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楊進軍 劉文品 馬建忠
芳綸紙蜂窩具有比容重小、比強度高、比剛度高、抗沖擊性能好、有突出的耐腐蝕性和自熄性、優(yōu)良的耐環(huán)境性和絕緣性以及良好的高溫穩(wěn)定性和透電磁波性能等特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車等領域[1-3]。芳綸紙蜂窩制造流程包括:涂膠、熱壓、切邊、拉伸、定型、浸膠、烘干、固化及片切,其中浸膠是制備蜂窩的關鍵工序之一[4]。浸膠過程是將蜂窩多次浸漬在用酒精做溶劑的酚醛樹脂溶液中,經(jīng)烘干/固化后達到不同容重蜂窩芯材上膠量的要求。每一次浸膠后都需要進行烘干處理,盡可能除去樹脂中揮發(fā)份及縮聚反應排出的小分子,以控制蜂窩芯下一次浸漬樹脂時對上一次浸漬樹脂的溶解,并減少樹脂中的氣孔。
目前,尚未見到有關浸膠、烘干及固化3道工序中酚醛樹脂質(zhì)量關系的報道,本文對浸膠、烘干及固化工序中酚醛樹脂的質(zhì)量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烘干/固化質(zhì)量模型。
本試驗首先針對不同密度樹脂溶液進行了固含量Rc0測試,確定密度與固含量Rc0的關系;然后測試蜂窩浸膠后在130℃烘干后的固含量Rc1,確定Rc1與Rc0的關系;測試蜂窩在185℃固化后的固含量Rc2,確定Rc2與Rc0的關系。
酚醛樹脂:高溫固化型,批號為409013C,南通住友有限公司:芳綸紙:型號為YT822A,煙臺氨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酒精:工業(yè)酒精,北京慶凱華豐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
熱失重分析(TGA)測試:型號為TG/DSC1,METTLER TOLEDO公司:烘干固化測試:型號為X002,F(xiàn)RANCE ETUVES公司;重量測試:型號為XK3190-A27E,上海耀華稱重系統(tǒng)有限公司;密度測試:量程為0.8~0.9、0.9~1.0、1.0~1.1、1.1~1.2 等,河間市黎民居玻璃儀表廠;固含量測試:型號為H888, FRANCE ETUVES公司。
2.1.1 固含量Rc0—樹脂溶液密度模型
樹脂固含量測試方法(依據(jù)供應商企業(yè)標準):在敷有鋁箔的鋁皿中稱量約1.5g(記為M0)的試料,常溫放置30min,再放入保持(135±0.5)℃的恒溫烘箱中加熱干燥1h,后放入干燥器中大約30min冷卻至室溫,稱量剩下的殘渣質(zhì)量(M1),根據(jù)下式計算固含量Rc0。
Rc0=M1/M0×100%
配制不同密度的酚醛樹脂溶液,按照上述方法測試樹脂溶液的固含量,結果如表1所示,線性擬合結果如圖1所示。
經(jīng)過線性擬合,得出關系式如下:
2.1.2 熱失重分析
表1 不同密度酚醛樹脂溶液的固含量
圖1 酚醛樹脂溶液的固含量與密度的關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d content and density of phenolic resin
為了確定烘干后固含量Rc1及固化后固含量Rc2及其與Rc0的關系,首先測試了3個樣品的固含量Rc0。3個樣品的熱失重實驗在氮氣氣氛下,按照升溫速率2℃/min的工藝參數(shù)進行,得到熱失重曲線和失重率(見圖2和表2),以及不同階段固含量Rc1、Rc2(見表3和表4)。
由圖2可知,測試樣品在25~185℃之間主要分為3個失重階段,在25~70℃之間,測試樣品失重的原因主要是酚醛樹脂內(nèi)酒精的揮發(fā);在70~130℃之間,失重的主要原因是酚醛樹脂內(nèi)水分、游離的甲醛及苯酚的揮發(fā),以及分子鏈的增長,酚核上的羥甲基與其他酚核上的鄰位或?qū)ξ坏幕顫姎浞磻?,失去一分子水,生成次甲基鍵;在130~185℃之間,測試樣品失重的主要原因是酚醛樹脂的固化交聯(lián)反應,形成三維網(wǎng)絡體系[5-6]。
由表2可以看出,3個樣品的測試溫度從25~130℃,3個樣品的失重量分別為 13.9%、20%、28.2%,由于酚醛樹脂中的酒精、水及游離醛、酚的含量不同,故3個樣品在130℃內(nèi)的失重量相差明顯。3個測試樹脂樣品在130~185℃,三者的失重量變化分別為2.5%、2.6%和2.7%,3個樣品的失重量差別小,這是由于當溫度大于130℃時,主要是酚醛樹脂自身化學反應所產(chǎn)生的小分子而造成的失重。
圖2 酚醛樹脂的TG曲線Fig.2 TG curves of phenolic resin
表2 酚醛樹脂不同溫度階段的失重數(shù)據(jù)
