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的發(fā)展歷程及建設現(xiàn)狀分析——基于51家名欄的調查

      2015-06-01 02:19:10毛紅霞陳漢輪陳維君
      關鍵詞:責編教育部學報

      毛紅霞 陳漢輪 陳維君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編輯部,浙江 杭州 310015)

      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以下簡稱“名欄工程”)自2004年啟動至今,歷時十年,期間評選出三批共65家高校社科類期刊的名欄,其中8家成功升級為教育部名刊。名欄工程在提高高校社科學術期刊的專業(yè)化水平、突出學術期刊的品牌效應等方面,起到了示范與引領的作用,引起高校學術期刊的廣泛關注和積極的參與。十年的發(fā)展歷程值得回顧與總結,且現(xiàn)有研究較少反映名欄建設的相關數(shù)據(jù),課題組對名欄建設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和分析,以期為該工程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相關依據(jù)。

      一、名欄工程的發(fā)展歷程

      (一)醞釀階段

      改革開放后,我國高校學術期刊的發(fā)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1997年公布的8310種公開發(fā)行的各類期刊中,其中教育類與高校學術期刊占1000多種,①韓衛(wèi):《特色欄目是高校學報生存發(fā)展的希望——從高校學報現(xiàn)狀看特色欄目的特殊效能》,《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第116-119頁。占到我國人文社科期刊數(shù)量的2/3。然而,高校學術期刊中真正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期刊并不多,且明顯地表現(xiàn)出“全、散、小、弱”的問題。

      著名出版家鄒韜奮先生曾說:沒有個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問題,發(fā)展更沒有希望了。②韓衛(wèi):《特色欄目是高校學報生存發(fā)展的希望——從高校學報現(xiàn)狀看特色欄目的特殊效能》,《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第116-119頁。為促使高校學術期刊形成鮮明的特色,提高學術質量和社會影響,發(fā)揮高校學術期刊在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方向的作用,教育部于2003年正式啟動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打造社科期刊品牌。對于大多數(shù)一般性高校學報來說,要進入名刊工程是不現(xiàn)實的,而應該另辟蹊徑,開辦特色欄目,將特色欄目辦成優(yōu)秀欄目和名欄目。③余三定:《論高校學報的特色欄目》,《云夢學刊》2004年第2期,第26頁。誠如《北京大學學報》原主編龍協(xié)濤所說:“有些高校是普通學校,學報是普通學報,但它們的某一、二個欄目卻辦得極不普通……形成了鮮明的文化個性和特色,引起國內學術界乃至國際學術界的強烈關注?!雹冽垍f(xié)濤:《學報的核心期刊與特色欄目》,《云夢學刊》2004年第2期,第14-15頁。

      為更好地發(fā)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的作用,大力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教育部繼名刊工程之后啟動了名欄工程。2004年12月23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公布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第一批入選欄目名單的通知》(教社政函〔2004〕54號),共有16家高校學術期刊入選。由此,一批整體實力不強但專欄特色明顯的學報在欄目建設上明確了發(fā)展方向,凝聚了發(fā)展動力。

      (二)建設階段

      對名欄工程的解讀可拆分為“名欄”和“工程”兩部分。前者是理想的、靜態(tài)的,后者是實現(xiàn)與建設的過程,是現(xiàn)實的、動態(tài)的。應該說,名欄工程是從第一批名欄正式簽約之后才開始建設的。因此,名欄工程的建設階段始于2004年。

      在第一批名欄工程啟動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名欄工程的申報工作處于停滯狀態(tài),第二批何時評選,各高校社科類學術期刊的主辦者都心中無數(shù)。出于各單位對名欄工程的熱切期盼和強烈要求,第二批名欄工程于2011年啟動,共有165家學報的特色欄目申報,通過由期刊界、高校和社科院系統(tǒng)的學科專家等組成的評委的評選,24個欄目入圍;第三批名欄工程于2014年啟動,共有140多家學報的特色欄目申報,25個欄目入圍。2013年4月,由教育部社科司主辦、浙江樹人大學承辦的“教育部加強名欄建設推動學報特色化發(fā)展座談會”在杭州舉行。全國各地的第一批、第二批名欄單位以及計劃申報第三批名欄的38家學報代表齊聚西子湖畔。這是首屆教育部名欄會議,取得了很好的交流研討效果。

