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防災意識及能力提升探討

      2015-06-01 20:09:56項雨峰陳鑫浩
      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 2015年9期
      關鍵詞:防災減災災難

      項雨峰 陳鑫浩

      摘要:

      學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人口密集區(qū),眾多突發(fā)事件和災害危機都有可能發(fā)生,對于大學校園更是如此。通過對松江大學城大學生防災的基本現(xiàn)狀開展實證研究,以發(fā)現(xiàn)大學生防災所面臨的問題與不足,從學生、學校及社會政府角度出發(fā)提出對策,來正確認識防災的重要性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關鍵詞:

      大學生;大學校園;防災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09015903

      0引言

      松江大學城作為中國規(guī)模較大的大學園區(qū),七所大學坐落于此。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們懷揣夢想,離開自己的家,來到新的城市。大學不同于中小學,采取的是集體寄宿制,宿舍集中,人員繁雜。雖然寄宿制能使大學生獨立生活,但對大學生的自理能力、防災意識來說是重大考驗。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在災難事故中意識及能力的不足給大學生防災敲響了警鐘。因此,針對大學生防災問題開展實證研究,將有助于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災工作、社會加強防災教育支持力度來切實幫助大學生們提高防災意識。

      1大學生防災的基本現(xiàn)狀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學院的一幢女生宿舍樓內(nèi),由于寢室使用“熱得快”引發(fā)電器故障導致火災的發(fā)生,4名女生從6樓宿舍陽臺跳下不幸身亡。這起火災釀成近年來最為慘烈的校園事故。之后針對大學生的防災意識工作雖有所提高,但現(xiàn)狀仍令人擔憂。而2014年12月31日晚間,在辭舊迎新之際,一場踩踏慘禍發(fā)生于陳毅廣場。在此次擁擠踩踏事故中,遇難者平均22歲,現(xiàn)場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為青年學生。在災難面前,他們自我保護及救助意識的缺乏,再次凸顯了當前防災教育的不足?;诖?,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大學城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文獻資料法、現(xiàn)場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紙質(zhì)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7份;網(wǎng)絡問卷98份,收到有效問卷96份。綜合有效率92.47%)開展實證研究。

      1.1大學生防災知識和減災能力的調(diào)查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并未明確自然災害發(fā)生后的自救方法(占比達49.01%),而能夠了解這些自救方法的人數(shù)比例占到31.65%,不足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自救的情況尚且如此,互救的能力可想而知。通過深度訪談了解到,了解自救知識的同學多僅為概念性地掌握卻未曾有過實際演練,造成其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救知識已逐漸忘卻。

      在關于宿舍和學校的消防用具了解情況調(diào)查中,被調(diào)研的553名大學生中,僅有17.18%實際操作過一些基本的自救設備(如滅火器等),37.07%的接受過指導但沒有實際操作和演練過,而38.70%的被調(diào)研大學生根本不清楚如何使用,甚至還有7.05%的大學生不清楚消防用具的存放位置。

      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普遍對防災避災、自救互救、自我保護等應對突發(fā)事件災害的能力有所欠缺。而這不僅是松江大學城學生的基本狀況,通過文獻資料了解到,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也缺乏必要的防災減災能力。

      1.2高校防災教育重視度的調(diào)查

      大學是大學生們離開家庭的第二個家園。作為90后的大學生們,沒有經(jīng)歷過長輩們那樣艱辛困苦的生活,缺乏必要的生活經(jīng)驗。此時沒有了父母長輩的關心與叮囑,學校擔負起了父母長輩的職責。但是,學校防災教育和管理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學生接觸到的防災知識只有校園安全講座、宣傳以及班會、校園網(wǎng)主頁等有限途徑。

      依據(jù)相關資料,學校開設防災課程是提高防災意識與能力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如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二所示:在553份問卷中,近乎一半(45.75%)的被調(diào)研大學生不清楚學校是否開設災難教育的相關課程,2929%的選擇未開設,僅有6.33%的大學生選擇學校已單獨設立災難教育的相關課程。而在補充訪談中,部分受訪者表示目前開設的災難教育課程多是個人選修課,覆蓋面積不足,授課內(nèi)容也較為枯燥,部分學生僅以獲取學分而非救災知識學習為目的進行課程選擇。

      除了開設防災教育課程,學校制定的應對災害事件的應急預案也是防災的重要一環(huán)。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62.93%的被調(diào)查學生完全不清楚學校災害發(fā)生后的相關應急預案,僅有5.24%的大學生清楚,其余部分只了解一些,卻無法作具體描述。此外一些學校針對應急預案進行的逃生演練,在553份調(diào)研數(shù)據(jù)中,2749%的同學所在學校未開展過逃生演練,58.77%的同學表示所在學校有開展過的預案演練更流于形式。

