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成
毛澤東曾一度把紀登奎列為接班人的對象,在毛澤東的提攜下,紀登奎平步青云,由河南省革委會副主任升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之后又升為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等要職。但“文革”結束后,他又因何辭職呢?
對“文革”從擁護到否定的轉變
1970年9月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后,毛澤東、林彪的矛盾加劇,林的接班人地位發(fā)生動搖。毛澤東在與林彪的一次談話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接班人,我們都是60歲以上的人了,要培養(yǎng)60歲以下、30歲以上的人,像李德生、紀登奎等人。這說明,毛澤東在考慮下一步由誰來接替林彪接班人地位時,確實曾將紀登奎納入視線。
紀登奎雖然在“文革”初期受到沖擊、挨批斗,但很快就被任命為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被提拔到中央擔任重要職務后,他就一直是“文革”中的“紅人”。作為當時紅極一時的人,紀登奎與“四人幫”必然存在某些聯(lián)系,乃至追隨。毛澤東在點名批評“四人幫”的同時,曾說過這樣的話:“登奎有事不和我說,也不和總理講,卻是找江青、春橋講,政治局大多數(shù),他都不講,不團結多數(shù),只找少數(shù)人,這是什么性質呢?” 紀登奎雖然有時緊跟“四人幫”,但和他們還是保持了相當?shù)木嚯x。特別是華國鋒被確定為接班人后,紀登奎表示擁護。毛澤東去世后,在討論毛遠新的去留和江青的具體工作安排上,紀登奎支持了華國鋒,以致江青等人恨恨地說:“真是人走茶涼,主席尸骨未寒,連紀登奎都敢和我們頂嘴了?!?/p>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當晚10點多鐘,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葉劍英住地開會,會議通過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通報對“四人幫”實施隔離審查的中央16號文件。紀登奎對此表示擁護。在討論16號文件時,紀登奎還提出,文件中應該指出“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所在。這是中央高層領導中,提出對“文革”懷疑或者否定意見的第一人。
鄧小平有意保護“犯錯誤”的領導
粉碎“四人幫”后,在“文革”中蒙受冤屈和迫害的老干部對紀登奎不滿。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中共中央于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 5日舉行了中央工作會議。
會議期問,12月1日晚上,鄧小平和李先念找許世友、李德生、王恩茂等人談話。鄧小平知道這些人對陳錫聯(lián)、紀登奎等有比較大的意見,擔心他們對陳、紀等的錯誤揪住不放。因此他表示像“天安門事件”、“七二O”事件等是要做出處理的,但是只能搞粗,不能搞細。一搞細就要追,追就會產生不利的效果。他說他那天找他們談話是和他們談判。鄧小平說得很懇切,說這也可以“算我一個請求,要以大局為重”。
鄧小平說,他是有意識地、自覺地“和稀泥”。稀泥必須和,有意識地和,否則不利;只有“和稀泥”,才是正確的。他說國內需要一個安定團結的局面,凡是有損于這個,給人以錯覺,極為不利。鄧小平向那幾位談到,常委意見,任何人都不能下,只能上。他講這次會議在人事方面會有變動,對那“幾個犯錯誤的同志”要批評,但不能動,現(xiàn)有的中央委員,一個不去,有的可以不參加會議活動,但不除名,對那些有意見的人,讓他過關算了。
因老干部激烈指責而辭去領導人職務
雖然有鄧小平“和稀泥”在先,但在接下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許多與會者公開批評了中央一些領導干部,其中就包括紀登奎。
紀登奎正式辭去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是1980年春天,但是下臺的事,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就基本成為定局。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央決定紀登奎辭去他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職務,但沒有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過不久,紀登奎又去找鄧小平,要求辭去他在北京軍區(qū)擔任的軍職。他說,當時小平同志還表示要挽留他。但是,紀登奎堅決要求辭去軍隊的職務,鄧小平也就同意他的辭職請求了。
到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時,紀登奎和汪東興、陳錫聯(lián)、吳德4人正式辭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職務。紀登奎交出主要工作之后,鄧小平找他談過一次話,鼓勵他還要繼續(xù)做一些工作,并征詢了他的意見。后來,中央安排紀登奎主管了一段時問的旅游工作。他向中央提出旅游也是一個重要產業(yè),還提出了發(fā)展旅游業(yè)的一些具體意見。后來中央按他的意見,加強了對旅游產業(yè)的投入,此后數(shù)年旅游業(yè)發(fā)展迅速。
1983年,中央安排紀登奎到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做農村政策調查研究工作,給他定的職務是“部級研究員”,這在當時是職務級別最高的研究員了。1988年7月13日,紀登奎因病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