      與此同時,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原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作為全國社科類學報最大、最齊全的行業(yè)學會,也定期開展社科類學報的評優(yōu)活動。自1999年開展首屆評優(yōu)活動后,至今已成功評選過五屆。其中,第一屆、第二屆(2002)分別評選出欄目策劃獎3家和19家,第三屆(2006)評選出全國社科學報名欄16家(即教育部名欄工程的第一批名欄)、優(yōu)秀欄目116個,第四屆(2011)評選出特色欄目204個,第五屆(2014)評選出特色欄目217個。事實上,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出的“雙十佳學報”和“三十佳學報”中的大部分已入選教育部名刊;入選教育部名欄的也基本上是學會所評選的優(yōu)秀欄目。②宋媛:《完善評優(yōu)機制推進學報事業(yè)發(fā)展——潘國琪先生訪談錄》,《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第106-110頁。這些評選活動推動了地方高校學報的欄目建設,也為教育部名欄工程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后盾,兩者相互推動、相得益彰。

      (三)發(fā)展階段

      2014年11月,教育部名欄聯(lián)絡中心籌備會在京召開,教育部社科司徐艷國司長、田敬誠處長,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主編蔣重躍,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原理事長潘國琪、龍協(xié)濤,以及名欄聯(lián)絡中心工作小組成員十余人共聚一堂,就聯(lián)絡中心成立前的籌備工作進行探討。徐艷國在會上對名欄工程提出了“特色、水平、導向”的六字要求,要求已經(jīng)入選的名欄根據(jù)建設實際適當調整,沒有入選的需進一步在六字要求上加以強化。他表示,聯(lián)絡中心應成為推進名欄建設的平臺;要建立《教育部名欄建設規(guī)范》《經(jīng)費使用管理辦法》等規(guī)范;對名欄要全方位評價,優(yōu)勝劣汰,進行動態(tài)管理。至此,名欄工程進入了有組織、有目標、有措施、有監(jiān)督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階段。

      二、名欄工程的建設現(xiàn)狀

      建設現(xiàn)狀的數(shù)據(jù)來自課題組2014年底的問卷調查,受調查的51家單位均為教育部名欄所在高校學術期刊,由于部分名欄單位未完整填寫數(shù)據(jù),故名欄總數(shù)有時不足51家。

      (一)發(fā)文量及約稿量

      從表1可以看出,名欄發(fā)文數(shù)量在3篇~4篇及以上的占絕大部分,2篇及以下的占24%。名欄要擴大影響力,首先必須在稿件數(shù)量上有所保證,即形成一定的數(shù)量優(yōu)勢,將該領域研究的論文盡量多地吸引過來。部分名欄單位表示,他們之所以發(fā)文數(shù)量較少,是為了保證論文的學術質量。此種想法雖可以理解,但若發(fā)文數(shù)量在2篇及以下,占每期發(fā)文總量的比例也很小,那就根本起不到名欄對整個刊物的提升作用,不利于擴大名欄的影響力。按照一本學術期刊每期發(fā)文20篇來統(tǒng)計,即便每期名欄發(fā)文5篇,也只占25%。因此,在發(fā)文數(shù)量上,仍需要大幅度增加。

      表1 教育部名欄平均每期發(fā)文篇數(shù)統(tǒng)計/家

      根據(jù)表2,約稿量占名欄總發(fā)文量50%及以上的占48%。該數(shù)據(jù)的背后隱含兩種情況:一是對“三核心”①“三核心”指CSSCI來源刊、北京大學核心期刊以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的刊物來說,盡管自由來稿數(shù)量較多、質量也較高,但為進一步提高稿源質量,仍積極約名家稿;二是對普通刊物來說,名欄文章的影響力仍較有限,尤其是難以吸引優(yōu)質稿件,需要編輯部花大力氣約優(yōu)質稿件。無論對于哪種情況來說,名欄建設絕對需要編輯部狠下工夫建設。