2.1.3 烘干(130℃)質(zhì)量模型的建立
由表3可知酚醛樹脂經(jīng)過130℃烘干后的固含量Rc1與Rc0的關系為:Rc1=1.02×Rc0。
表3 130℃烘干后3個樣品的固含量Rc1
又130℃烘干后的固含量Rc1=MRc1/(M1-M0),式中MRc1為130℃烘干后的樹脂質(zhì)量,M0為浸膠前蜂窩質(zhì)量,M1為浸膠后蜂窩質(zhì)量。從而得出130℃烘干后的樹脂質(zhì)量MRc1=1.02×(M1-M0)×Rc0,結合固含量-密度模型關系式(1),得出烘干質(zhì)量模型:
2.1.4 固化(185℃)質(zhì)量模型的建立
由表4可知酚醛樹脂經(jīng)過185℃固化后的固含量Rc2與Rc0的關系為:Rc2=0.98×Rc0。
又185℃固化后的固含量Rc2=MRc2/(M1-M0),式中MRc2為185℃固化后樹脂質(zhì)量,M0為浸膠前蜂窩質(zhì)量,M1為浸膠后蜂窩質(zhì)量。因此得出185℃固化后的樹脂質(zhì)量MRc2=0.98×(M1-M0)×Rc0,結合固含量-密度模型關系式(1),得出固化質(zhì)量模型:
表4 185℃烘干后3個樣品的固含量Rc1
2.2.1 固含量Rc0—溶液密度模型驗證
配制不同密度的醛樹脂溶液,測試溶液的固含量,并且按照固含量-密度模型關系式(1)計算不同密度溶液的固含量,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實測固含量和計算固含量的偏差在±2%,結果表明:固含量與密度的關系式Rc0=(1.897ρ-1.499)×100%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在浸膠工藝中,可作為溶液固含量的理論計算式。
表5 不同密度酚醛樹脂溶液固含量的計算值與實測值
2.2.2 烘干質(zhì)量模型及固化質(zhì)量模型驗證
配制不同密度的酚醛樹脂溶液,進行大尺寸(2620mm×1350mm×914mm)蜂窩塊浸膠—烘干—固化實驗。浸膠后的蜂窩塊在130℃烘干30min及185℃保溫40min進行固化,記錄蜂窩塊浸膠后的質(zhì)量、烘干后的質(zhì)量及固化后的質(zhì)量。
按照式(1)、(2)、(3)計算烘干后樹脂質(zhì)量MRc1和固化后樹脂質(zhì)量MRc2,實驗結果如表6、表7、圖3及圖4所示。
從表6、表7、圖3及圖4可以看出,計算值與實測值偏差在±2kg,相應的蜂窩塊密度偏差可控制在±4.2%,滿足蜂窩塊密度偏差在±10%以內(nèi)的要求。
表6 烘干后樹脂質(zhì)量MRc1的計算值與實測值
表7 固化后樹脂質(zhì)量MRc2的計算值與實測值
圖3 烘干后樹脂質(zhì)量的計算值與實測值對比Fig.3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resin mass after drying
本文建立了酚醛樹脂溶液固含量與密度的關系式:Rc0= (1.897ρ-1.499) ×100 %,結合酚醛樹脂的熱失重過程研究,首次提出了酚醛樹脂烘干及固化質(zhì)量模型:MRc1=1.02×(M1-M0)×(1.897ρ-1.499)×100% 和MRc2=0.98×(M1-M0)×(1.897ρ-1.499)×100%。經(jīng)實驗驗證,該模型具有較好的重復性,適用于大尺寸蜂窩浸膠工藝研究及生產(chǎn)。
圖4 固化后樹脂質(zhì)量的計算值與實測值對比Fig.4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resin mass after curing
[1] 臺雪琰. 蜂窩材料的工程應用及發(fā)展. 工程與建設,2014,26(4):518-520.
[2] 黃鈞銘.蜂窩結構材料用國產(chǎn)芳綸紙性能分析.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08,33(6):34-38.
[3] 華幼卿.用DSC和TG方法研究鉬酚醛的固化反應及動力學.現(xiàn)代科學儀器,1998(5):33-36.
[4] 蔣海云.酚醛樹脂高溫結構、性能演變特性及耐熱改性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0.
[5] 李勇.浸膠工藝對NOMEX蜂窩性能的影響.材料工程,1994, (12):30-32.
[6] 馬春花.國產(chǎn)芳綸紙蜂窩性能的研究.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13,38(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