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娜1984年出生于遼寧大連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她和弟弟從小患有先天性弱視,打懂事起她便接受了逐漸失明的事實。10歲那年,她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最讓董麗娜掛念的不是自己的失明,而是她感受到的父母內(nèi)心所承受的壓力和無奈。從8歲寄讀盲校起,她從不讓父母操心,凡事竭盡全力做到最好。19歲從盲人職校畢業(yè),她開始從事盲人按摩的職業(yè),每月兩千多元的工資也能補貼家用,往家里打電話也從來報喜不報憂。盡管這樣,董麗娜并不喜歡這份工作。
對于盲人來說,他們可選擇的學習專業(yè)非常少,基本只有針灸推拿和鋼琴調(diào)音這兩個。盲人圈子在有意無意中被封閉,甚至逐漸自我封閉。社會不了解這個圈子就會習以為常地忽略視障人群的生存發(fā)展,而由于自身缺陷,他們只會越來越難以融入社會,如此的惡性循環(huán)將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2006年10月4日,董麗娜頂住一切壓力,毅然來到紅丹丹播音培訓機構(gòu),她要嘗試另一種人生。董麗娜被公認為培訓班中最刻苦的學員。為了參加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她將60篇必考篇目打成盲文天天練習,最終以97.8分的成績獲得“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耙患住币馕吨惸冗_到了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新聞播音員的要求。
2010年,參加全國第一屆“夏青杯”朗誦大賽,董麗娜憑借專業(yè)實力榮獲二等獎。如今的董麗娜已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名播音員,快樂地做著自己熱愛的工作。
達人微探
1. 不要放棄夢想。擁有夢想的人生才有希望,擁有夢想的人才能飛翔!從從事盲人按摩工作時的毫無選擇到北漂追尋播音主持夢想,董麗娜付出了很多,雖然過程很艱辛,但夢想給她帶來無窮動力。她曾對廣大視障人士說:命運雖然給了我們一雙看不見明天的眼睛,但它并沒有給我們一個看不見明天的未來。我們可以接受命運的特殊安排,但是絕不能夠接受自己還沒有奮斗就過早地被宣判——不要把自己的夢想逼上絕路,要相信你的潛能比你想象中更強大!
不要放棄夢想,殘疾的柔弱女子以她的實際行動為此做出了生動的詮釋。
2. 關愛殘障人士。我們常說,社會是個大家庭,應該其樂融融。黨的十八大也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如夜行的盲人一樣,手舉一盞,為別人也是為自己。不是嗎?關心身邊的殘障人士,給他們特別的扶持和關愛,使他們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參與社會活動,共享社會物質(zhì)文化成果,不更能體現(xiàn)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嗎?
艾青說:“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沒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抱相擁才能帶來溫暖。”關愛殘疾人,就是關愛我們的家人,關愛我們的家庭。畢竟,家和才能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