數(shù)點后兩位,令在場人員目瞪口呆。
在吉林40多年,王儒林的行為一直中規(guī)中矩,很少成為輿論的焦點,唯一一次引入矚目的細節(jié)是在2014年兩會期間,他被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打斷講話。當時王岐山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任吉林省委書記的王儒林做總結發(fā)言,他的手上有一大沓稿子。王岐山當場要求“講短點”,王儒林回答:“可能短不了?!边@句話遭到王岐山的呵斥,“我剛才又沒稿子,你怎么知道并事先打印出來那么多呢?這不是形式主義嗎?你不用念了”。
這個細節(jié)曾引發(fā)“新任晉官與反腐高層不合”的揣測。但有媒體報道指出,王岐山打斷王儒林可能并不意味著對其不認可。一個可以證明此觀點的數(shù)據(jù)是,自2013年中央巡視組對11個省市自治區(qū)開展巡視以來,僅吉林一省尚無副省級官員落馬,王儒林的反腐政績有目共睹。
談得最多的都是反腐問題
履新之后,王儒林多數(shù)時問都在調研考察、熟悉情況,自上任到2014年12月初,他已走遍了5市30個縣區(qū)。每到一地,王儒林談得最多的都是腐敗問題。
上任伊始,王儒林將調研考察的第一站,設在了腐敗高發(fā)區(qū)呂梁。2014年9月16日至19日,他調研考察了呂梁五個區(qū)。他曾坦言,去呂梁調研前,有人勸他“第一站最好不去呂梁”,原因是呂梁“情況復雜”。但他反問,呂梁這個出過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的地方,“為什么成了全國發(fā)生腐敗問題最出名的地方?”
一個月后,王儒林將調研的第二站設在了山西省會太原。調研太原時,王儒林提出,太原先后有三任市委書記、連續(xù)三任市公安局長出問題,還有多名干部和企業(yè)主被調查,這在全國的省會城市中是罕見的。而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沒有從嚴治黨,沒有從嚴治吏,沒有履行主體責任。到2014年8月底,省部督轉的自2006年以來的14件涉黑涉惡核查線索無一辦結。
2014年11月,王儒林進行了上任后的第三次調研。11月12日到19日,他來到大同、朔州、忻州三個地市。這次調研中,王儒林剖析了山西腐敗的深層次原因。
“煤炭資源配置特別是資源整合、企業(yè)兼并重組過程中,都是采取政府決定的方式。這種做法很容易為官商勾結、巨額利益輸送、非法獲利等嚴重腐敗提供土壤和條件?!蓖跞辶终f。
鐵腕處理15官員
與調查考察同時進行的是,山西的反腐深入推進。上任以來,王儒林數(shù)十次提出,“充分認識腐敗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初步統(tǒng)計,王儒林履新三個月后,山西被處理的官員共計15人。
其中,晉中市委原副書記張秀萍、高平市原市長楊曉波、太原市民營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原主任張波、陽泉市平定縣原縣委書記王銀旺等四人,系早前已立案,王儒林上任后被處以“雙開”等處罰。
其余11人,都是王儒林上任后,特別是監(jiān)察部原副部長黃曉薇“空降”山西出任山西省紀委書記后,新近立案調查的官員。
王儒林表示,山西“不敢腐”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不能腐、不想腐”遠沒達到,“特別是資源集中、權力特殊、資金密集等重點領域、關鍵環(huán)節(jié)、重要崗位,有的制度有缺失、漏洞多,有的制度不執(zhí)行、軟約束,有的制度在空轉、掛空擋,有的制度牛欄關貓、不管用,錯綜復雜、形形色色的弊端還遠遠沒有革除”。正是基于此,王儒林提出,要“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