      2防災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2.1學生個人原因

      90后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和平發(fā)展的年代,學習與生活的相對優(yōu)越使他們對周遭放松警惕。獨立性差、生活能力弱、心理意志不堅定等成為了部分大學生的標志。個性獨立的他們,對相關國法、校規(guī)置若罔聞。宿舍明確禁用的如電熱毯、熱得快等大功率電器,學生為了生活方便仍可能偷偷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忽視細節(jié),極易出現(xiàn)疏漏,而這看似微小的疏漏卻足以成為災害的導火線。如2008年上海商學院女生宿舍樓的火災,就是使用熱得快不當。而當真正災害來臨時,大學生懷著會有人來救援的心態(tài)而不采取自救互救緊急措施,最終錯失了逃生的機會。

      2.2高校災難教育的保障力量不夠

      縱觀高校運營費用構(gòu)成,用于防災環(huán)境構(gòu)建方面的經(jīng)費十分有限。這就可能導致高校僅能做好日常的維護和必要的安全保障,對細微處的災難應對教育力不從心,如針對宿舍樓、教學樓開展大型防災演練。同時,受經(jīng)費約束,無法分配更多的后勤保衛(wèi)人員在圖書館、實驗室、食堂等重點建筑和場所,無法做到專人專項負責,及時進行安全檢查。

      2.3防災減災制度落實不力

      相比應試教育,我國已經(jīng)逐步推行素質(zhì)教育,但輿論導向仍是更關注學習成績。因此,雖然一方面國家減災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早已于2006年下發(fā)《關于加強學校減災工作的若干意見》等防災減災有關的制度,但一方面由于我國教育相關法律中并沒有對大學的災難應對教育做硬性規(guī)定,加之由于絕大多數(shù)學校及家長對學生成績的側(cè)重,更進一步忽略了災難應對教育的重要性。多重因素疊加致使高校不夠重視防災減災教育、學生缺乏防災意識。

      3提高大學生防災意識及能力的途徑和對策

      大學生在校園生活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也應關注大學生的生存能力,即在災難事件來臨時如何自救互救、如何運用掌握的知識迅速行動,如何在災難事故中保持意志堅定、保持沉著冷靜,都是學生學校及政府需要重視的。為了有效加強大學生防災意識及能力,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

      3.1學生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及能力

      自主學習是一名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能力,學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為高校學生傳授防災知識及技能。因此,更多的時候,作為大學生更應該主動學習了解,并將所掌握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時代優(yōu)勢,利用閑暇時間,透過移動設備,借助隨身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隨時、隨地了解防災知識。將在學校防災教育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延展至課外。以興趣為出發(fā)點,課堂上動腦思考并積極參與線上防災相關話題討論,更可借助即時通訊工具同老師進行溝通、反饋,將疑惑或感受說給老師聽;在學校安排的防災演練中,學生要積極參與、聽從指揮,牢記逃生安全通道及消防設備的位置;在人流密集區(qū)如食堂、教學樓、上下課的路上,同學之間文明禮讓,走路騎車都循規(guī)守矩,做到文明出行。

      而在班級組織活動中,應多把防災安全活動加入其中。這點可以學習日本學生的DIG(Disaster Imagination Game)——災害形象游戲,大家走出課堂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研究題目,通過發(fā)揮想象力,動手動腦來完成災害解決及避難設計圖等。通過這樣的班級活動,不僅增強了團隊、班級的凝聚力,而且班級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對防災知識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

      3.2學校重視并落實防災教育

      高校將防災有關課程安排進學生的培養(yǎng)計劃是最為有效的提高大學生防災知識的方法之一。此類課程最好設定為必修課而非選修課,如此即可促使全部學生都能有機會接受防災知識。那么課程內(nèi)容又需如何安排?調(diào)查結(jié)果如圖1所示,學生更希望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及防災設備的使用。因此,學校在設置課程內(nèi)容上應以防災技能教學為主,而災害種類、形成原因等知識可以通過手機游戲、移動平臺的有獎活動等,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從而更快速提高大學生防災能力。