      表2 教育部名欄約稿占名欄總發(fā)文量統(tǒng)計/家

      (二)投稿量

      有38家(占76%)名欄表示,評上名欄后欄目的投稿量有所增加,其中增幅低于20%的有11家,增幅20% ~50%的有23家,增幅為50%以上的有4家。這說明,名欄工程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力,慕“名”而來的投稿增多。

      (三)第一作者地域分布情況

      從表3來看,本校作者占比多分布在11% ~30%,本省市作者占比多分布在30%以上,省外作者占比多分布在50%以上,國外作者和港澳臺地區(qū)作者占比多低于10%,有些甚至為零。由此可見,名欄論文作者中,校外作者發(fā)文較多,省外作者占比較高。這說明,大多數(shù)名欄采取開放式辦刊模式,除依托本校相關研究人員或研究機構外,積極爭取校外、省外優(yōu)質學術資源,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在國外和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的影響仍較弱。

      表3 教育部名欄論文第一作者地域分布情況統(tǒng)計/家

      (四)第一作者職稱及學歷情況

      從表4來看,名欄發(fā)文第一作者為正高職稱的多分布在30%及以上,其中有34%的調研單位正高職稱過半;發(fā)文第一作者為副高職稱的多分布在21%~50%之間;發(fā)文第一作者為博士學歷(包括在讀博士)的多分布在50%以上。即,在名欄上發(fā)表的論文,第一作者為正高職稱的論文比副高職稱的多,第一作者為博士學位的論文幾乎占了一半??梢?,各名欄單位確實狠抓名欄論文質量,得到了很強的學術支持。

      表4 教育部名欄論文作者職稱及學歷情況統(tǒng)計/家

      (五)基金項目情況

      從表5來看,名欄上發(fā)表的論文一半以上是受基金項目支持的。其中,國家級和省部級基金項目占比較高,地市級基金項目占比較低。這說明,名欄論文有相當高的質量,發(fā)表的論文多是重大研究項目的成果,反映并引領了該研究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表5 教育部名欄論文基金項目情況統(tǒng)計/家

      (六)論文轉載情況

      在名欄發(fā)表的論文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以及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的文章,近5年的情況統(tǒng)計見表6。數(shù)據(jù)表明,名欄在轉載方面確實不具優(yōu)勢,幾近一半的名欄論文轉載率都低于10%。因此,在考核名欄建設成效時除量化指標外需更多地結合其他方法進行考量,如行內專家評定等。

      表6 教育部名欄論文轉載情況統(tǒng)計/家①因2014年轉載統(tǒng)計未全,故只能做參考用。

      (七)名欄建設領導小組建設情況

      有22家名欄成立了校名欄建設領導小組,并有校領導和校外專家的參與。成員主要包括:主管校領導、主管處長、財務處長、校外專家、編委會成員以及編輯界專家等。

      (八)欄目主持人聘請情況

      欄目負責人制度是學術期刊建設品牌欄目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對學術期刊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一般來說,請學術專家擔任欄目負責人。這樣做的優(yōu)勢在于:專家身處學術前沿,對所在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有準確判斷,在選題確定、作者遴選、專欄策劃等方面均有一般編輯難以企及的優(yōu)勢;專家身為學術帶頭人,通常擁有自己的學術團隊,可以保證專欄的稿源和學術質量;可以利用專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提高期刊的知名度。②介明菊:《學術期刊“欄目主持人”制度發(fā)展路徑探析》,《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第181頁。當前,有25家聘請了欄目主持人,欄目建設更專題化、學術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更大。

      (九)期刊負責人年齡情況

      據(jù)調查,當前名欄所在的期刊負責人年齡占比較高的是50—59歲年齡段(占64.4%),其次是40—49歲年齡段(占27.1%)。這意味著名欄負責人即將退休。較多名欄集中時間換負責人,對名欄工程來說是不利的,可能會因個人對名欄的重視程度以及建設理念、方法的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建設成效。

