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康復醫(yī)療·
等速肌力訓練在腦卒中的應用
徐燕
目的分析在腦卒中等速肌力訓練的應用效果。方法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10例腦卒中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各105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康復訓練, 研究組基于此實施等速肌力訓練,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平衡評分以及伸屈肌群PT(峰力矩)。結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治療, 研究組患者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平衡評分以及伸屈肌群PT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卒中患者康復訓練中實施等速肌力訓練, 可有效改善其下肢功能, 促進其康復, 提高生活質量。
下肢運動功能;等速肌力訓練;腦卒中
腦卒中屬于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 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一次性或者永久性功能障礙, 據(jù)調查資料顯示, 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著功能障礙[1,2]。在腦卒中的臨床治療中, 以改善及恢復患者生活能力為主要目標, 其中大部分生活活動和下肢有關, 對此, 促進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恢復也變得非常重要[3]。本院近年來對所收治的腦卒中患者基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施了等速肌力訓練, 獲得了顯著效果, 現(xiàn)報吿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0年9月~2014年2月本院接收的210例腦卒中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05例, 患者意識均清楚, 且病情穩(wěn)定, 注意力完整, 能配合檢查和治療。本次研究已將合并有先天性疾病、功能性或者器質性精神病史、存在嚴重視力障礙、智能障礙、聽力障礙以及伴其他腦病史患者排除。研究組患者男60例, 女45例, 平均年齡(65.74±12.14)歲, 75例腦梗死, 30例腦出血,平均病程(34.6±2.7)d。對照組患者男58例, 女47例, 平均年齡(62.49±13.35)歲, 70例腦梗死, 35例腦出血, 平均病程(36.7±3.1)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康復訓練, 即結合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實施神經(jīng)促進技術訓練和功能訓練, 包含有坐站平衡訓練、臥位下單或者雙橋運動訓練、中心轉移訓練、軀體控制訓練以及平行杠內行走訓練等, 訓練次數(shù)為1次/d,時間為40 min/次, 康復訓練期間根據(jù)患者下肢功能恢復情況循序漸進的增加訓練次數(shù)和時間。研究組基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施等速肌力訓練, 肌力為2~3級時, 訓練主要為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 要求每次均可于電腦上看到力矩曲線;肌力>3級, 訓練主要為主動運動, 基于患者自身情況, 結合訓練要求, 選擇合理的角速度實施等速訓練, 如60°/s、90°/s、120°/s, 每個角速均訓練10次, 間隔休息時間為20 s, 其中每個循環(huán)間可休息2 min, 根據(jù)患者自身承受情況確定循環(huán)訓練次數(shù), 將肌肉適度疲勞作為明確訓練量的標準, 每組肌群每日訓練1次。兩組患者訓練時間為4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下肢運動功能情況, 利用Fugl-Meyer法對下肢運動功能進行判斷[4],其中下肢運動總積分和平衡總積分分別為34分與14分。同時記錄患者90°/s角速下伸屈群PT。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下肢功能評分和伸屈肌群PT對比, 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平衡評分以及伸屈肌群PT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下肢功能評分和伸屈肌群PT對比( x-±s)
腦卒中又叫做中風, 主要分為兩種, 即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 該病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比較高。所謂等速肌力訓練是指于關節(jié)運動期間角速度不變, 不管訓練者肌肉所產生的張力有多大, 其肢體運動始終于某特定速度(等速)下實施, 肌肉張力大小所發(fā)生的改變并不可使肢體減速或者加速的一種運動訓練方式。相對于等長運動以及等張運動而言, 等速運動較為穩(wěn)定且不會引起加速運動, 同時在運動期間阻力會伴隨著肌肉力量增加而相應的增加, 具有完全性、多重運動速度、同時訓練拮抗肌與主動肌、有效性以及即時反饋以及客觀記錄等優(yōu)勢。通過大量臨床實踐證明等速肌力訓練能夠使偏癱者肌力得到增強, 不會對其痙攣程度產生影響, 可切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基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施等速肌力訓練的研究組, 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僅實施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腦卒中臨床治療中應用等速肌力訓練, 有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改善。在臨床實踐中, 應根據(jù)患者自身病情和治療需求, 采取更為合理且全面的康復訓練治療方案,以進一步提高療效。
[1] 侯立皓, 許光旭, 張桂林, 等.等速肌力訓練用于老年腦卒中后下肢功能恢復.實用老年醫(yī)學, 2009, 23(4):299-300.
[2] 索云峰, 陳紅霞, 周元, 等.等速軀干肌力訓練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復中的作用.廣東醫(yī)學, 2013, 34(24):3771-3773.
[3] 李運方, 陳日錦, 廖祥洲, 等.等速訓練對腦卒中后踝背屈肌痙攣患者功能障礙影響.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3, 20(10):1226-1227.
[4] 朱燕, 丁瑩, 強乙, 等.不對稱性等速肌力訓練對恢復期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中國康復, 2011, 26(3):174-176.
[5] 舒洪波, 黃宇.等速肌力訓練用于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康復的療效.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3, 32(13):43-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209
2015-01-07]
471003 洛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