      除了向?qū)W生傳授災害教育,學校本身也應制定貼合學校的應急預案,并通過包括官網(wǎng)、微信公眾等途徑告知全體師生。應急預案的制定是為了能夠在災害、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及時按照既定計劃進行人員的疏散,實時統(tǒng)計損失狀況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必須注意點是僅有應急預案并不足夠,畢竟預案是書面的,是理論的,如不加以實踐,不加以配套設施的完善,猶如紙上談兵。因此,學校需要展開各項工程,如將防災演習同每一年度的軍訓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學校重點區(qū)域應配備攝像頭和廣播,目的是當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學校能第一時間向師生傳達撤離信息,并通過監(jiān)控實時觀察撤離情況,并及時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第一時間發(fā)布消息,增加信息透明度,以減少恐慌情緒的蔓延。

      而2014年12月31晚發(fā)生的陳毅廣場踩踏事件發(fā)生后,人口集聚而埋下的災害隱患再次提起人們的重視。此類現(xiàn)象,在下課時間的校園的食堂、教學樓的樓梯及通道處、宿舍樓與學校接口處等卻屢見不鮮,人群擁擠嚴重。值得關注的是,松江大學城部分高校就此問題已制定相關方案并加以實施,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校根據(jù)不同教學樓,錯峰安排作息時間;加大保衛(wèi)人員的巡查力量及增設安全標志物;拆除宿舍區(qū)與校園的圍欄,以綠化帶取而代之,并增添多個出入口減緩人流擁堵。防災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一步一步來完善。

      3.3政府重視并支持大學生防災教育工作

      就松江大學城而言,七所高校近十萬人,各學校的教育資金都非常有限。若想幫助學生提高防災意識,高校便需要開展防災教育活動、開展防災教育專題課程并配備專業(yè)教師,而這一系列的開展都需要經(jīng)費的超額支出,高校會面臨力不從心的局面。這時就需要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通過根據(jù)高校的綜合實力給予財政支持,并提高監(jiān)管督查的力度,不定期對高校的防災安全教育是否落實進行檢查。

      同時,利用科技手段,以低成本獲取高效率的方式也不失為一種方式松江大學城附近有科技館、博物館,這給大學生了解科學了解歷史起著重要作用。而防災體驗館的建設或?qū)椭岣叽髮W生防災意識。建設防災體驗館,通過各種靜態(tài)動態(tài)圖片,向?qū)W生傳遞防災知識;也可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通過發(fā)行手機APP等手段,模擬火災、踩踏等災難發(fā)生時的狀況,綜合采取多種形式以提高學生防災的能力。

      4總結(jié)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每年的5月12日被確立為全國防災減災日。這不僅是紀念地震中去世的同胞們,更是警醒人們時刻保持一顆防災減災的心。在上海這樣現(xiàn)代化城市里,松江大學城發(fā)展至今雖然相對安穩(wěn),并沒有因突發(fā)事件或災難造成人員傷亡,但這也意味著更需要強化憂患意識。古語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睂W生、學校及政府只有加強對防災的認識,對防災教育的重視,對防災投入的增加,未雨綢繆,才能有效避免災難事件,至少在災害突發(fā)事件來臨時做到臨危不亂。

      參考文獻

      [1]劉勝男,汪行舟.大學生防災減災價值理念的培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4,(35):7778.

      [2]劉宏森.外灘踩踏:青少年生命教育警示[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1):1318.

      [3]鐵永功.反思外灘踩踏事件[J].當代貴州,2015,(03):6.

      [4]臧梅,李瑞蘭.強化大學生防災意識,提高減災能力勢在必行[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10,(02):4244.

      [5]董曉白.日本:自主防災,燃起學生心中的“防范之火”[J].新安全東方消防,2014,(09):3031.

      [6]董佳琦.大學生災難應對教育機制探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防災減災災難
      雷擊災難
      地質(zhì)災害防災避險小常識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軍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防火防災”大作戰(zhàn)
      災難報道常見問題及反思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6
      國務委員、國家減災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災減災日”活動
      中國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農(nóng)業(yè)減災自救 刻不容緩
      減災就是效益
      學習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
      災難不是“假想敵”
      开化县| 时尚| 滕州市| 泾源县| 昌平区| 桐柏县| 苍梧县| 沾益县| 鲁甸县| 澎湖县| 广灵县| 西乌珠穆沁旗| 铅山县| 全南县| 宝应县| 洞头县| 抚顺县| 科技| 噶尔县| 巴青县| 普格县| 富顺县| 夹江县| 阳新县| 吴江市| 五台县| 浠水县| 海安县| 宣汉县| 西峡县| 冀州市| 迭部县| 湟中县| 永嘉县| 弥渡县| 望江县| 永靖县| 海宁市| 四川省| 图片| 瑞昌市|