      (十)責編相關情況

      名欄專職編輯為1人的有31家,2人的有9家,3人及以上的有9家;聘請兼職編輯的有13家,其中1人的為8家,2人的為3家,3人的為2家;編輯所學專業(yè)與名欄所屬學科相一致的有35家;評上名欄后,欄目編輯力量有所增強的有17家;關于責編學歷,本科學歷以下的有2人,本科學歷的有13人,碩士學歷的有23人,博士學歷的有36人,其中,初級職稱的有2人,中級職稱的有20人,高級職稱的有49人。

      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不少欄目評上名欄后,得到了學校的重視,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有條件的還聘請了兼職編輯,增強了編輯力量;責編所學專業(yè)和名欄所屬學科相一致的比例達70%,這有利于名欄的后續(xù)發(fā)展,也有利于名欄責編的約稿、校稿工作;責編學歷較高,具有博士學位的占了48%,高級職稱的占了69%。

      另外,責編年齡分布最多的是50—59歲年齡段(占36.4%),其次是40—49歲和30—39歲這兩個年齡段,分別占28.6%和27.3%。同時,還有不少期刊負責人兼任名欄責編。數(shù)據(jù)表明,責編即將步入退休年齡,需要培養(yǎng)新的責編。在培養(yǎng)過程中,新責編因在閱歷、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與老責編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進而會影響名欄建設成效。令人欣喜的是,也有9家名欄以老責編傳幫帶的方式,已經(jīng)在著手培養(yǎng)新的責編,表現(xiàn)在責編為多人,且年齡差距較大。

      (十一)版面費、稿費及審稿費情況

      接受調查的51家名欄均表示不收取版面費,并支付稿費。名欄建設單位對稿費的支付力度較大:40.0%的名欄單位稿費在每篇500—1000元;30.4%的名欄單位稿費在每篇200—500元。這是加大名欄吸引力度的措施之一。與此同時,名欄單位審稿費支出占比較低:55.0%的名欄單位審稿費在每篇50—100元,維持在業(yè)內的普通水平。盡管多數(shù)審稿專家出于友情或對學術的不懈追求仍愿意低酬審稿,但應尊重他們的辛苦付出,適當提高審稿費。

      (十二)建設名欄的舉措

      根據(jù)調查結果,各名欄單位在評上名欄后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名欄建設。主要舉措包括:加強選題策劃、增加發(fā)文量、加強約稿組稿力度、增加建設經(jīng)費、提高編校質量及責編學術與業(yè)務水平、關注重大研究項目成果、加大經(jīng)費投入以及舉辦或參與學術會議等。此外,部分名欄單位還制定名欄建設實施細則、聘請專家擔任欄目主持人、培養(yǎng)青年學者、增設論點摘編、加大宣傳力度、出版名欄論文集以及重視電子化運作平臺等。

      (十三)名欄建設經(jīng)費情況

      有45家名欄單位表示,當前教育部撥付的一次性5萬元的建設經(jīng)費遠遠不能滿足名欄建設的需要。44.9%的名欄單位認為,建設經(jīng)費以16—20萬元為宜;67.4%的名欄單位建議學校1∶1配套經(jīng)費。不少名欄單位表示,教育部名欄建設經(jīng)費更像是獎勵性經(jīng)費,金額不高,撥款方式為一次性,后續(xù)不追加,也無考核和檢查。同時,因名欄影響力和重要性并未得到社會和學校的廣泛認可,教育部在建議學校實行1∶1配套經(jīng)費時并無強制性規(guī)定,導致部分名欄建設經(jīng)費缺乏,發(fā)展后勁不足。

      另外,關于教育部名欄建設經(jīng)費撥款方式,建議一次性撥款的有28家,分期撥款的有18家。關于分期撥款的比例,有13家建議入選后撥款40% ~60%,中期檢查后撥款20% ~30%,驗收后撥款20% ~30%;也有2家建議入選后撥款70%,中期檢查后撥款20%,驗收后撥款10%。

      (十四)名欄影響力情況

      有49家名欄填寫了名欄影響力題項,其中,認為評上名欄后專家約稿變得容易的有3家(占6.1%),稍微容易的有 26 家(占 53.1%),變化不大的有20家(占40.8%)。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受核心期刊遴選制度的影響,其次分別受到科研分考核制度和職稱評審制度的影響。另外,還受到重大項目結題要求的制約,如有的課題在申報時就表明研究成果將刊登在核心期刊上,從而使非核心期刊行列的名欄所在期刊在約專家稿、重大項目研究成果時遭遇困難。

      三、小 結

      名欄工程是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延續(xù),能惠及更多的一般性高校學術期刊,擁有更廣闊的建設天地。名欄工程的初衷是要樹立標桿,發(fā)揮示范作用,改變高校學術期刊千刊一面的辦刊模式。事實上,名欄工程確實發(fā)揮了引領與示范的作用。

      第一,掀起了高校學術期刊積極開展欄目建設的熱潮。自2004年啟動名欄工程后,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第三、四、五屆評優(yōu)活動的優(yōu)秀欄目數(shù)量呈跨越式增長的態(tài)勢,第五屆已達到217個,與第一屆(3個)相比,增加了70多倍。這說明,名欄工程推動了很多高校學報主動依據(jù)自身特色,積極創(chuàng)辦特色欄目或優(yōu)秀欄目,進而促進了高校學報事業(yè)的發(fā)展。

      第二,推動了高校學術期刊學術質量的全面提升。很多高校學術期刊尤其是一般性學術期刊,在向教育部名欄努力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刊物質量的大幅度提升,表現(xiàn)出學報人積極進取的優(yōu)秀品質。如入選第三批名欄的學報中,根據(jù)《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①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第11卷和第12卷,《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2012年至2013年的數(shù)據(jù),《嘉興學院學報》影響因子從0.256提高到0.325,排名②2012年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共642家;2013年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共631家。更是從第 344名提升到第270名,提升了74名;《湖北工程學院學報》影響因子從0.283提高到0.325,排名從第311名提升到第271名,提升了40名。一些未入選名欄的學術期刊也著力打造欄目特色,影響力大幅度提升,如《衡水學院學報》開設“董仲舒與儒學研究”專欄,文章多次被國際儒聯(lián)網(wǎng)、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或轉摘;《宜賓學院學報》設立“四川思想家研究”欄目,被法蘭西大學圖書館所收錄,進一步擴大了四川思想家欄目在海外的影響力。③資料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主編劉傳紅處。

      第三,儲備了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候選隊伍。在第一批名欄中,已有8家成功晉級為教育部名刊。同時,57家名欄中已有32家入選CSSCI來源刊,28家屬于“三核心”刊物。這些學報具備了進軍名刊工程的各種條件,是高校學術期刊中的佼佼者,為教育部名刊工程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同時,也激勵著更多有品質的高校學術期刊向名欄、名刊的方向努力。

      第四,實現(xiàn)了服務地方社會經(jīng)濟的功能。這表現(xiàn)在名欄所刊發(fā)的研究論文獲得相關部門領導的批示,或被政府采用。如: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研究”欄目發(fā)表的文章獲原國家領導人的批示;《西藏大學學報》“藏學研究”欄目發(fā)表的文章被西藏自治區(qū)政府采用;《渭南師范學院學報》“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發(fā)表的文章對陜西省政協(xié)、渭南市人大及政協(xié)委員形成關于地方經(jīng)濟文化建設的提案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猜你喜歡
      責編教育部學報
      致敬學報40年
      教育部召開座談會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4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tein C-terminal labeling by carboxypeptidase Y
      Graphen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項目2018年減至35個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我校兩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開題
      一顰一笑
      當代工人(2014年19期)2014-11-07 22:24:38
      巧匠
      當代工人(2014年9期)2014-08-26 20:00:21
      深泽县| 肥西县| 白河县| 重庆市| 湖北省| 嫩江县| 巧家县| 任丘市| 日土县| 淮北市| 临城县| 齐河县| 克山县| 东乡| 遂宁市| 永安市| 哈巴河县| 灵武市| 若羌县| 岫岩| 北碚区| 沁源县| 吕梁市| 南昌市| 吉隆县| 肇源县| 合江县| 定襄县| 台南县| 望江县| 礼泉县| 安康市| 甘洛县| 北辰区| 余干县| 冕宁县| 阿拉尔市| 凤庆县| 织金县| 灯塔市|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